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故事的故事 since 2014

以歷史脈絡書寫當代議題,和讀者一起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故事 StoryStudio 致力於人文知識的轉譯與傳播,創造屬於當代的,專注歷史與文化的新媒體,在這個破碎當道的時代,提供讀者理解世界的脈絡;在這個扁平至上的時代,探索文化議題的深度;在這個虛實不分的時代, 呈現真實而可靠的資訊。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014 年,散居世界各地的寫作者,懷著對歷史、文化與知識的熱情而聚集、寫作與討論,為了各種問題爭論、朝著未來而想像。

名為「故事」的網站成立了,網站的第一個理念是「寫給所有人的歷史」,這句話帶著故事不斷地自我再定義⋯⋯

故事成立之初,目標是希望透過有趣的、有創意的方式,結合新媒體的運用,讓歷史走進日常生活之中,提供適合所有人閱讀且值得信賴的知識,和讀者一起,帶著具有歷史縱深的眼光,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Mass Intelligence」的時代,有越來越多人想要閱讀新奇、有趣的東西,也期待具有挑戰性的內容,更想要得到脈絡、深度與可靠的資訊。

 

從線上到線下,從文字到影像
隨著網站內容不斷增加,讀者群持續擴展,故事也從線上走到線下,從文字走到影像。結合不同媒介、跨入各種社群。

從 2015 年開始,我們與臺灣許多出版社合作,積極為一同前行的作者尋找發展機會,不少專欄作者因此成為暢銷書作家。至今已經衍生出二十多本作品,數字仍在不斷地增加。即便誕生於網路空間,故事仍深信紙本的力量。

過去幾年,我們與不同單位跨界合作,舉辦講座、課程、論壇、展覽、工作坊、研討會、文史走讀,也協助博物館、電視台、與大小公私部門進行研究調查、出版刊物、培育種子教師,也多元手法,展現歷史的魅力。

2018年,我們與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共同製作「台灣史!不能只有我看到」系列影片,獲得廣大迴響。

2019年,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共同製作的刊物《觀臺灣》,更獲得金鼎獎的肯定。

2020年,以故事六週年,我們以「台灣,再定義」為主題,舉辦大型論壇活動,吸引超過千人參加。

2021年,我們在 Facebook、IG、Twitter、Plurk、Youtube 都建立起社群,更推出全新網站、全新閱讀體驗,希望歷史在這裡,我們就在哪裡,讀者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數位時代的知識共和國
「我們儘管被資訊給淹沒,卻仍舊渴望智慧。」

在這個時代,紙本出版日漸式微、學術過度專業,而媒體走向淺碟。尤其是在社群時代,資訊支離破碎,而真實與虛構越來越難以分辨。當臺灣有了言論的自由,似乎反而陷入了視野的縮限、思想的貧困。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卻想反其道而行,希望召喚一群關心文化、喜愛學習新知,並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們提倡一種有根的世界主義(rooted cosmopolitanism), 一種既能在地又能超越在地的意識,立足臺灣,同時關懷跨越國際的文化、社會與政經議題。

在這個不斷加速的年代,我們追求 slower, smarter。

當人們的腳步越快,社會越是喧囂,越需要沈靜下來,回顧這世界變化的軌跡。我們相信思索歷史,不只為了無關緊要的陳年往事,而是能將當下看的更透徹,更能夠開啟對於未來的想像。而對於世界的好奇,將會讓我們成為更豐富、更精彩、更有意思的人。

邀請你跟我們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故事的線上頻道
說故事的人
涂豐恩創辦人暨執行長
與現實格鬪的理想主義者
蕭宇辰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只會用丹田發聲
李律
主編
我發誓每次照相的時候眼睛都有張大
陳名儀財務
沒有財務自由但思想自由
歐品妤人力資源管理
辦公室園丁,聆聽故事的聲音
何昱泓社群經理
公司很遠,床很近,和讀到這裡的你更近❤️
莊孟翰
品牌行銷企劃
貨真價實的故事行銷……
陳韋均
行銷企劃
行銷之外,音樂和故事是精神糧食
許乃文
企劃編輯
太多添加物了,這杯咖啡不要加糖
楊先妤
企劃編輯
今晚,我想來點故ㄉidea
雷鎧亦
執行編輯
人在臺灣,可是腸胃活在印度
金彥良
視覺設計
路上史努比觀察家
張育豪
視覺設計
HUP
吳亮衡
業務經理
不是在外頭跑案子,就是在螢幕前被案子追著跑
張哲翰專案經理
黑眼圈是顧好小孩與做成功的案子的勝利印記
冉揚
業務經理
不是藝名
林佳蓉專案管理
過11點就是熬夜,但在酒吧的時候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