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聯合王國前的不列顛群島:凱爾特人與日耳曼族的愛恨情仇史

黃偉雯 2017-09-30

也許關注足球賽事的人會發現既然是英國,為什麼同屬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裡的威爾斯、北愛爾蘭及蘇格蘭會有各自的足球隊?[1]他們看似是一個國家,但很多方面又像是獨立的個體。


要探究這些地方與英國的歷史情仇,其實可以透過幾部著名的電影來一窺究竟。


聯合王國看似是一個國家,但很多方面又像是獨立的個體。(Source:Rum Bucolic Ape @flickr

龐貝裡的凱爾特人與哈德良長城

看過《龐貝》這部災難愛情電影的朋友,想必對男主角的俊帥的外型與好身材印象深刻。在戲中他並沒有名字,大家都只叫他凱爾特人(Celties),根據記載凱爾特人的形象被描述為「身材魁偉、長顱白肌、金髮碧眼的壯漢」,這與電影中男主角的形象很相仿。


西元前,這支民族在歐洲佔有許多地盤,叱仛歐洲大陸的時間早於羅馬帝國。而今天的不列顛(Britain)這個名詞也是起源於凱爾特語,因為在過去凱爾特民族中其中一個分支就是不列顛人。


西元一世紀,已經崛起的羅馬帝國繼續擴張,甚至越過英吉利海峽佔領了大不列顛島的南部,將凱爾特人趕到了北方,至此之後,凱爾特人時不時的就會南下入侵羅馬人的地盤,讓羅馬人十分頭痛。為了解決凱爾特人的侵擾問題,當時哈德良皇帝決定建一座長城來防守自己的疆土,羅馬人在英格蘭北部築起  80 英里城牆,隔絕他們口中的野蠻人,而這座哈德良長城也代表了當時羅馬帝國的最北疆界,後來成為英格蘭與蘇格蘭分界的依據,1987 年甚至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哈德良長城(圖片來源

圓桌騎士團的亞瑟王

四世紀末以後,羅馬帝國已是江河日下,凱爾特人本來以為有機會再次拿回不列顛島南部,沒想到這機會會被日耳曼蠻族破壞,當時盛傳不列顛群島有大量「錫」,這或許也吸引了日耳曼蠻族前來奪取。此時,著名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亞瑟只好再次帶著部下奮勇殺敵,與日耳曼蠻族對抗。


這段故事為世人津津樂道,有人甚至懷疑歷史上根本沒有亞瑟王這號人物,但不可否認的這個英雄形象,是凱爾特文化中所深信不疑的。電影「第一武士」與「亞瑟王」都演繹了西元六世紀前後,抵抗日耳曼蠻族入侵大不列顛的英勇形象。


而這些日耳曼蠻族在入侵不列顛之後,形成了後人熟知的盎格魯薩克遜人(Anglo-Saxon)活躍在不列顛島的南部與東部長達數百年。也因此凱爾特人再次被迫分散在不列顛島的西部與北部,部份人民則是到了北愛爾蘭島一帶。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與蘇格蘭獨立戰爭

十一世紀時,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引起了諾曼第公爵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與哈羅德·戈德溫森(Harold Godwinson)在爭奪英國王位。在當時如果是實力強大領地豐厚的諾曼第公爵,通常只是表面臣服法國國王,所以威廉想爭取英國國王的王位野心是不難理解。而哈羅德則是英王愛德華兄長的兒子,有血統的加持,最後愛德華國王還是決定將王位交給哈羅德繼承,此舉引起諾曼第公爵威廉的不滿,並且於 1066 年出兵征服英格蘭,因此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以後,有了「征服者威廉」這個稱號。而這件事也象徵了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結束,諾曼第王朝的開始。


征服者威廉(圖片來源

看到這裡應該不難發現,蘇格蘭、威爾斯及愛爾蘭的祖先就是過去的凱爾特人,他們才是不列顛群島上原來的主人,而英格蘭人則是外來的日耳曼侵略者。


九世紀左右,被隔絕在北部的凱爾特一位部落首領統一了蘇格蘭各部,成立蘇格蘭王國,國王叫肯尼斯一世。著名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便是以這段時期的權力鬥爭為背景。


征服者威廉進攻英格蘭之後,許多的英格蘭皇族們逃到了蘇格蘭尋求庇護,並且在此時期開始通婚與文化交流。後來征服者威廉繼續北上攻打蘇格蘭,此後蘇格蘭派王子至英格蘭當人質,很長一段時間蘇格蘭王國雖然存在,但卻是臣服在英格蘭之下。


 十三世紀英王愛德華一世征服了威爾斯及幾乎將蘇格蘭納為領土,此時蘇格蘭出現一位民族鬥士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進行獨立戰爭希望帶領蘇格蘭人民脫離英格蘭的統治,可惜最後失敗。但他在死前說的一句話:「Everybody dies, not everybody lives」(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活過)成為西方文化中的一句名言。《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heart)》這部電影便將當時的壯烈發揮的淋漓盡致。


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

光榮革命的影響

十七世紀初,都鐸王朝的伊莉莎白女王去世,因為無子嗣所以將王位傳給旁支,成為斯圖亞特王朝。過去英格蘭國會與王室緊密合作,一起對抗來自歐陸宗教壓力,但在信仰天主教的國王詹姆士一世與其子查理一世即位後,情況完全不同了,此舉也引發了清教徒革命,國王查理一世處死被處死。


後來英格蘭曾有過短暫的共和統治,直到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復位後的查理二世與詹姆士二世逐步想恢復君主專制,因此與國會的衝突不斷。最後在 1688 年,國會驅逐詹姆士二世,迎回已嫁至荷蘭的瑪麗公主及其夫婿威廉三世共治英國,並簽署了以國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的「權利法案」,這件事被稱做「光榮革命」,同時也是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的一個重大歷史。


現在的聯合王國,追溯到源頭來看的話,其實就是一部凱爾特人與日耳曼蠻族的愛恨情仇史。十六世紀時威爾斯公國先與英格蘭王國簽訂「聯合法案」,成為聯合王國;十七世紀的光榮革命之後,蘇格蘭王國也成為了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十九世紀後愛爾蘭王國也成為了聯合王國的一份子 [2],形成了現今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王國。


1707 年通過聯合法案後,聯合王國正式出現

[1] 蘇格蘭足球代表隊(Scotland national football team)乃由蘇格蘭足球總會管理,為英倫體系裡面另一支主要國家足球隊。北愛爾蘭足球代表隊(Northern Ireland national football team)則由北愛爾蘭足球協會管理;威爾斯足球代表隊(Wales national football team)則是由威爾斯足球總會(Football Association of Wales)負責。


[2] 1919-1922 年愛爾蘭共和軍與英國進行愛爾蘭獨立戰爭,兩地簽署「英愛條約」32 郡中的 26 郡成為自由邦,也就是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Irish Republic」,而 剩下的 6 邦,就是現在的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聯合王國之內。

 

本文刊載於 2016 年 10 月號 〔翰林高中歷史專刊〕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17-09-3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