熱門搜尋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2016-08-02

最近由於電視劇「芈月傳」熱播,關於「誰才是秦俑真正的主人?」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照理說,這支地下軍團原本應該深埋九泉,但卻因緣際會重見天日,並且為世人所知。這當中,除了最初為了掘井卻挖出「瓦爺」的楊志發,四人幫的江青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一九七四年初春,嚴重的旱情威脅著中國西部八百里秦川。返青的麥苗在乾渴的折磨下趴伏在塵沙飛揚的大地上,有氣無力地祈求著上天的恩賜。以西楊村楊全義為首的楊新滿、楊志發等六個青壯年,揮動大鐝在選定的地裡挖掘起來。


秦俑坑发现时地貌(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秦俑坑發現時的地貌(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他們要在此處挖一眼大口徑的井,以解決燃眉之急。


儘管地面布滿沙石,但在乾旱中急紅了眼的農民,還是以銳不可當之勢挖穿了砂石層。當挖到一米多深時,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層紅土。越過了紅土層,工程進展迅速。不到一個星期,這口直徑為四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四米。此時,沒有人意識到,他們手中的鐝頭離那個後來震驚世界的龐大軍陣,只有一步之遙。


當楊志發的鐝頭再掄下去又揚起來的瞬間,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第一塊陶片出土。從此,秦俑得以劃破黑暗露出地面。接著,一塊塊頭顱、一截截殘肢、一根根斷腿相繼露出,這奇特的現象終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幾分鐘後,在井筒西壁的楊志發突然停住手中的鐝頭,大聲喊道:「啊,我挖到了一個瓦罐。」他鐝、手並用,連刨帶扒,輕輕地在這個瓦罐四周動作。


土一層層揭去,楊志發心中的疑竇也一點點增加,當這件陶器完全暴露在眼前時,他才發現眼前的東西是一個人樣的陶製身子(實則是一個無頭空心陶俑)。


不久,井下忽然又發出一聲惶恐的驚呼:「瓦爺!」眾人又一次隨聲圍過來,幾乎同時瞪大了眼睛,臉上的表情較之剛才有了明顯變化,肌肉在緊張中急驟收縮。擺在面前的是一個陶製人頭,只見這個人頭頂上長角,二目圓睜,緊閉的嘴唇上方鋪排著兩撮翹捲的八字鬚,面目猙獰可怕。


挖出的陶俑残件(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挖出的陶俑残件(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甭管是什麼,找到水才是正事,快挖吧!」組長楊全義理性地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現實生活中。整個西楊村圍繞著「瓦爺」的出現事件,沸沸揚揚熱鬧了好一陣子,又歸於靜寂,就像什麼事也不曾發生過一樣。


這支龐大的地下軍隊,不惜以個體毀滅的代價向光明的世界投遞出一絲訊息,卻未能得到破譯。人類的目光,在穿越軍陣之後又匆匆掠過,雙方都未能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慧眼識珍寶的小公務員

歷史應該記住他的名字──臨潼縣晏寨公社水管員房樹民。他的工作職責是管理、調配晏寨公社的水利建設和水源利用,西楊村打井的情況如何,自然與他的工作職責有關。


事實上,當這口井開工的第三天,他就察看過地形和工程進展的情況,並對在此處取水充滿了信心。當聽說井已深入地下五米多,仍不見點滴水星時,他便揣著諸多疑問來到西楊村看個究竟。


房樹民來到井邊,他先在四周轉了一圈,撿些陶片在手裡端詳敲打一陣後,下到井底。井壁粗糙不平,一塊塊陶片、碎磚嵌在泥土裡,只露出很小的部位。他用手摳出半塊磚,來到組長楊全義的跟前:「這井不能再挖下去了。」


「為啥?」楊全義吃了一驚。


「你看,這磚不是和秦始皇陵園內出土的秦磚一樣嗎?」


房樹民爬出井口,找到生產隊隊長楊培彥:「我看這像古代的一處遺址。先讓社員們停工一天,我打電話讓縣上來人看看再說吧。」


杨培彦讲述当年打井经过和上报临潼县的往事。(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楊培彦講述當年打井經過和上報臨潼縣的往事。
(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在快吃午飯的時候,房樹民騎上自行車親自去五公里外的縣文化館,向副館長王進成作了彙報,王覺得此事有點意思,便叫上管文物的幹部趙康民與管文藝的丁耀祖,一起去西楊村。


