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手語」是怎麼發明出來的?被放棄了兩千年後,聽障人士才終於「看見」聲音

神奇海獅 2019-11-09
收藏

2009 年,由彭于晏、陳意涵主演的《聽說》一上映,立刻賺走不少人的熱淚。整部片子中雖然絕大部分的台詞都是用手語完成,但卻比念出口的台詞更加動人。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想過:「手語」是怎麼來的?在手語出現之前,那些出生即聾的人們是怎麼跟一般人溝通的?


答案是:不溝通。


在過去幾乎兩千年間,出生即聾的人被認定根本沒有學習能力,他們不能受教育、甚至不被認為是完整的人。他們從一出生就活得像個動物,而這一切都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一個誤會⋯⋯


原來在古希臘時代,受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聲音」傳達,這是最能直接象徵靈魂狀態的溝通媒介,所謂的文字僅僅只是聲音的影子而已。所以,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基於這項觀點,下了一個結論:「那些無法說話者是無法受教的。」也就是說,教育出生即聾的人就等於是白費工夫。


受到這種觀點的影響,先天聾啞的人士們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們悲慘的命運:在古希臘,先天聾的嬰兒會被放任至死;古羅馬拒絕給這類人公民權;而西元前 2 世紀的猶太教《塔木德經》裡,把那些一出生就聾的人,和智能障礙者同樣被歸為一類。


對於聾啞人士的這種看法,自然就延伸到中世紀的基督教上。先天聾的人在中世紀不被視為是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信仰也來自聽覺。這種看法來自於神學家聖奧古斯丁,他引用《羅馬書》第十章的句子:「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


然而就在之後,聖奧古斯丁在米蘭遇到一名聾子,驚訝地發現聾人雖然聽不見,卻可以用最原始比手畫腳的方式來溝通;後來他又聽說,在義大利的某個地區,存在著大量用手語溝通的聾啞人。他最後撤銷了自己的理論,但是為時已晚,對聾人的這種看法早就隨著長久以來的歷史,而根深蒂固了⋯⋯


聖奧古斯丁

在整個漫長的中世紀,聾人幾乎就是處於一種恆定的社會邊緣人位置。到了西元 5 世紀,基督教會終於接受聾啞人的洗禮、11 世紀之後允許他們結婚。然而聾啞人卻始終無法受教育,除了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適當的教育法之外,人們一直被「聾人無法受教」的觀念所束縛。


終於到了 16 世紀以後,籠罩在聾啞人士的黑暗烏雲開始出現一線曙光,而拯救他們的,正是當時修道院裡面的一種獨特溝通的方式。


西元 1550 年,一名西班牙貴族(如果你要知道他的名字,他叫胡安.費爾南德斯.德.貝拉斯科.托瓦爾,Juan Fernandez de Velasco y Tovar)前來修道院,表示自己生了兩個小孩全都是聽障。由於當時社會觀感的問題,他擔心兒子有可能會因為無法與人溝通,因而失去繼承爵位的權利。然而,他卻知道修道院有一套特殊的溝通方式,能夠使人在無聲環境下交流。那就是當時修道院最常用的:手語。


事實上,手語在整個修道院系統內很常見。早在西元 4 世紀時,西妥會修道院要求無聲與沈默的生活,為了在無聲的環境中進行溝通,修道院便發展出一種手語溝通的方式。一名本篤會修士德萊昂(Fray Pedro Ponce de León )接下了這個任務,他開始按照修道院的方式用手指拼出的字母教導小孩,而最讓人訝異的是:他成功了!


兩位小孩都學會如何閱讀和說話,其中一名不但會說話,甚至還會在修道院中唱歌!修士寫道:「我教他們如何讀和寫,計算、禱告,做彌撒,了解基督教教義⋯⋯其他人交拉丁文和希臘文,此外他們還熟知西班牙和其它島嶼的歷史;那些是亞里斯多德拒絕他們學習的知識。」


這起事件顛覆了人們的既有印象,那就是聾人也具有獲得語言的能力,不一定是口語,但一定是某種語言。在中世紀逐漸遠去的時代裡,這些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憑著一己的才智勇氣,逐漸反抗自亞里斯多德以來對聾人能力的觀點。然而,這些教育僅僅只限於有錢人家的小孩而已。


本篤會修士德萊昂,西班牙聾啞教育奠基人

窮苦人家的聾啞小孩要到 200 年後的 18 世紀,才有機會接受教育。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一位巴黎的牧師里皮(Abbéde l'Epée)。


