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人人話經典】《科學怪人》的美麗與哀愁:瑪麗.雪萊筆下的怪物,與它背後隱藏的女性視角

人人話經典 2020-10-31
(Source: StoryStudio 編輯部製)

1816 年,一隻身長 2.5 公尺,強壯軀幹,臉上充斥著歪七扭八的疤痕,眼窩凹陷,嘴唇發黑,全身由屍塊縫補而成,依靠電流活過來的「怪物」誕生了。


創造這隻怪物的人,是一名美麗的女性,自此被稱作「科幻文學之母」。怪物的故事不斷被改寫流傳,成為無數科幻電影的原型,「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當年芳齡二十多歲的英國少女瑪麗.雪萊(Mary Shelly)出版了《科學怪人》,乍看書本簡介,會以為這是一本充滿恐怖、驚悚元素的怪物小說,事實上內容描述著一位瘋狂科學家的故事──

 

醜陋的外表,純潔的心靈

男主角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從小就過著一帆風順的幸福生活,在大學期間,他受到化學與自然哲學教授的啟蒙,開始鑽研解剖學、生理學等近代科學,


此時他的內心開始產生了一些變化。


亟於探究生命起源的維克多陷入瘋狂,企圖用從墓園挖出來的屍體「製造生命」,他透過電流一次一次刺激他所拼湊縫合的屍塊,就在一個夜晚,「它」活過來了!


維克多非常興奮,但很快地,就發現他希望製造出的完美生命體異常可怕,簡直就是所謂的「怪物」,於是維克多下定決心要將它銷毀。然而,此時的怪物早已脫離維克多的掌控,怪物先是殺死了維克多的弟弟,又殺死了他的未婚妻伊莉莎白……


故事圍繞在兩人不斷引發的衝突。過程中,怪物慢慢展露出了「人性」,卻因為他奇怪的外表,不被世人接受,導致它將壓抑已久的不甘與憤恨全部報復在維克多身上。最後,維克多耗盡體力去世,怪物也自焚而死。

 

怪物的誕生:一場鬼故事比賽

整個故事的雛型,其實誕生於 1816 年的一場鬼故事比賽,當時是著名的無夏之年,印尼坦博拉的火山爆發,全球的平均氣溫急速下降。世界各地災難不斷,人們飽受極寒氣候之苦,生產活動被迫停止。


這段時間,卻是瑪麗.雪萊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與愛人好友一同到瑞士日內瓦的別墅裡度假,雖然惡劣的氣候讓他們沒有過多的休閒活動,但這一群人閒著沒事,就在湖畔別墅裡聊天,偶爾討論一下科技發展,相當愜意。


突然某一天,有人提議不如來一場鬼故事比賽吧!包含瑪麗.雪萊的一群人躍躍欲試,開始構思故事大綱。就在這個冷風呼嘯的夜晚,史上兩大怪物原型就這樣誕生了──其中一個是前面提到的「科學怪人」,另一個是暗夜裡吸食人血的「吸血鬼」。


瑪麗・雪萊於 1831 年《科學怪人》的自序中寫道:「願我的醜孩子生生不息,我對它有感情,因為它是快樂時光的結晶──那時死亡、憂傷於我僅是言語,我的心仍未曉與之共鳴。」可見她當時寫作時,心情是十分愉快,甚至可以說是她一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雖然當時的女性地位還相當弱勢,在科學革命的時代,女性被排除在外,成為了科學研究的第三者(the other)。著名哲學家盧梭(Rousseau)甚至指稱,「聰慧女子的心靈將帶給她的丈夫、子女、朋友、僕人及全世界無限的災害。」


但有壓迫就會有反動,此時社會上同時出現了爭取女權的聲音,瑪麗・雪萊的母親即是一位女性主義先驅,她所寫的《女權的辯護》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引起許多討論與批判。瑪麗・雪萊或許承襲了母親的觀點,在《科學怪人》中隱隱透出許多對女性議題的反思,反映她對自身所處社會的女性地位、生存狀況和未來命運的思考。


通過男性敘事,雪萊描繪了男性角色如何對待和對待這些女性,甚至刻意將她們置於壓迫之下,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女權意識形態的看法。《科學怪人》通過刻意將她們描述為對男性弱小的,可拋棄的和屈從的東西,揭示了在女性世界中仍然存在的各種問題。


維克多「創造生命」的企圖,或許也隱喻了男性試圖不透過女性製造生命的概念,表述某種「出生神話」(birth myth),源於瑪麗・雪萊的生平──她的母親因難產過世,自己的女兒也不幸夭折。


1815 年,瑪麗・雪萊與丈夫珀西的第一個孩子克拉拉出生兩週後夭折,悲傷不已的她在日記寫下:

 
「夢見我的小寶貝活了過來。它全身冰冷,我們在暖爐旁摩擦它、暖和它,然後它就活過來了──但我醒來後,卻沒了孩子。我整天想著我的小寶貝,萎靡不振。」

生與死的矛盾糾纏,成為了《科學怪人》的主要命題之一,也蘊含了對女性懷孕、分娩的某種焦慮。「怪物」成為被邊緣化的女性代言人,而維克多體現出了父權社會的男性中心主義思想,妄圖化身一切生命的主宰,最後結局變是被自己創造的「怪物」毀滅。


同場加映:學霸陪你讀《科學怪人》

本次企劃由文化部贊助執行。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人人話經典
刊登日期 2020-10-31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