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台語原來是這樣】撲克牌的台語怎麼說?

粉紅色小屋 2016-08-10
收藏

有一次回麻豆的阿公家,親戚的小孩子在客廳低著頭滑著手機,阿公跟長輩們閒聊之中,感嘆時代進步,小朋友們聚在一起都在滑手機,即使是長輩也紛紛成了低頭族。阿公說:「以前至少攏會做伙耍『刮之枋』。」什麼是「刮之枋」呢?


「刮之枋」(khe-tsi-pang),是台語諧音字,撲克牌的意思。這個詞若以華語表示,也是用諧音字湊合英文顯示為「K擊邦」,語源自日語的「掲示板」(Keijiban),中文是「佈告欄」的意思。


pinkphangphang=dalang=phangphang=new

話說回來,「撲克牌」這三個字也是音譯於英文 Poker,而這個詞 Poker 並非紙牌的意思,而是一種紙牌遊戲的稱呼方式,其歷史悠久,久而久之也就延用了 Poker 這說法,音譯為「撲克牌」來指稱這種紙牌了。


那麼為什麼台語要用「刮之枋」(khe-tsi-pang)來稱「撲克排」呢?雖說此音節源自於日語的「掲示板」(Keijiban),本意「佈告欄」似乎也和「撲克牌」紙牌遊戲相差甚遠。而且,日語的「撲克牌」說法為トランプ(Toranpu),並不是「掲示板」(Keijiban),可以說台語這個詞彙雖源自於日語,但意思已截然不同了。


台語之所以要用「刮之枋」(khe-tsi-pang)來稱「撲克排」,主要理由說起來跟「撲克牌」與 Poker 的關係一致。


以前台灣曾流行過一種紙牌遊戲,名為「掲示板.ストップ」(Keijiban.Sutoppu),也就是「掲示板.STOP」,硬翻譯成中文就是「公佈欄.停止」,因為此遊戲的熱門,所以台語最後才會以台語音「刮之枋」(khe-tsi-pang)來指稱「撲克牌」。


小時候親戚的小孩們彼此聚在一起時,都會玩這個遊戲「掲示板.ストップ」,而我第一次跟母親玩撲克牌,也是玩這個遊戲,所以印象深刻。這個遊戲的玩法很簡單,或許是因為這樣才會引起流行吧?簡單說明一下此遊戲的玩法:


「掲示板.ストップ」的牌面大小是,A最大、2最小,其它大小照數字順序。有的玩法可以加入鬼牌,若有加入鬼牌,則是鬼牌最大。大鬼牌最大、小鬼牌次之,可以做為萬用牌。


  1. 首先,每個玩家手上都發五張牌,剩餘的牌全堆疊在中間。

  2. 在中間那疊牌抽出一張牌,這麼做是為了決定花色,假設是梅花五。

  3. 接著先出牌的玩家,必須也出梅花牌面,但數字不限。這時候其餘玩家就要開始出同樣花色的牌,開始比牌面大小,所以就算牌面比梅花五小,也是一樣要出牌。

  4. 若手邊沒有同花色的牌,就必須開始翻中間堆疊的牌,一直翻到有同樣花色為止。

  5. 一圈過後,檯面上數字最大的玩家可以決定下一輪的花色。

  6. 以此類推、輪流下去,直到玩家手上打出倒數第二張牌、剩下最後一張牌時,就要大喊:「刮之枋!」(khe-tsi-pang)或者你要喊日語發音「掲示板」(Keijiban)也可以啦!總是就是公告大家,你手上剩最後一張牌囉!

  7. 這時候,其它玩家就要開始避免打出準優勝者手上、僅存那張牌的同花色牌。假設那位喊:「刮之枋!」(khe-tsi-pang)的玩家打出紅心三,那你打出紅心A或鬼牌,就可以接著換你出決定花色的牌。但如果運氣不好,你手邊只有紅心四或其它數字的,而對方也恰好下一張牌也是同花色,那麼它就贏了。

  8. 順利打出最後一張牌的,這時候就要很得意的大喊:「STOP!」這時候就要以日語或台語音喊Sutoppu比較有感覺啦!

以上,就是這個曾經非常流行的撲克牌玩法,也就是因為太流行了,台語最後才會習慣把撲克牌稱之為「刮之枋」(khe-tsi-pang),也就是這樣的緣故。看起來字面上難面有點複雜,但若身邊有朋友或長輩還記得這個遊戲,也不仿實際玩一輪看看,其實非常簡單易懂,但玩的過程也要有一點小心機,很有趣的唷!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6-08-10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臺灣 母語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