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觀光時代:日本旅行的百年物語

Cathy Tsai 2015-10-08
觀光時代978-986-92050-1-6
觀光時代

日本一向是臺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國家,尤其近年相繼成立的幾家低成本航空公司( Low-cost Carrier ,俗稱廉價航空)紛紛開設臺日間航線,且不時推出票價促銷,加以日幣貶值帶動赴日旅遊熱潮,讓許多臺灣人時常處於「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或是戲稱自己沒多久就要「回」日本一趟。赴日旅遊不再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早已成為臺灣人日常旅行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前面所說的這兩種人,相信以下提到的地點,可能你曾經造訪過,或者通過背包客棧與部落客的介紹,對它們並不陌生:搭著高速電梯登上東京晴空塔,或是大阪阿倍あべのハルカス 300 高樓層展望台,以 360 度無遮蔽的視野,鳥瞰東京與大阪的城市地景或夜景;踏上行駛於早稻田與三ノ輪橋間的都電荒川線,選擇在中途下車,或沿路觀覽車窗外的下町風情,暫別都心商業區快速且緊張的步伐,感受老東京的悠閒與漫活;在京都尋訪安倍晴明、登上清水舞台;追著織田信長的足跡,造訪位於寺町通商店街的本能寺;穿梭在平安京的各大寺廟神社中巡禮參拜;逐鹿於奈良公園或春日大社,或是反被鹿所追逐(通常應該是後者),可以說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訪日的理由。


在每年固定的「返鄉」旅行之外,若你還想知道,百年前的日本人,究竟過著甚麼樣的旅行生活?他們的旅行模式或樣態,反映了哪些旅行歷史與文化的變遷?並且與現下你我自身的旅行,甚至整個東亞的旅行文化,又有何關聯?這本由富田昭次( 1954- )所著的《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無疑是最適合的入門書籍。


本書於 2008 年在日本出版,此次在臺灣以中譯本問世,除了搭上現今日旅熱潮的順風車之外,相對於以購物和美食攻略為大宗的坊間旅遊指南而言,介紹旅行史的普及讀物則相對欠缺,本書提供了一種歷史的觀點與知性的角度,給愛好日旅,或是眾多旅行上癮者,以自身、近身的經驗出發,重新檢視前人的旅行史,也重新思考旅行對你我的意義。


都電 7001 赤帯 昭和40年代レトロ塗装

本書的作者富田昭次,利用個人蒐集的史料,以二十個主題來呈現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近代的日本人在東亞與西方文化頻繁交流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將明治以前並未向一般民眾開放的旅行權利,逐步普及於各階層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從傳統文化、自然風景、名勝等資源,擷取能為觀光產業所利用的各種物事,吸引外國人赴日觀光。此外,也加入明治時代以前未有的觀光元素,逐步發展出近代化的觀光產業,以及各式各樣的旅行風俗與文化。


從這二十個主題來看,像是「名勝山水」、「神社寺廟參拜」、「名橋巡禮」、「溫泉旅行」、「大東京巡禮」等主題,屬於日本傳統的旅行文化所蛻變而來,而「飯店」、「高處遊覽」、「路面電車」、「鐵道旅行」、「豪華客船」等主題,則非選擇自傳統的資源,是伴隨著近代歐美各國將旅行視為一種產業與服務,以及工業革命所帶動之交通工具的劇烈變革,強調便捷與快速省時的移動,所引進的新事物,並逐漸被構築於日本人的旅行生活中,且經過時間的累積,成為大眾旅行經驗的一部分。光從這些主題來看,讀者很容易發現,這些各式各樣的旅行面貌,與現今你我的旅行生活多有相似之處。


其次,從本書的各項主題中你也會發現,很多事物並非一開始走進人們的旅行生活之時,就都獲得廣泛的接受或認同,例如提供鳥瞰都會風景的高樓層建築物,最初被許多知識份子批判為無用的怪物。為了方便高樓觀景所設置的電梯,也因為噪音與安全問題備受批評,而你我現在搭乘著更為高速的電梯,登上比凌雲閣更高數十層樓的高塔展望台遠眺之際,卻是如此理所當然而不需心驚膽跳。


隨著時代的變遷,做為觀光景點的高塔建築,除了提供售票的展望台之外,建築內部也規劃了商場與各項娛樂休閒設施,帶來人潮也帶來商機,加以部分高塔亦承擔著發送地上波的使命,維繫著城市裡的信息傳遞,因此,將這些建築視為無用的聲音亦早已不復見,反而更為仰賴這類高塔建築的存在。

 
ship ad
1930 年代《旅行雜誌》所刊登的大來輪船公司廣告

儘管有新事物不斷出現在你我的旅行生活裡,亦有不少事物逐漸在旅行史的舞台中逐漸淡出。本書所介紹的「豪華客船」就是一例,船旅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國際間旅途移動的重要交通工具,尤其在 1920 至 30 年代,歐美日各國為謀太平洋航務與觀光的發展,競相斥資興建各種豪華客輪,例如屬於三菱財閥關係企業的日本郵船會社,就曾經擁有淺間丸、龍田丸、秩父丸、冰川丸等大型的客輪,往來於橫濱至美加之間。

 
冰川丸
冰川丸,目前停泊於橫濱港

從當時諸多旅人的遊記,以及媒體的刊載介紹,都可以看見許多與船旅生活見聞,還有船上有關人際、社交的記載,不但是許多人共有的旅行經驗,船旅也可以說是形塑當時旅行文化的重要部分。現今的旅人多以飛機或鐵路作為交通工具,已少有在數天或數月間於海上移動的實際經驗。船旅雖然褪去了昔日的風華,但其發展的歷史軌跡,亦能提供讀者了解客輪在旅行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對船旅生活的面貌與古今旅行文化異同有更深入的思索。


1930年代的日本郵船會社廣告,刊於《旅行雜誌》
1930 年代的日本郵船會社廣告,刊於《旅行雜誌》

旅行之所以成為一種文化,甚至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往往是來自人們長時間以來所積累的經驗,有些旅行經驗或許由於時空環境的變遷逐漸走入歷史,例如江戶時期大名的參勤交代。同樣的,也有許多經驗在人們的選擇之下,像是過去以療養為目的的「湯治」、「海水浴」得以被賦予新的觀念與質素,逐漸蛻變並構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兼具渡假與休閒性質的溫泉旅行與大眾海水浴場,這也造就我們現代旅行生活各種面貌的一部分。可以說,現今旅行文化的各種樣態,無一不是從過去許多人的旅行經驗,不斷累積與建構起來的。


雖然本書所選擇的二十個主題並未盡括百年前人們旅行生活的全貌,例如博物館、博覽會、修學旅行,以及旅行中購物文化等,在本書中並未多所著墨,不過,透過本書閱讀前人的旅行史與旅行生活,有助於更了解旅行在現代社會之所以成為一種日常,經歷了哪些遞變的過程才成為現在你我所熟知的樣子。

 

富田昭次著,廖怡錚譯,《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臺北:蔚藍文化,2015。
文章資訊
作者 Cathy Tsai
刊登日期 2015-10-08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