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在泰國,如果你找不到滿意的候選人,可以選擇「以上皆非」

賴奕諭 2016-09-03

「反正國、民兩黨一樣爛,只好含血含淚投__!」這句話對大多數臺灣人來說,可能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幾十年來,每逢選舉總會聽到這樣的說詞。選舉明明是個透過「以民為主」概念發展出來的行為,為什麼好像反而有些變調了?如果真的對任何一個候選人都不滿意,除了不投票、投廢票之外還能夠做什麼?


下圖是泰國2006年大選的政黨票。你可能注意到選票的右下方有個方格,若是你對於任何一個選擇都不滿意,那麼你可以在這個格子裡劃「X」,表示你的意見是「以上皆非」。


2006年那次的泰國大選就是一個會讓臺灣人難以想像的情況。當時,前總理塔克辛(Thaksin Chinnawat)所率領的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 Party)雖然贏得了1600多萬張選票,約莫是總票數的五成七,但是選擇以上皆非的棄權票卻高達1000萬張,引發國內輿論一片譁然。


這個制度設計讓泰國的政治人物在選舉時,必須想盡辦法的通過低標。若單一選區的得票率並沒有人超過20%,即便是第一高票也不能夠當選。至於政黨票的部分,若是其得票比率未超過5%將無法獲得任何席次。如果總共有超過25席選舉無效,那麼就得重新選舉。施行內閣制的泰國,目前國會共有上議院150席、下議院500席。上議院首先由國內76府各自選出一席議員,另外74席則由上議院所屬委員會推舉。至於下議院議員,則是全部以民選方式產生,最大黨黨魁出任泰國總理。


雖然有棄權票這樣的制度,但如果選民根本連投票都不想投呢?泰國採取了「強制投票」制度,不投票的選民將喪失未來罷免當選人的權利。不只如此,如果候選人自己不去投票,那麼就算他得到的票數再高,也會失去候選人資格。這點固然會提高選民出門去投票的意願,但其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你若是連最基本的投票都不願意去做,那麼就不需要再給予你後續表達意見的資格。


2001年起擔任泰國總理的塔克辛,在2006年第二任期間,遭到公開指控貪污。面對外界批評聲浪越來越大,他決定解散下議院,並提前三年舉行大選,以宣示其連任的決心。然而,當時三個主要反對黨都拒絕推派候選人參選,在反對黨杯葛,加上眾多候選人遭裁定不符資格的情況下,塔克辛的泰愛泰黨在全國將近七成的選區都沒有競爭對手。不過,因為有棄權票的制度設計,反對黨在選前向大眾大聲疾呼,透過投下「以上皆非」的選票,讓塔克辛得以直接感受到廣大的民怨。


選舉結束後,全國400個選區中,至少有38個選區的候選人因此無力超過兩成選票比率的門檻。這不僅是泰國選舉史上首次有多個政黨公開抵制大選的情況,也是選民投下棄權票票數最高的一次。即便塔克辛及其率領的泰愛泰黨最終贏得五成以上的選票,仍然難以挽回其政權的頹勢。


2014年,歷史似乎又再度重演,這次的主角是塔克辛的妹妹盈拉(Yingluck Chinnawat)。前一年年底,由於人民群起表達對政府與國會的不滿,時任總理的盈拉也同樣宣佈解散國會,並決議於隔年2月重新進行國會大選。同樣地,當時持反政府立場的在野黨,再次跳出來公開表態,呼籲選民投下「以上皆非」,也不推舉任何的候選人參與當次大選。結果,盈拉和塔克辛的命運一樣,縱使國會重新選舉中得到險勝,最後仍難逃被軍方罷黜的下場。


Sukhumvit Road, Bangkok. December 2007.

不論塔克辛或是盈拉,都曾經在棄權票的概念設計下,於選戰之中感受到莫大的壓力。然而,對軍方來說,雖然泰國人在選舉時可以投下棄權票,他們認為這樣的制度設計並未能真正有效地撼動腐敗的掌權者。畢竟在塔克辛與盈拉的例子中,他們最後都還是拿到了超出門檻的多數票而繼續擔任總理一職。這也是今年泰國政府提出新憲法草案,並交付公投的原因。


泰國在今年八月初以超過六成的得票率,通過新憲法公投案,使其成為泰國君主立憲84年以來的第20部憲法。在新憲法草案中,上議院席次增加至250席,但改為軍方全數指派人選,並且陸海空三軍總司令、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國家警察總監與國防部次長,都將自動成為上議院的當然議員。這些再加上其他的設計,在反對者眼中看來,都將賦予軍方更多的權力,甚至合法化軍方過去透過政變推翻總理的行為。不過,軍方則宣稱,這只是修正現有制度的弊端。


不像是英國舉辦脫歐公投前吵得沸沸揚揚,泰國公投前,社會上的相關討論十分低迷。一方面,這些年由軍方發起的政變不斷,再加上近年來言論自由的空間被限縮。不過,這部新憲法會如何影響泰國明年舉辦的大選,「以上皆非」的選項,又會在選舉中發揮什麼作用?這些都是值得密切觀察的現象。
 

文章資訊
作者 賴奕諭
刊登日期 2016-09-0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