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耶魯大學今年6月的學術信息發布,在多光譜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技術的幫助下,研究者從一幅15世紀地圖上搜集到許多本來被隱藏的細節,對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世界觀有相當大的幫助。這幅15世紀的地圖很可能是哥倫布(1451-1506)航海以前就看到過的,因此別具歷史意義。
該地圖長6尺,寬4尺,現存於耶魯大學的貝尼克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是1962年由一位匿名者捐贈給耶魯大學的。由於地圖原件褪色嚴重,圖上很多信息已經無法辨識。從去年開始,研究者借助多光譜成像技術發現了很多隱藏在地圖中的訊息。
他們運用了從紫外線到紅外線的12種光頻,通過使用成像工具和分層技術發現了地圖上幾百個地點的名稱,還有60多段用各種顏料寫下的文字。目前他們已辨識出圖上文字的八成左右。
這幅地圖由當時德國的制圖專家亨里克斯•馬提勒斯(Henricus Martellus)制作。圖上標明了亞洲、非洲和歐洲的位置,但並沒有標出美洲。目前為止,研究者已發現了地圖上標注的海上航線,以及那時人們誤以為是日本的位置。那個位置實際上是巴哈馬群島。當哥倫布在巴哈馬登陸時,他以為自己抵達的是日本。這個錯誤在同期的其他世界地圖中未出現,顯示這很可能是哥倫布參考過的地圖之一,哥倫布甚至可能利用該地圖說服贊助者資助自己航海探險。
馬提勒斯制圖時,借用了古希臘腊地理學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约公元90—168)在著作《地理學指南》(Γεωγραφικὴ Ὑφήγησις)中對世界的諸多描述,但該地圖也反映了對於15世紀來說比較新的一些地理發現,如《馬可•波羅游記》(Travels of Marco Polo)裡的一些細節,以及葡萄牙人1488年經過好望角的地點。儘管地圖上沒有標出日期,但研究者早前已找到其他證據,證明該地圖是在1491年制成的。如果哥倫布在1492 年啟程前曾參考過這幅地圖,或至少是該地圖的副本,那麼此次地圖上發現的信息會有助於了解這位探險家的世界觀。
該地圖也被證實對後來的一些世界地圖產生過影響,例如1507年繪制、首次提到美洲的一幅地圖。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正發生急劇的變化——由於航海探險,15、16世紀的所知世界在無形中不斷地擴大。
(原載北京《光明日報》2015年6月27日「世界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