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蒙古:打破中西藩籬、創造新世界史的帝國

2016-05-03

 

蒙古帝國的構造

蒙古帝國之所以可以不斷擴張的主要理由,在於自匈奴帝國以來的遊牧王權特徵。為了維持王權,君主必須不斷地提供部下的遊牧戰士掠奪的機會,或是必須不斷地賞賜財物,以確保獲得眾人的支持。如果不這麼做,那麼獨立性強的部下們馬上就會轉而支持別的君主。因此,不斷地征戰,是滿足部下最快的方式。


蒙古帝國內部多數遊牧君主的封地並列,被稱為「兀魯思」(ulus)。一個兀魯思的構成包括專屬的遊牧民族集團和他們的家畜,以及可以從專屬的定住民徵收財物和勞力的特權。總共有四大兀魯思。東亞是忽必烈家的「大元」,也就是元朝。中亞是察合台家的「察合台汗國」。西亞是旭烈兀家的「伊兒汗國」。


東歐則是朮赤家的「欽察汗國」。這些是最大的兀魯思,其他還有許多小的兀魯思。經常有人說「蒙古帝國分裂為四大汗國」,但這是不正確的說法。蒙古帝國從創立者成吉思汗的時代開始就已經有許多的兀魯思,就算是大汗,能夠直接統治的也只有自己直轄的兀魯思,而沒有介入其他兀魯思內政的權力。


由蒙古人組成的眾多兀魯思之所以能夠統合成為蒙古帝國,是因為蒙古人對成吉思汗人格的尊敬,以及相信成吉思汗被賦予神聖的天命,要來征服世界。成吉思汗就是蒙古帝國,蒙古帝國也就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國全境堅守被稱為「成吉思汗原則」的思想,能夠繼承成吉思汗血統的只有父親方的男子,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使用「汗」的稱號。


為此,蒙古以前各個遊牧部族的名字或氏族全部消滅,取而代之的是蒙古的氏族名稱。也就是說,中央歐亞的遊牧民族幾乎全部被歸入蒙古人的社會組織當中,變成了蒙古人。只有吉爾吉斯人和土庫曼人是例外。原本阿爾泰山脈以西的蒙古人在進到西元十四世紀後改信伊斯蘭教,開始使用突厥語。然而,他們的思想依舊是蒙古人的思想,並沒有因此變成突厥人。


1300年以後元朝及其汗國的大致版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後來後蒙古勢力建立的帖木兒帝國。
1300 年以後元朝及其汗國的大致版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後來後蒙古勢力建立的帖木兒帝國。

蒙古帝國創造的各國國民

蒙古帝國從西元十三世紀起留給後世的不是只有中央歐亞的遊牧民族。歐亞大陸的定住民有很多也受到蒙古帝國的影響,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的印度人、伊朗人、中國人、俄羅斯人、土耳其共和國的土耳其人。


成吉思汗的次男察合台,其子孫的領地從阿爾泰山脈一直到阿姆河為止,但西部領土在西元 1360 年代被巴魯剌思氏蒙古人帖木兒所奪。帖木兒將根據地置於撒馬爾罕,四處征戰,在他這一代就已經在中亞建立起了大帝國。但因為他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因此不能使用「汗」的稱號。帖木兒死後,北方朮赤家的烏茲別克人南下,於西元 1507 年滅了帖木兒帝國。帖木兒的子孫巴卑爾逃往北印度,以德里為根據地,建立了蒙兀兒王朝,這就是印度蒙兀兒帝國的起源。


「蒙兀兒」是「蒙古」的諧音,蒙兀兒帝國其實就是蒙古帝國。蒙兀兒帝國統合了印度大部分地方,到了西元 1858 年,蒙兀兒帝國最後的皇帝被英國所廢,維多利亞女王成了印度的皇帝。在英國統治之下,單一的總督府首度統合了印度半島全境,領土由西元 1947 年獨立的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繼承。因此,現在南亞的這兩個國家都是蒙古帝國的繼承國。另外,巴基斯坦國語之一的烏爾都語是蒙兀兒帝國的公用語。「烏爾都」代表遊牧君主宮廷的意思,是「斡魯朵」的諧音,也就是「宮廷語」的意思。


在伊朗高原上,西元 1335 年,旭烈兀家的伊兒汗國血統中斷,內部紛爭不斷。西元十四至十五世紀伊兒汗國接受帖木兒帝國的統治。到了西元 1501 年,南亞塞拜然什葉派伊斯蘭神祕主義教團教主伊斯瑪儀一世,受到土庫曼遊牧民族九部族的支持,在過去伊兒汗國根據地南亞塞拜然的大不里士即位,建立了薩非王朝。


