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15.2021 cptwbook芋仔與蕃薯的糾葛:1949年外省人來臺後,對臺灣造成什麼影響?
-
Feb 8.2021 cptwbook一代甲骨文宗師董作賓追求女學生的緋聞,不僅惹毛傅斯年,還讓考古學家們辭呈滿天飛
-
Jan 19.2021 cptwbook胡適和蔣介石的「抬槓」:中研院的任務是做學術,還是復興民族文化?
-
Jan 15.2021 cptwbook活到七歲才有名字的皇帝──生於亂世的明成祖
-
Dec 21.2020 cptwbook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國家意識?「宋朝」就是關鍵時代
-
Dec 20.2020 cptwbook韓國人以前到底有多喜歡牛肉?連朝鮮儒學大師都說:「不得食則如不可生」
-
Nov 16.2020 cptwbook9-11 事件的起點其實是來自上一世紀,冷戰時美蘇在西亞對峙的產物
-
Nov 3.2020 cptwbook「什麼是死?」一個從文藝復興到現代,人類不斷試著回答的問題
-
Oct 17.2020 cptwbook神格英雄的人格分裂:國民黨、共產黨、日本政府如何重新塑造鄭成功形象?
-
Oct 7.2020 cptwbook「棺材缺貨,屍體只能堆起來」──相隔百年,人類面對瘟疫的景象卻極相似
-
Sep 17.2020 cptwbook你以為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是「馬列主義」──列寧死後,後世對馬克思的理解都產生了劇烈的轉變
-
Sep 7.2020 cptwbook和美國作對就是他們最大的原罪──「邪惡」的復興黨與阿以衝突始末
-
Aug 20.2020 cptwbook「誰能控制最尖端的科技,誰就擁有至高的權力」從西班牙王子的自動人偶,開始的歷史與科技對話
-
Aug 14.2020 cptwbook臺灣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完整始末
-
Jul 20.2020 cptwbook從「非羅馬人」到「日爾曼族」──條頓堡森林之役後,現代意義的日爾曼人終於誕生
-
Jul 10.2020 cptwbook「築城聲酸嘶,漢月傍城低」──自秦始皇建長城後,中國人開始背負一個兩千年的重擔
-
Jun 19.2020 cptwbook基隆到高雄,臺灣首屈一指的列車誕生史
-
Jun 8.2020 cptwbook天花防疫的幕後推手,同時也是當代的傑出女詩人──瑪莉.渥特莉.孟塔古夫人
-
May 22.2020 cptwbook「渴望被救贖的結果,造就異端般的信仰」──奧姆真理教與日本的末日症候群
-
May 11.2020 cptwbook「愛你的鄰居,但別撤下你的藩籬」──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邊界牆盛況
-
Apr 21.2020 cptwbook漢高祖駕崩後,匈奴冒頓單于為何突然向呂后請婚?
-
Apr 16.2020 cptwbook簽訂同盟後的軸心國,如何一步步壯大?又如何一步步落敗?
-
Mar 10.2020 cptwbook國共內戰後,國民黨為何費盡心思拉攏馬來西亞的馬華公會?
-
Mar 4.2020 cptwbook不只是浩劫:黑死病不僅改變歐洲權力結構,更創造出英國的經濟榮景
-
Feb 10.2020 cptwbook也過農曆春節的韓國人,新年餐桌上吃什麼菜?
-
Feb 4.2020 cptwbook有階級且有神靈的社會產物──甲骨文中的「巫」
-
Jan 31.2020 cptwbook一位打破沉默圍牆、扭轉當代德國的檢察總長──弗里茲・鮑爾
-
Jan 8.2020 cptwbook1980 年 3 月 18 日,改變臺灣的一場審判
-
Dec 13.2019 cptwbook「你…你說要帶我去看富士山?」一通來自日本的越洋電話,喚醒五十年前臺灣的肅殺記憶
-
Dec 9.2019 cptwbook承載著朝鮮近代傷痛歷史而誕生的食物──炸醬麵
-
Nov 24.2019 cptwbook舉國上下都努力發掘地方特色,臺灣的觀光產業如何向日本學習?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擁有百年的靈魂,穿越時空立足現代。每個求知若渴的年代,都有出版的理想一一被實現。出版不朽,歷史看得很清楚,那些書是不朽的,讓我們為您一一訴說。
發表文章 | 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