他們仔細察看了一遍,看到幾個比較完整的無陶俑橫躺在地下時,三人十分震驚。他們沒有為此多傷腦筋,目前最急需的是把這些文物收攏起來,以後再慢慢研究。


「這可能是極有價值的國寶,井不要再打了,趕緊把這些東西收攏起來,送往縣文化館收藏好……」副館長王進成對楊培彥叮囑了一番,即刻返回臨潼。


第二天趙康民又來到西楊村,組織社員收撿散失的陶俑、陶片。在趙康民的指導下,社員們把這些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大大小小的文物裝了滿滿三架子車,拉到幾公里外的縣文化館,趙康民當場給了三十元人民幣以示獎勵。


趙康民把社員送來的文物做了初步整理,覺得有必要再親自做些考察發掘,於是便在五月初又到打井處召來一幫社員發掘了二十多天,直到社員準備夏收時才停止。


這次發掘,在井的周圍掘開了南北長十五米、東西寬八米的大坑,發現了更多的陶俑。此後,趙康民每天躲在文物修復室,對這些沒頭和缺胳臂少腿的陶俑及一大批殘片清洗,細心地拼對、黏接、修補,沒過多久,就修復出兩件比較完好的武士俑。


然而房樹民的一番努力,使這支地下大軍看到了一絲面世的亮光,但這點亮光仍然只是黑夜裡的螢火,一閃即逝。


臨潼縣文化館把此事跟一位縣委副書記說過之後,並沒有將這個重大的考古發現繼續上報,只是讓文管幹部趙康民在館內的一角神不知鬼不覺地修復陶俑。


當時,中國大陸正在大搞「四清」運動,「批林批孔」正熱火朝天。鑑於歷史的教訓,在報與不報的兩難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


正當趙康民躲在僻靜的文物修復室,潛心修復陶俑時,這年五月底,一位不速之客的偶然「闖入」,使這支地下大軍又絕處逢生,大踏步走向當今人類的懷抱。這位不速之客就是新華社記者藺安穩。


兩位記者讓世界第八大奇蹟不被埋沒

藺安穩是臨潼縣北田鄉西渭陽村人,一九六○年高中畢業後考入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一九六四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新華總社工作。他這次回臨潼,是為了探望仍在臨潼縣文化館工作的妻子以及家人。就在這次探親中,他從妻子口中得知文化館收藏了農民打井挖出的陶俑。


有一天,他徑自走到文物陳列室後面一個暗淡的房間去看個究竟,只見幾個高大魁梧的陶俑身著鎧甲,手臂作執兵器狀,威風凜凜,氣勢逼人。他在身心受到強烈震撼的同時,當即斷言:「這是兩千年前秦代的士兵形象,是國家稀世珍寶。」


此後,藺安穩多次找趙康民瞭解發現經過,交流對陶俑的看法,又到西楊村打井工地進行實地踏勘,找打井幹部、社員交談。通過一次次的座談和調查得知,當地農民過去由於打井、平整土地等生產活動,陶俑曾幾次露頭出土。


许多年后,蔺安稳在办公室充满激情地向作者讲述当年的故事(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許多年後,藺安穩在辦公室充滿激情地向作者講述當年的故事
(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說,在他十歲時,他父親也曾在這一帶打井,本來已挖出了水,但不幾天水就沒有了。後來再向下打,發現地下有些空隙(秦俑坑是半地下建築,被焚塌陷,俑被壓壞,其間有些空隙),水就流走了。


當時他父親在井底四壁發現過像人的殘損「怪物」,認為是這些「怪物」在作怪,才打不出水,就把它們提上來,放在太陽底下曝曬,結果還不見井裡出水,一氣之下,就把它們吊起來,用棍子打個粉碎。


藺安穩懷著興奮、激動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乘火車回到北京。當天晚上他來到東單人民日報宿舍,找到大學時最要好的同班同學王永安,原原本本地向他講述了這次返鄉的奇遇。


王永安於一九六四年畢業後分配到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工作,由於工作關係,他對當時正在中國大地上蔓延升騰、轟轟烈烈的「批儒評法」,宣揚秦始皇法家路線的政治新動向十分關注。聽到秦始皇陵附近發現高大的武士俑,極富政治敏感的王永安立即意識到,這是研究秦始皇法家路線的重要實物資料,萬萬不能放過,如果寫出來,一定會引起中央上層人物的重視。


王永安考慮了一陣後說道:


「這麼重大的考古發現,沒有經過省、中央文物考古部門的認定,一下子見報恐有困難,不如先發內參(內部參考,組織內部不公開發行的機密文件),如能引起中央領導的重視,到時再說下一步。我想些辦法在《人民日報》的內參《情況彙編》上發,署名也最好不用新華社記者,可用『中國新聞社記者』的名義發表。」


