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不是裝飾品〉
中森明菜在 19 歲推出的第十張單曲,詞曲創作為日本民謠搖滾先鋒井上陽水所作。演唱難度極高,節奏極快,並有極具標誌的「明菜顫音」(明菜ビブラート),推出後大受好評,是中森明菜銷量第二高的單曲。
那是戰後昭和最絢爛的年代,經濟高速成長、各種讓人眼花撩亂的流行娛樂相繼登場。她在繁花盛開的偶像娛樂圈中,堅持以真名出道、唱著叛逆少女的歌曲──她叫中森明菜,以獨特的聲線與個性,在歌舞昇平的舞臺上,唱出時代的率性與繁華,也唱出隱藏於背後的躁動與陰鬱。

戰後,家電三神器之一的「電視」,成為家家戶戶都有的標準配備,電視裡的內容產業當然也跟著水漲船高。而 70 年代開播的電視選秀節目《明星誕生!》(スター誕生!),正是讓 80 年代成為日本偶像最百花齊放時期的重要關鍵。
就在與五百圓硬幣誕生那年的 5 月 1 日,歌唱實力堅強,在《明星誕生!》拿下史無前例最高分的中森明菜,正式出道。
本來會是「森亞絲娜」的中森明菜
.jpg)
80 年代在華納先鋒擔任唱片宣傳,規劃中森明菜出道的經紀人富岡信夫曾在訪談透露,原本公司要給中森明菜一個響噹噹的洋氣藝名「森アスナ」(森亞絲娜),但在中森明菜的堅持後打消念頭。
後來在中森明菜的隨筆裡,她這樣描述自己當時與公司據理力爭的心境:「我想以『中森明菜』這個身分努力下去,我很喜歡這個名字,所以在不經意間就以強勢語氣反應出來。一方面,是不想做出自己內心不服的事情,另一方面是擔心如果任人決定(名字)的話,之後發展不順,我可能會開始怨天尤人。我不希望自己變成那樣,有『當初我應該那樣那樣』的想法,我無法忍受自己有那樣的後悔行為。」
在當時,偶像取藝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特別是在她出道的兩年前,有個了不起的前例:出身福岡的蒲池法子,在 1980 年以氣勢十足的藝名「松田聖子」出道後,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偶像,在她後頭出道的偶像們,髮型都是可愛的「聖子頭」(聖子ちゃんカット)──沒辦法,當時每一位想成為偶像的少女,站上舞臺的開端,都曾是聖子的複製品。
晚聖子兩年出道的中森明菜也不例外。她第一次上節目表演,大大的眼睛搭配陽光般的燦笑,髮型是可愛聖子頭,緊張地拿著麥克風,有些怯懦地回應主持人的問題:「對……我很緊張。」同時也流露出傻里傻氣的天真可愛:「我身上這套衣服嗎?這件不是打歌服啦,因為公司還沒做好。」。
但誰都沒想到,這位剛出道、不得不跟風「聖子」造型的 16 歲少女,卻不與聖子一樣選擇採用氣勢華麗的藝名,而是堅持以真名「中森明菜」踏上舞臺,一決勝負。
這是中森明菜強烈的自我主張、為自己作主的決心,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叛逆」。
不完美的叛逆偶像