在此之前,伊朗人的居住地從伊朗高原一直到中亞的錫爾河為止,但隨著說突厥語的烏茲別克人南下,中亞的伊朗人被消滅,在中亞說著伊朗語的只剩下塔吉克人。就像這樣,薩非王朝的領土只有伊朗高原,決定了現在伊朗的國土範圍。因此,伊朗也是由蒙古帝國創建的繼承國之一。


蒙古的繼承國──中國

忽必烈家的元朝統治了蒙古高原、滿洲、朝鮮半島、中國、雲南、西藏。西元 1351 年,在華中地區發生了漢人祕密結社的「紅巾之亂」。紅巾受到祆教千年王國思想的影響,是白蓮教徒的革命組織。到了西元 1368 年,紅巾軍出身的漢人朱元璋(明太祖)在南京即位當上皇帝,建立了明朝。


明成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Source: wikipedia)

同年,元朝皇帝烏哈噶圖汗(元順帝)放棄中國,退回了蒙古高原。然而,元朝並非就此滅亡。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依舊擁戴成吉思汗家的大汗們,使用「大元」的國號。他們不承認明朝的皇帝,稱明朝的中國為「領民的兀魯思」,持續對立。


明朝雖然自稱是元朝正統的繼承者,但統治的範圍只有中國和雲南,事實上僅是漢人的王國,並非如元朝般的大帝國。朝鮮半島獨立建立朝鮮王國。明朝將軍事基地設在南滿洲遼河三角洲的高麗人地帶,這是為了阻擋蒙古高原和朝鮮半島之間的聯繫,並不代表滿洲是中國的一部分。明朝所建的萬里長城只到山海關為止,遼河三角洲並不包含在內,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明朝的確復興了漢人的中國,但所復興的中國並非過去宋朝的中國,而是經過蒙古化的中國。明朝的制度全都受到蒙古的影響。全國人口被分類為「軍戶」和「民戶」。軍戶是世襲的職業軍人家族,民戶則是一般人的家族。這是遊牧民族和定住民的二重組織,自從契丹帝國以來就沒有改變。軍戶的城市稱作「衛」(軍團),民戶的城市則稱作「縣」。衛之下有五個「千戶所」(千人隊),千戶所之下有五個「百戶所」(百人隊)。


這是自匈奴以來,遊牧民族的十進組織法。民戶也利用十進法編制,相當於百戶所的是「里」,之下有十個「甲」。明朝的皇族率領軍隊在中國各地為王,這也是蒙古的兀魯思制度。就像這樣,明朝的制度在中國史無前例,是蒙古帝國留下的遺產。


蒙古與儒教

另外,甚至連明朝公認的朱子學儒教,其實也是蒙古帝國的遺產。儒教在黃巾之亂、東漢垮台之後失去了權威,作為一個宗教,實際上已經消滅。然而儒教留下的經典從隋朝開始成為了科舉考試的出題範圍。漢字原本沒有詞性、性別、數量、格或時態之分,用漢字所寫下的漢文也沒有文法。如果想要解讀漢文,除了參考古典中熟語的用例外別無他法。中國沒有共通的口說語,漢文是唯一的溝通手段。


因此,對於統一中國的隋朝而言,需要大量熟知漢字使用方式的官員,科舉考試就是為了要錄取這些官員,因此作詩、作文的能力成了考試的項目。作詩主要看的是押韻與平仄,測試考生是否正確知道漢字的讀音。至於作文,則在測試考生是否熟記大量的古典文書。唐朝為了科舉的考生編纂了儒教經典公認的注疏,這些注疏被稱為「正義」。


另外,在中國取代儒教盛行的宗教是崇拜祕密結社眾神的道教,以及外國居民的佛教。道教與佛教從南北朝時代開始直到唐朝,相互激烈競爭,最後獲勝的是道教。而佛教自從遭到西元 845 年的大迫害(會昌法難,「武宗滅佛」)之後,從此在中國再也沒有成為主流宗教。道教綜合佛教和儒教的教義,創造出了龐大的體系。


而宋代興盛的新儒學,也就是所謂的宋學,完全借用了道教的體系,只是將術語改成儒教經典中的熟語而已。完成宋學的是出生於南宋時代的朱熹。然而,朱熹的朱子學推翻了科舉用經典公認的注疏,因此被認為是異端,遭到迫害,在南宋時代終究未能獲得承認。


