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測繪國土,鳥瞰臺灣:日治時期的地圖繪製

2018-05-16
 

清代的臺灣地圖是傳統山水畫式,重點放在地景地貌、人文景觀等「示意」,受限於測繪的方式,地圖無法顯示準確的位置、距離等,必須依賴文字的輔助,以近現代的地圖科技的觀點來看是相對「落後」的。1895 年日本軍隊進駐臺灣以後,引進三角測量方法及工具,才展開臺灣近代地圖的測繪工作。

 

日治時期的地圖與清代地圖最大差異,在於測量技術、方法與比例尺及擴大測量範圍。日治時期的臺灣地圖,有官方主導測繪供施政用的地形圖、主題圖,到了 1930 年代,也興起觀光旅遊用的鳥瞰圖、旅遊圖等,但無論何種地圖,都蘊藏著製圖者意識及目的。


測量臺灣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積極西化,近代地圖的製作也是重點項目之一。明治初期日本的地圖製作機關由行政部門、陸軍及海軍各自為政,行政部門地圖測量深受英美影響,陸軍以法國、德國為典範,海軍則以英國為楷模。

 

1888 年設立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並陸續頒布「陸地測量部條例」、「測量標規則」等敕令,規範以三角測量為基準;同時也制定相關的用人規定。比較重要的是 1890 年「陸地測量標條例」明訂了基準點設置、測量的標準及實施方式,此後,日本國內全國基本圖比例尺訂為 5 萬分 1,只有重點區域才會製作 2 萬分 1 的地圖。


有別於日本國內,臺灣的地圖測量機構及測繪人才,在不同的統治階段由不同的單位負責,從最早的陸地測量部臨時測量部、土地調查局到陸地測量部,但最大的特點是和軍方的關係相當密切。


為求快速了解臺灣的地貌及聚落,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在領臺初期便展開了測圖的工作。 1898 年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成立後,臺灣的地形圖測繪改由臺灣總督府主導,但因測量人才不足,總督府只得赴日本國內招募人才,受陸地測量部極大幫助。


本圖為1895年發行的〈實地踏測臺灣詳密地圖〉。在發行時,甲午戰爭已經結束,但臺灣尚未割讓給日本,松本仁吉遂將這幅由英國前海軍大尉ジョン・ウォートル繪製的地圖進行翻譯,可能作為軍事參考之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號:2003.014.0046)

無論是臺灣總督府內部人員,或是由透過陸軍測量部借調至臺灣的測繪人才,他們服務對象就是臺灣總督府,因此首要目標是將統治者需要資訊的放入地圖內,以利官方奠定統治計畫與制度。測繪範圍隨著時間擴大、測繪成果亦趨精準,代表著總督府的技術人才逐漸完備,也表示殖民政府對臺灣各地的控制力增強。


基本的地形圖完成後,臺灣總督府官方為了因應不同的統治情況,以地形圖為基準,延伸測繪了各種主題圖,包括海圖、水文圖、地質圖、土壤圖、產業圖、族群圖、地籍圖、交通圖、行政區域圖、市街圖、都市計畫圖、軍事圖等。


本圖為1936年橋本壽一編輯的〈臺南市地圖〉。繪製範圍為臺南市的主要市街,約當舊城、五條港及城南新開發市街地,功能分類屬市街圖,同時也具有交通旅遊圖的性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館藏號:2003.017.0130)

鳥瞰臺灣

有別於官方為了治理臺灣而製的各式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地圖中最貼近民眾的,就屬鳥瞰圖及觀光旅遊地圖。


1930 年代,臺灣開始出現各類觀光旅遊地圖,意味著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政局趨於穩定,各式休閒活動興起,再加上鐵道建設已臻完善,為擴大鐵路營運、增加營收,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門、地方政府及旅館業者等聯手推動島內旅遊。


1935 年臺灣總督府為宣揚政績、在全臺各地舉辦「始政 40 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此期間正式大力宣傳臺灣觀光旅遊的最佳時機。為此,臺灣日日新報社邀請日本著名畫師吉田初三郎及其弟子金子常光等人,於 1934 年來臺巡迴全島寫生,並為始政 40 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作準備。


