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說書】芒果之鄉的百年哀愁──《噍吧哖一九一五》

2015-10-09

猶記得高中時期,隔壁的好友在上歷史課時隨手遞來一書,我以朦朧睡眼定神一看,是一本名為「霧社事件」的漫畫。那時我深深地被作者的畫風與陌生的主題深深吸引,硬是花了一堂歷史課仔細讀完,此後一段時間裡,一提到霧社事件,我就自動聯想到邱若龍先生筆下的帶領族人衝鋒陷陣的莫那魯道。多年之後,當我也成了站在講台上口沫橫飛的歷史老師,仍然推薦學生們透過這本歷史悠久的漫畫書來認識霧社事件。


玉山社_噍吧哖_全封書衣_CS6OL_2015006008_0727

時隔多年,再次看到邱若龍先生以他令人熟悉的畫風,為蕭景文先生撰寫的通俗小書《噍吧哖一九一五》繪製插圖。本書文筆淺顯易懂,在搭配上看似信手捻來的插畫,讀起十分輕鬆有趣。很快就能了解噍吧哖事件的來龍去脈。


說起「噍吧哖事件」的知名度遠遜於熱血激昂的霧社事件,但卻是日治時期漢人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總共有903人被判處死刑(最後真正遭處刑者132人,771人改判無期徒刑),另有465人被判處有期徒刑,此外還伴隨著日軍在掃蕩過程中無差別的屠村傳說,其牽連之廣,令當時台灣人顫慄的程度,比起15年後的霧社事件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此一百年前的大事,除了在目前的中小學課本中寥寥數行之外,並沒有多少台灣人知曉。


「噍吧哖」就是過去西拉雅族稱為TAPANI的地方,日治時期改為今日我們熟習的「芒果之鄉」─玉井。1915年事件爆發時,台灣人已經受日本統治達二十年之久,平地的各項基礎建設如鐵路、自來水系統、各種調查事業、學校的建立等早已完成,對平地的統治也透過警察與保甲制度的運作而趨於穩定,但為何又會在此時刻爆發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就如同莫那魯道在「模範番社」─霧社起事一樣令我們感到好奇。


作者蕭景文先生便運用淺顯的文字,向讀者們介紹這一場「承平時期的革命」是如何在日人的統治政策和各種土地收編浪潮中被激起。而歷史的主角永遠是生活於時代中的大小人物,所以作者更花了大量篇幅與細膩手法,使事件領袖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的生平、籌畫過程、抗日經過躍然紙上。


參與起這場革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余清芳是浮浪者、羅俊曾任保良局書記、江定曾是抗日義軍,他們的人生在1914到1915年間相遇,透過宗教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深信從中國來的神力和尚能一舉幫助台灣人擊退殘暴的日人,深信著「但看七八月、黑風吹鬼神」,招募了一兩千人在西來庵廟裡一起滿懷信心地籌畫一場「小人物的驚天動地大計畫」。透過宗教信仰的加持,他們相信只要入黨,就能獲得刀槍不入的加持,就能建立自己的王國聖地。


噍吧哖一九一五6-7

然而在日本政府嚴密的保甲與情報網絡監控下,一如許多的抗日前輩般,他們尚未起事就被破獲了。在中部地區的負責人被捕後事跡敗露,逼得在台南的余清芳不得不提前號召起事,透過邱若龍先生的插畫,生動表現了余清芳發布討日檄召、建立新國家「大明慈悲國」的盛大場景,我們可以想像那天在牛港嶺(今南化小崙山)聽聞建國號召的台灣人,內心應該是激動不已的,努力地搖旗吶喊、以手中簡陋武器鏗鏘作響,聲勢嘎天。


隨著作者鉅細靡遺地描述戰鬥過程,讀者也可以了解到在戰爭中作為小人物的悲哀,除了日警之外、日人眷屬、孩童、甚至無辜的台灣人都遭到革命軍殘酷殺戮,這也造成日後日軍大肆報復性屠村的慘烈後果。最後,人數眾多但武器訓練貧乏的革命軍在虎頭山〈今台南玉井〉一役慘敗,余清芳、江定率殘餘部下逃入山中躲避,之後決定先行解散以另圖打算,為了留作他日紀念,他們在溪邊埋下一尊大砲,然後揮淚道別。


數月後,余清芳、江定先後被搜捕與誘降(羅俊則在起事前就被捕),然後在帝國法庭中,被依〈匪徒刑罰令〉判處死刑,死前留下悔恨的詩句「身陷囹圄反悔遲」,這場台灣百年來的大動亂亦劃下句點。如今隨著時光飛逝,當年的兵馬倥傯、豪氣干雲、傷心悔恨、早已煙消雲滅,玉井地區現已是芒果聖地饕客不絕,僅剩許多事後興建的忠烈祠、有應公廟、烈士墓還提醒著後人,台灣人曾有過這麼一場壯烈的抗日行動。


在這場最大規模抗日事件之後,台灣從此看似平靜無波,服膺日本統治而不再反抗,殊不知對抗行動已轉化進入下個階段,也就是1920年代風起雲湧的政治社會運動,由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取代了腰綁神符手提大刀的農民,踵繼前人的反抗精神,訴說這百年來台灣人反抗的主軸─假使統治者一意孤行,台灣人民終將起而反抗。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蕭景文撰文,邱若龍繪圖,《噍吧哖一九一五》,玉山社,2015。
文章資訊
作者 劉冠麟
刊登日期 2015-10-09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