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密室逃脫:「圓山動物園」的動物脫逃史

2014-12-16
收藏

正常在動物園裡的動物,若有機會都會嘗試逃跑,圓山動物園史上就出現好幾次「密室逃脫」。


1914 年也就是日治時期,圓山動物園尚在民營階段,設施簡陋,發生動物園史上,第一隻逃出柵欄的動物:鱷魚。該年 6 月颱風來襲,鱷魚趁水位高漲溜出池外,園方分頭搜索但遍尋不著。在風雨稍歇的夜晚,圓山附近人家發覺脫逃之鱷魚,園方前往現場將之裹上毛毯,押回園內,結束史上頭一遭動物脫逃記。


1915 年圓山動物園被臺北廳收購官營,整頓了包括鱷魚池在內的動物欄舍,隔年正式開放。但在 1917 年鱷魚再度逃走,且一口氣消失了四個月,才在社子庄(今社子地區)被民眾發現,由當地巡查領二十名壯丁將牠活捉。


早期鱷魚池旁沒有圍籬,鱷魚趁水位時高漲時逃出園外(Source:臺北市立動物園)

1923 年一隻白鶴就在遊客面前飛走,這頭白鶴「無端展翅向雲霄飛去,園中之人為之大譁,更觀其翱翔方面,則直指新莊方面飛去,職員等周章狼狽,急用電話,託人四處尋覓,或用懸賞方法,然終無法可得」,所幸白鶴脫逃野外一日後,自行飛回棲息之籠前。


1939 年逃走的是一隻大蜥蜴,牠破網逃出後,臺北市役所動員了北署警察、保甲壯丁團員及土木課職員同尋找,最後在下水溝逮回。大蜥蜴逃出的事件,意外受到當時臺灣總督小林躋造注目,小林總督特送自己飼養之澤巨蜥給動物園。


日治時期動物脫逃最令人稱奇的,莫過於跑到隔壁猩猩舍的蟒蛇。1922 年一隻飼養在溫室裡的緬甸蟒,覓見汙水排水口之縫隙欲出,但排水口已拴固封死,轉而進入溫室另一處,在紅毛猩猩旁出現,一陣打鬥後,緬甸蟒纏住猩猩將其勒斃,吞進肚子裡,園丁清掃檻舍時才驚見猩猩的消失,以及一旁獰兇大口、腹脹如球的蟒蛇。大蟒蛇吞下猩猩的突發事故引來蜂擁而至的遊客,頓時成為「巴蛇吞象」的好教材,不過這條緬甸「巴蛇」就在九個月後,疑因暴食而死去。


動物尤其是猛獸脫逃,往往引起很大的社會關注,1936 年日本上野動物園一頭黑豹逃跑,最後被一位年輕人單騎活抓,這事件被稱為該年度全日本的三大事件之一。沒料到事隔二十年後,「單騎伏虎」也在圓山動物園上演,主角是後來擔任圓山動物園長的蔡清枝。


1956 年 8 月 11 日,也就是戰後圓山時期,臺灣各大報紙以「猛虎出柙 蔡清枝演伏虎 遊園的仕女魂飛魄散」等標題,報導前日動物園內發生母老虎逃跑事件。這頭老虎因為飼育員不慎,讓牠逃出在園內亂竄,嚇得遊客狂奔亂叫。園方第一時間召集全體員工,持械向老虎包圍,並報警找來四名荷槍實彈的警察,準備在最危急的時候向牠開槍。就在最緊要關頭,上演了蔡清枝的伏虎「好戲」,老虎被擒後,蔡清枝還帶著記者到虎舍裡現身說法,描述他擒虎的手段。[1]


戰後圓山時期脫逃的動物,最多的是靈長類,像猩猩、狒狒與臺灣獼猴,牠們有跟人類同等靈巧的手腳,懂得察言度勢,伺機大顯身手。而這時期動物管理員英雄式地追捕脫逃的動物,經由媒體的加工,往往被營造成為一種「秀」,為動物園帶來充滿「野趣」的想像空間。老飼育員回憶,我們熟悉的馬蘭,大象林旺的伴侶,也有「出來散步」的紀錄,馬蘭剛到圓山只有 4 歲,身軀嬌小,偶爾就從欄杆底下鑽出來逛街。


在圓山動物園的馬蘭和林旺(Source:臺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脫逃的原因,包括圓山時期的欄舍老舊、設計上的缺失,以及人為疏忽,圖工作省事方便,未依正常程序行事,都讓動物有機可乘。


事實上,動物脫逃即令是猛獸,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可怕。根據動物脫逃法則(law of flight),脫逃的動物處於驚慌失措的狀態,尋找掩體藏匿是其唯一念頭,原則上不會主動傷人。1963 年訂定的圓山動物園辦事細則,還沒有詳細的動物脫逃管理辦法,1981 年編寫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工作手冊》,制定了動物脫逃處理流程,在 1989 年也就是木柵新園初期重新修訂。如今動物園會利用麻醉或圍網,共同緝捕、驅趕脫逃動物回到欄舍。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木柵,因為實際環境與圈養方式不同,木柵初期重新編寫動物脫逃處理流程。(Source:カメラマンCC BY 2.0

 

本文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1] 1956 年老虎脫逃,為什麼不採麻醉的方式捕捉呢?由於捕捉脫逃猛獸,需要遠距離麻醉的技術,文獻上,1970 年圓山動物園才首次取得麻醉槍,「吹箭」的習得與應用,則是在 1978 年與 1979 年初。若無遠距離麻醉技術,就需採物理方式固定,也就是用人來抓。另一方面,麻醉需由獸醫施打,一直到 1961 年圓山動物園才有專職的園內獸醫。因此當 1956 年老虎逃出時,尚無麻醉的方式與能力來捕捉老虎。

 

本文摘自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
動物園不只是個觀賞動物的場所,而是跟臺灣社會密不可分的大眾公共設施。圓山動物園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市民休憩的聖域,是最適合民眾休憩的公共空間,她也是藝文人士的想像力來源,當時的人們把參觀動物園、或動物園裡的動物當成創作題材,以動物園為主題的課文,也開始出現在官訂教科書裡。
這部動物園史,不只是動物園的歷史,她側記了臺灣社會百年的發展,敘述了動物園與社會的互動,也記錄了人類與動物關係的演變。
文章資訊
作者 徐聖凱
插畫 陳中寧
刊登日期 2014-12-16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