吉田初三郎原為西洋畫家,受到恩師鹿子木孟郎鼓勵轉往大眾藝術,1913 年收錄於「大典紀念京都博覽繪」中的〈京阪電車御案內〉便是吉田初三郎首幅鳥瞰圖作品。這幅畫作受到裕仁皇太子的激賞,吉田初三郎的名聲也因此大開。吉田初三郎式的鳥瞰圖揉合了西洋畫及日本畫的特色,富含浮世繪風格,滿足日本人的傳統審美觀,另外拋棄了測量地圖準確的比例尺及方位,以多重消失點及扭曲的手法,將廣大區域納入圖面中,讓民眾對旅遊地能夠以俯看的視覺角度,直觀理解地勢、城市以及交通工具等。


本圖為吉田初三郎1937年的作品,為當時臺灣銀行宣傳明信片「臺灣全島鳥瞰圖」一組四幅的第一幅,內容包括基隆、臺北、宜蘭等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館藏號:2004.020.0030.0001)

雖然吉田初三郎為大正昭和時期鳥瞰圖的宗師,但臺灣各種鳥瞰圖畫作中,多數其實是由他的弟子金子常光完成。金子常光於 1922 年脫離師門後,自創「日本名所圖繪社」,起初風格與吉田初三郎相去不遠。但到了昭和時期,金子常光已擺脫了吉田初三郎的畫風,完全建立屬於自身風格的鳥瞰圖。


不同於吉田初三郎的風格,金子常光所繪製的〈臺灣鳥瞰圖〉特別強調臺灣的交通路線、物產及地貌。在交通路線方面,金子常光畫筆下的〈臺灣鳥瞰圖〉除了一般常見的鐵路和公路外,還將臺灣─日本、臺灣─釜山、臺灣─福州等海運路線逐一繪製出來,展現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交通運輸繁忙的樣貌;金子常光也將各地的「特產」標示出來,更特地標記了「製糖會所」,顯見臺灣的製糖業的重要。地形地貌方面,他擅長描繪高低起伏的山脈,這特點在〈臺灣鳥瞰圖〉也可見到。


本圖是由金子常光在1935年繪製的「臺灣鳥瞰圖」的改訂第3版,從圖中可以發現城市、鐵路等主要的交通路線,此外也標注名產(如后里的黃麻)和各地的風景名勝(臺灣神社、北投溫泉等),連海上主要的漁產都有呈現。(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館藏號:2001.008.1756)

不過,因為中日戰爭爆發,1939年日本政府頒布了「軍事機密保護法」,禁止鳥瞰圖的繪製與刊行,此一命令讓由鳥瞰圖的製作受到莫大衝擊,也因此逐漸示微。


結語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引進近代地圖使用的三角測量法,完成臺灣的平地及山地地形圖,爾後地形圖成為官方為不同統治方針測繪的主題地圖之基礎。在臺灣的測量製圖者,大多具有軍方背景,以協助臺灣總督府完成各項施政規劃為製圖目的。至於 1930 年代起興起的鳥瞰圖,除了推廣觀光外,也有領土權的宣示和展現之意,對統治者及繪圖者而言,絢麗的鳥瞰圖同樣是國土意識塑造的工具。

 

第 37 期《觀‧臺灣》「地圖力」,除了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商店販售外,全臺各地均有實體書店購買點,並可至以下網路書店購買。

三民 ☞ http://ez2o.co/7gG5E(79 折 95 元)
博客來☞ http://ez2o.co/4cuAx(85折102元)
臺灣吧☞ https://ez2o.co/67ZT8(折扣價 100 元)
國家書店☞ https://ez2o.co/4gd7J(85 折 102 元)
讀冊 ☞ https://ez2o.co/876T3(95 折114元)

 
 
文章資訊
作者 謝維倫
刊登日期 2018-05-16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