里皮一剛開始讀的是神學,但也受過法學教育。他常常在巴黎教區遊走,為窮苦人士提供法律援助。1759 年時,里皮去訪問一位教區人士,當他到達時不巧那位女士不在家,她的兩位雙胞胎女兒請他在會客室中等候。然而正當他試圖和她們說話時,他卻發現兩位雙胞胎完全無法聽到他說的話。當雙胞胎的母親回到家時,她向里皮說明自己的雙胞胎女兒都是先天性失聰。看到里皮如此好奇,貧困的母親懇求他教育她的女兒。


里皮把雙胞胎帶回了自己家中。透過觀察之後,他發現這兩名雙胞胎竟然能用近乎本能的比手畫腳來溝通。後來他又聚集了巴黎附近的聾人,發現他們竟然都能夠用手來表示一些簡單的意思。在這些人的協助之下,里皮發展了一套口頭法文的手語版,並且用他的一生來教育聾童,如何透過這套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里皮的成就震驚了全歐洲的知識份子。長久以來,他們都認為聾人是無法受教育的,但如今里皮卻向他們證實了這些人能夠讀法文。如果聾人能夠征服法文,那麼他們也能學會任何一種語言!各國都派出學者來學習里皮的方法,而里皮自己也將這種教育法傳給其他教師。當里皮年老以後,其中一名叫席卡的教師繼承了他的衣缽。這些人長久以來一直幫助著聾人,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有一天這些聾人會反過來幫助他、甚至救了他的命......


法國神父里皮被稱為「聾人之父」

1789 年,革命逐漸籠罩著整個巴黎。


四年後,巴黎人斬首國王路易十六,從此法國大革命整個開始變調。當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大規模地處決「革命敵人」。1796 年,聾啞學校的校長席卡(Roch-Ambroise Cucurron Sicard,里皮的繼承人)被雅各賓黨捉拿,並且以反革命之名被拖到法庭受審。不管校長怎樣辯解,最後他仍被關進監獄等待斷頭台處決。但就在這時,一名年輕的聾人出現了,一直到 12 歲前他都沒法接受任何教育,但如今,他卻以一篇動人的請願書,來為他的老師請願。

 

總統先生:
聾啞人自己已有的老師、守護天使和父親,被帶走了。
⋯⋯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教導我們,教我們要愛美德和愛我們的國家。他善良、正直而且純正,我們要求他得到自由,將他還給他的孩子。
⋯⋯他愛我們如同父親。他教導我們所有我們現在知道的事物。如果沒有他,我們會像動物一樣。從他離去以後,我們悲哀沮喪,請把他歸還給我們,您會讓我們快樂。

這篇請願書,是由一位自古被認為完全無法受教育的人寫成。革命委員會對此無比震驚,而他也藉由這一份請願書,來講述聾啞教育的成就。果然沒多久,老師就被雅各賓黨釋放了。自此之後,這位老師去了倫敦,在倫敦遇見了一位年輕的美國牧師高立德(Thomas Hopkins Gallaudet)。如果有人對聽障的歷史有所了解,一定會聽過他的名字,因為就是他將這種教育法帶回了美國,成為美國手語的發明人。


當我們回望整個聽障的歷史,其實心態實在是百感交集──因為不理解,聽障人士被刻意地忽視了兩千多年;而打破這樣悠久刻板印象的,其實就是人的一個善念。雖然非常緩慢,但在這個時代裡,世界的確漸漸的在擁抱那些曾經被排拒在外的人。許多人在想辦法,使聽障者在生活方面也能夠毫無障礙。但是如果他們聽不見電鈴聲、或是水壺燒開的聲音,要怎樣讓他們察覺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讓他們「看見聲音」──


聽力受損人士約佔世界人口的 5%,但市面上為這一群體設計的產品非常有限。因為聽力受損的關係,使他們的居家生活變得比一般人更加危險。透過「See sound」這款世界上第一個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智能家居系統,聽障人士可以自由感知自己的周邊環境狀況,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安全便捷的家居環境。也許以後,《聽說》裡失聰的小朋因為睡著了因而被火災嗆傷的事件,就可以因為它而避免了吧。


今年臺灣創意週的精彩案例。(該則案例由坎城創意節臺灣官方分會臺灣創意週提供)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文章資訊
作者 神奇海獅
刊登專欄 有問題要跟海獅說
刊登日期 2019-11-09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