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頭戴紅帽嘲諷時事,手執長棍打擊貪官!埃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拉果茲」木偶秀

南南之隅 2021-11-25
阿拉果茲木偶秀(Source:Asharq Al-Awsat)

布袋戲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在我們爸媽、甚至是祖父母的年代,只要廟裡有活動,大家便會搬個小凳子到廟前看戲。即便現在電視、網路越來越發達,布袋戲不再是年輕觀眾的首選,卻仍是長輩還願或答謝神明的重要方式。

 

有趣的是,埃及竟然也有類似的偶戲文化,由一位操偶師蹲在木板後方操縱人偶,講述代代流傳的口述故事。這個技藝以他們永遠的主角阿拉果茲(Aragoz)為名,被稱為阿拉果茲木偶秀(El Aragoz)。

 

戴著紅色尖帽子的就是木偶秀主角「阿拉果茲」(Source:Nabil Bahgat/ UNESCO)

由於阿拉果茲存在已久,導致它的起源及命名來源眾說紛紜。有些學者認為,阿拉果茲可以被拆成「阿拉 (ara) 」與「果茲 (goz) 」兩個部分,在法老時代,「阿拉」的意思是「去做」,「果茲」則是「說話」的意思。或許說明了這是個又說又演的藝術。

 

另外也有人認為,阿拉果茲源自於 12 世紀,當時的埃及人想要嘲笑蘇丹身旁一位刻薄卻判斷力薄弱的行政大臣,因此創造了木偶秀,讓看似無害的木偶批評時政。

 

幽默說故事、也要批評時事的操偶人(Source:Alarabiya News)

無論起源如何,不變的是阿拉果茲的造型與功能。

 

阿拉果茲是個濃眉大眼、穿戴紅色尖帽的人偶,在所有的故事裡都扮演著打擊貪腐官員的角色,因此一根可以拿來揍人的長棍棒就是阿拉果茲的標準配件。

 

操偶人除了要能幽默說故事,還要透過阿拉果茲痛斥行為不端正的官員,歡樂又充滿正義感的故事讓市井小民開懷大笑的同時也抒發怨氣,這就是阿拉果茲的魅力所在。

 

和布袋戲不同的地方是,阿拉果茲木偶秀是一個非常重視互動的偶劇!因此,除了手指靈活、聲音切換自如的操偶師之外,阿拉果茲木偶秀多半配有一位說書人。這位說書人是木偶與觀眾之間的橋樑,他身上會帶著一件樂器,在關鍵時刻敲鑼打鼓、炒熱氣氛。

 

說書人在阿拉果茲木偶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Source:AFP/ Borneo Bulletin)

互動的另外一項特點則是將觀眾帶入情節。舉例而言,當阿拉果茲和他的對手在一決勝負時,判斷輸贏的標準可能就是「觀眾的支持度」。當角色提出這樣的邀請後,觀眾們便會在阿拉果茲大展身手時用力鼓掌和吹口哨,讓阿拉果茲光榮獲勝!

 

最後,重視互動的特性也體現在阿拉果茲的表演場域。這個曾受大小朋友歡迎的偶劇佔地範圍極小,因此除了宗教節慶之外,操偶師也能在巷弄裡隨處表演,和來來往往的觀眾們交流。

 

巷弄的每個角落都能夠表演阿拉果茲木偶秀(Source:Daily News)

阿拉果茲木偶秀在 2018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強調這項重要的文化活動隨著老操偶師逝去而面臨失傳的困境。幸好有些埃及年輕人也發現文化延續的重要性,開始寫新故事、並舉辦阿拉果茲木偶節,邀請參與者免費看戲,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延續這項技藝的生命!


(整理自Hindustan TimesUNESCOUNIMA

 

本文原刊於南南之隅,原文為:埃及也有布袋戲?打擊貪官的阿拉果茲木偶秀
文章資訊
作者 南南之隅
刊登日期 2021-11-2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