保護朱子學的是對任何宗教都十分寬容的蒙古人。元朝在西元 1315 年重開科舉考試之時,朱熹的經典注疏,首度被列入考試的範圍。明朝承認了朱子學,在科舉方面給予朱子學一定程度的地位,這完全是模仿元朝的作法,並非復興了中國文化的傳統。


清朝復興蒙古帝國

明朝於西元 1644 年亡於內亂,取而代之的是滿洲人的清朝,進入北京統治中國。滿洲人就是以前的女真人。女真人的金朝在被蒙古人滅亡後,女真人依舊住在滿洲的森林地帶,接受蒙古帝國的統治。元朝退回蒙古高原之後,明朝將軍事基地設在南滿洲的遼河三角洲,授予女真人首領將校的職位,藉此拉攏女真人。


擔任建州衛都指揮使一職的努爾哈赤(清太祖)便是其中一人。他在明軍司令官的庇護之下逐漸統一女真人,於西元 1616 年宣布獨立,自稱後金汗國的大汗,與明朝開戰,佔領了遼河三角洲。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清太宗)繼承父業,於西元 1635 年派軍征服了內蒙古。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Source: wikipedia)

元朝最後的正統林丹汗病死,皇后和皇子捧著過去元朝皇帝的玉璽向皇太極投降。如此一來,皇太極認為自己繼承了成吉思汗以來蒙古帝國征服世界的天命,於是於隔年在瀋陽登基,當上了大清皇帝。這就是清朝的建國。八年後明朝滅亡,清朝征服了中國。


滿洲人的清朝在西元十八世紀統治了滿洲、中國、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西藏。雖然經常有人誤解,但其實清朝並非中國的王朝,中國不過是清帝國的殖民地之一。


在大清帝國,各民族適用不同的法律。滿洲人有《八旗則例》、蒙古人有《蒙古例》、西藏人有《西藏事例》、塔里木盆地中說突厥語的伊斯蘭教徒則有《回疆則例》,各自有各自的法律,而《大清律例》是適用於漢人的法律。大清帝國的第一公用語是滿洲語,皇帝與各民族之間的往來原則上使用滿洲語,漢文只有在統治中國的時候使用。


清朝的皇帝對漢人而言是皇帝,對其他民族的人而言,是自蒙古帝國以來的大汗。北京連接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是皇帝冬天的營地。到了夏天,皇帝會前往內蒙古的承德避暑,在那裡住在移動式的斡魯朵中,騎馬狩獵,展現遊牧民族首領的一面。


西元 1911 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隔年,清朝最後的皇帝宣統帝退位,大清帝國瓦解。漢人的中華民國主張自己是繼承清帝國統治權的正統政權,然而,無論是蒙古人還是西藏人,至今從來沒有受過漢人的統治,當然不會承認中華民國的統治權。外蒙古的蒙古人選出庫倫(今烏蘭巴托)的高僧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為領袖,宣布獨立。西藏的達賴喇嘛十三世也發表獨立宣言,與蒙古彼此承認對方的獨立。無法獨立的是在俄羅斯與日本勢力之下的滿洲,以及受到漢人開發的內蒙古。至於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也因為太過偏遠,中華民國無暇顧及,因此,中華民國實際上是僅掌管中國的共和國。


相較於中華民國,西元 1949 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了過去大清帝國的所有領土。唯一的例外是外蒙古(蒙古國),依舊保持獨立。西元 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為由,強調主權的合法性,無視當地住民的意願,以武力合併了西藏。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主張西藏在元朝和清朝時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是事實,在理論上站不住腳。


元朝和清朝雖然都是統治中國的王朝,但兩者皆不是中國的王朝。


再加上,兩者從來不曾直接統治西藏,更不用說讓漢人統治西藏。蒙古的大汗與清朝的皇帝站在保護西藏佛教的立場,從不介入西藏的內政,而是讓西藏人自行管理。如果硬要拉出元朝時代的關係,那麼現在的蒙古國才是真正有立場可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蒙古擁有中國的主權。無論如何,中華人民共和國搬出的這套理論,証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蒙古帝國以及大清帝國的繼承國,否則將無法解釋現在的領土統治權。


也就是說,中國也是由蒙古帝國打下基礎的國家,是蒙古帝國的繼承國。

 

本文作者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收錄於八旗文化出版之《世界史的誕生——蒙古帝國與東西洋史觀的終結》
在大航海時代前,把遊牧民族放在歷史的中心,
跳出中國中心和歐洲中心論,
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史!
岡田英弘,(《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監修)
顛覆史觀之作全新修訂版!
文章資訊
作者 岡田英弘
刊登日期 2016-05-0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