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接觸日本文學的人,相信一定都知道芥川獎。
全名「芥川龍之介獎」的芥川獎是日本文學的最高榮譽之一,而另外的則是直木賞、三島賞及山本賞。其中,芥川獎是純文學獎的代表獎項,而直木獎則是大眾文學的代表獎項;《火花》的作者又吉直樹,可以說是從芥川獎開辦以來,第一個非文學家的得獎者,並且在得獎隔天立刻達到「重版出來」的目標,對於刊登這作品的《文藝春秋》而言,可以說是特例。
在進入書評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這本書的背景。
《火花》的內容是取材自作者的生活周遭,身為搞笑藝人的又吉直樹就是一個漫才的表演者。「漫才」是日本文化中娛樂性質相當高的一種傳統活動,在華語圈中或許與相聲的表演模式最為相似,都是兩到三個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及互動,因此本書譯者為了讓讀者更快融入,才會將漫才譯為相聲吧?
其實,漫才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平安朝時代(794-1192年),那時候的漫才(まんざい)稱之為「萬歲(まんざい)」原為新年的時候,挨家挨戶的一種表演,一人唱歌一人敲鼓,這樣的模式直到吉本興業的成立後,才正式更名為漫才,表演者融合了關東地區落語的表演方式,並在大正年間(1912-1926)捨棄了傳統的和服及太鼓,進而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漫才。
而漫才的的表演內容來源很廣,可以是古典文學內容、也可以是生活取材,從表演者的吐槽、及被吐槽的互動中帶出笑點,與只有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表演,且與內容必須是古典段子的「落語」非常不同,可說是關西地區發展出來的一套表演藝術,而其中又以大阪的吉本興業為代表。[1]本書的故事情節發展,就是開始於主角(德永)與怪人漫才師(神谷)在熱海的煙火大會相遇後。
比起一般大眾所熟知、接受度也較高的大眾小說,《火花》這本純文學的小說確實少了振奮人心的熱血及主角威能,卻帶有著大眾小說所沒有的餘韻及惆悵感。讀者隨德永與神谷的相遇,陪著他們與各自的搭檔,在殘酷的演藝圈中打滾、闖蕩,看著他們努力的去成就夢想,展露自己的才華。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漫才的世界裡除了要有才華、實力及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除此之外,還要有那麼一點點的運氣及賞識你的伯樂。
對於德永而言,神谷是他的伯樂、知音更是崇拜的對象,我們隨著德永的眼睛,見證了神谷的光明與黑暗,以及現實的一切殘酷及美好。我們陪著德永成長,並隨著他登上了高峰,再到淡出、退出藝能圈。從一個漫才師,到成為與你我相同的普通人,唯一不變的是,德永對於生命的認真踏實,及對漫才永遠不變的熱愛。
到了小說的終章,所有人的人生都改變了,或許是有了新的陪伴對象、或許是轉換了生活跑道、或許是有了新的目標,又或許依然在演藝圈這個大染缸中載浮載沉,甚至是依舊待在社會的最底層。世事變化及轉折之下,或許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這個看似什麼都不在意的神谷吧?
又吉直樹在《火花》一書中闡述了很多漫才哲學。要當一個漫才師除了自我認同外,也不能夠順著他人的批評而隨波逐流,要在這樣一個競爭的環境中,做出自己的風格及步調,因為只有這樣這些東西才會是屬於自己,也才會是經得起考驗,在觀眾的腦海中烙下屬於自己的印子。
然而,這些觀點與其說是漫才哲學,不如說也適用於我們的人生,又吉直樹所傳達的不僅僅是漫才哲學,更是一種人生哲學,尤其是在日本這個壓抑又注重群體觀念的國度,別人的目光及評價甚是重要。
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裡,要如何扛住別人的品頭論足,不輕易隨波逐流,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或許是日本社會,甚至是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的議題吧!因此本書可以說是透過兩位漫才師的相遇、相處的種種過程,來對照、反思人生、夢想及現實。
《火花》沒有一般純文學小說的枯燥與乏味,而是有著平易近人的生活點滴,主角及配角們不是遙不可及的人物,反而是你我身邊都會有的人,甚至就是自己。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德永及神谷這兩個「阿呆」最後會走向哪個境地,是與現實妥協?或是堅持著自己的奇幻之旅?
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而又吉直樹沒有美化現實,卻也沒有讓人失去希望,因此看到最後,讀者多少會感受到惆悵,卻也理解這就是現實,也是你我身邊會發生的故事,也是屬於德永及神谷的故事。
「火花」在日文裡代表從火焰中紛飛出來的火光。
又吉直樹以「火花」此命名這本書,不僅代表著德永與神谷的相遇與結束的場合,都是在熱海的煙火大會;還代表了德永與神谷的相處過程中,擦出了許多以往所沒有的火花;更是這兩個人十年來所追求目標,成功站上舞台發光發熱,在這個人生最燦爛的那瞬間,燃燒自己,以及那屬於自己的夢想。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
[1] 吉本興業是於 1912 年在大阪成立的經紀公司,目前已經跨足到電視製作等部分,台灣人所熟悉的節目「男女糾察隊」中,多數的搞笑藝人皆屬吉本興業旗下,也因此在日本人心中大阪 = 吉本興業,所以在日本普遍對於大阪人的印象就是搞笑、愛漫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