藺安穩對王永安的意見表示贊成,第二天一下班就關在宿舍裡開始寫作,次日上班就把稿子通過文件交換途徑,送到王永安手中。


王永安看後頗為滿意,認為此稿把情況、問題基本上清楚地敘述出來。不過他考慮到當時「批儒評法」的報導壓倒一切,任何重要的只有高級領導人才能看到的「內參」複印件公開、內部報導都得先送給已控制國家輿論大權的姚文元審閱。


只有高级领导人才能看到的“内参”复印件(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只有高级領導人才能看到的「内參」複印件(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怎樣才能闖過姚文元這道關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稿子與「批儒評法」掛上鉤,這樣才能引起姚文元的興趣和重視。於是王永安提筆在導語的末尾加上了這樣幾句話:「這批武士俑的發現,對於評價秦始皇,研究儒法鬥爭和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極大的價值。」


姚文元接到此稿,很是讚賞,當即批了「可發」二字,便於六月二十七日以《情況彙編》第二三九六期刊發,全文如下:


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陝西臨潼縣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體高一米六八,身穿軍服,手執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這批武士陶俑的發現,對於評價秦始皇、研究儒法鬥爭和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極大的價值。


秦始皇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像這種同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


特別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史書上未有記載。這批武士陶俑是今年三、四月間,當地公社社員打井時無意中發現的。從出土情況推測,當時陶俑上面蓋有房屋。後來,被項羽焚燒,房倒屋塌,埋藏了兩千多年。


這批文物由臨潼縣文化館負責清理發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為夏收,發掘工作中途停止了。臨潼縣某些領導同志出於本位主義考慮,不願別人插手,因此一直保守祕密,沒有向上級報告。


秦始皇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並沒有得到妥善保護。


生產隊隨意在陵園掘土挖坑,開荒種地。出土文物中的金屬製品,有的竟被當作廢銅爛鐵銷毀掉,一些石製、陶製物品則被丟來拋去。


臨潼縣文化館館長李耀亭同志說,關於秦始皇陵的破壞情況,曾專門向陝西省有關部門打過報告,並建議成立秦始皇陵保管所,展出當地出土的秦代文物,對廣大群眾進行階級鬥爭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中國新聞社記者藺安穩


复后的兵马俑(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復後的兵馬俑(圖片出處:《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遠流出版)

一九七四年的中國,政治風雲奔湧激蕩,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和以江青為首的兩股政治力量再次展開激烈較量,新一輪的權力搏殺已到了生死攸關、難分難解的最後關頭。


這一年的一月,首都幾大報刊連篇累牘的社論掀起了「批林批孔」、「批儒評法」的新高潮。任何只要懂得一點旁敲側擊藝術的人能看出,這場運動打擊的目標就是中央的某位領導人。當「批林批孔」的口號又加上「批周公」的時候,即使是最遲鈍的黨員、幹部也都明白矛頭所指的是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江青無意中成為秦俑備受重視的推手

就在江青等人絞盡腦汁四處搜集所謂法家的言論和實物,以便為其政治目的服務之時,秦始皇陵出土武士陶俑的內參被江青看到了。


在驚喜之餘,這個已是大權在握、趾高氣揚的女人,又為內參所言「臨潼縣某些領導同志出於本位主義考慮,不願別人插手,因此一直保守祕密,沒有向上級報告」這件事很感惱火,她立即打電話給姚文元,讓姚轉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對臨潼某些領導的做法要嚴加追查,並杜絕這類事情再度發生。同時,要求有關部門儘快將事情真相調查清楚,報中央和國務院。


姚文元受領指令後不敢怠慢,立即向國務院分管這項工作的副總理李先念轉達了江青對此事的態度。六月三十日,李先念將藺安穩寫的內參批轉給分管文物工作的國務院副祕書長吳慶彤和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其原文如下:


慶彤同志並冶秋同志:


江青同志很關心這件事。建議請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先念


一九七四年六月三十日


隨著「內參」與「批示」的相繼面世,八千兵馬俑將從中國西部一躍而起,成為全世界都屏息注視的人類文明奇蹟。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之《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沒讀過本書,
別說你了解秦俑、秦文化!
《南渡北歸》作者岳南 長期關注、親身走訪帶你直擊秦俑考古現場
羋月(秦宣太后)才是秦陵兵馬俑的真正主人?
秦人平均身高超過姚明?
秦軍是只攻不防的敢死隊?
秦軍弓弩射程居然是AK47步槍的兩倍?
下和村民如何靠秦始皇一夜致富?
柯林頓與兵馬俑也扯上關係?
一九七四年旱魃為虐,
驪山下的西楊村居民打井尋水,
卻打出一堆「瓦爺」,
從此展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工作。
文章資訊
作者 岳南
刊登日期 2016-08-02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