錄歌時,她在錄音室裡對製作人打破砂鍋問到底,確認自己該用什麼情緒來表現這首歌;準備上臺表演時,她會在歌曲裡加進有自己巧思的舞蹈或舞步,觀眾更能感受這首歌的感情。這些在表演以外的細節,填充了整首歌、整張專輯、整場表演。這讓中森明菜的歌曲,不像偶像工廠推出的商品,而是擁有「Akina」獨一無二個性的作品。
強烈的性格,是中森明菜之所以能在當時偶像潮迅速脫穎而出,甚至成為與松田聖子齊名的傳奇偶像的原因。
1982 年也是日本偶像潮最傳奇的一年,之後被合稱為「花之八二年組」的眾多人氣偶像都在那年出道:小泉今日子、松本伊代、早見優……等。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中森明菜甚至比她們晚了幾個月才登場。
她的出道曲〈SLOW MOTION〉,是前一年為藥師丸博子打造名曲〈水手服與機關槍〉的來生悅子、來生孝夫姐弟創作,但在當年新星輩出的情況下,這首理應大紅的正統偶像曲,沒能讓中森明菜一炮而紅──雖然這首歌讓她拿到好幾個新人賞。
五個月後,中森明菜推出第二首單曲,開始獲得人氣,這是一首從歌名就能看到她不同於尋常偶像的叛逆:〈少女A〉。
唱著「好心急啊」的早熟〈少女 A〉
「少女 A」是什麼意思?那是新聞報導裡拿來稱呼未成年犯罪者的代名詞。16 歲的中森明菜,在出道曲〈SLOW MOTION〉哀傷緩慢地唱著「暑假的(男友)備胎/怎麼現在就出現了」這種已略為踩紅線的叛逆歌詞;到了第二首單曲〈少女 A〉,剛滿 17 歲的中森明菜,更是從歌名到歌詞都更加鮮明的展現出「Akina 式」的早熟叛逆。歌詞內容大膽的〈少女 A〉大獲成功,除了讓中森明菜的知名度大幅上升,也成為那年日本流行音樂的話題作品(據說 NHK 至今仍禁播此曲)。「別管我的年紀/別管我的身分」、「好心急啊/好心急啊/我啊我啊/(想和你做的事)又有什麼關係呢」、「到了黃昏時刻/我從少女變成了大人」、「好心急啊/好心急啊/結不結婚/跟我(做的這件事)又有什麼關係呢」
〈少女 A〉是與〈SLOW MOTION〉截然不同的快節奏舞曲,作曲人是為譚詠麟創作〈愛情陷阱〉而達到事業巔峰的芹澤廣明,作詞則是剛成為全職作詞家的売野雅勇。
當時白天要為女兒換尿布的売野雅勇,在被催稿的緊急時刻一改原本給澤田研二被退稿的歌詞,再加上偶然聯想電影《魂斷威尼斯》的調情段落,因此寫成〈少女 A〉,最終成為他與新生代偶像中森明菜的代表作。
美好 80 年代的另一面
不同於可愛外型,以及主持人訪談時展現的天然呆傻氣個性,中森明菜的歌聲有股滄桑感。她的聲線低沉而富磁性,有著不同於其他偶像的成熟感性。她能唱出少女的淡淡憂鬱,也能唱出害怕寂寞的感受,有時更帶著不服氣的叛逆。她比陽光的聖子似乎更早熟,無論是慢歌〈SLOW MOTION〉還是節奏急促的快歌〈少女 A〉,只憑兩首單曲,中森明菜以「純情」與「叛逆」這兩種風格迅速在日本偶像圈立足。1982 年底她趁勢發行第三張單曲,純情的〈Second Love〉(詞曲創作為〈SLOW MOTION〉的來生姐弟)──這首歌成為中森明菜銷售量最高的單曲。後來中森明菜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了──不到兩年時間,她從偶像轉型為藝術家,整個 80 年代裡,她的 21 支單曲與 13 張原創專輯登上公信榜第一名,並有四年拿到全年唱片銷售額冠軍,成為日本 80 年代銷售量最高的歌姬。
這些數字,都不能取代中森明菜在 80 年代的意義:在燈紅酒綠的美好年代,她唱出人們刻意隱藏的陰鬱,那是當時最火紅的「茱莉安娜」迪斯可舞廳裡,人人都在歡快地舞動身體時,刻意不去面對的深沉與苦澀。而叛逆的中森明菜,早早就唱給你聽了……
- 中森明菜不可錯過的專輯與單曲……


《CRIMSON》
中森明菜的第十張專輯,專輯歌曲由小林明子與竹內瑪莉亞提供。〈駅〉、〈OH NO, OH YES!〉等多首歌曲都收錄其中,是中森明菜在 80 年代最出色的概念專輯,影響日本、香港、甚至是後世的 City Pop 甚鉅。
中森明菜的第十張專輯,專輯歌曲由小林明子與竹內瑪莉亞提供。〈駅〉、〈OH NO, OH YES!〉等多首歌曲都收錄其中,是中森明菜在 80 年代最出色的概念專輯,影響日本、香港、甚至是後世的 City Pop 甚鉅。
本文摘自有理文化出版《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文章經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調整。
.png)
《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
4 段不同時期的昭和感性 X
40 個昭和關鍵字 X
6 位昭和感性人物 X
3 座臺灣城市的昭和感性散步路線
4 段不同時期的昭和感性 X
40 個昭和關鍵字 X
6 位昭和感性人物 X
3 座臺灣城市的昭和感性散步路線
「昭和」是日本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年號,跨越二戰時期,自 1926 年開始至 1989 年止一共 64 年,歷經日本從帝國主義到民主化,戰敗重建、經濟復興成長至高峰泡沫化的轉折時代。昭和時代所發展出的政治、社會、藝術、文學及大眾文化,形塑出當代日本的肌骨,甚至影響鄰近的臺灣、韓國與其他東亞國家,動漫、遊戲、音樂等大眾文化,更廣泛地向外輸出至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昭和紀年未曾結束,今年 2025 年正好是昭和 100 年。近年來「昭和懷舊」成為流行話題,Z 世代年輕人尤為熱衷,但許多日本人所懷念的「昭和」,是指戰後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昭和遠不僅如此──它是一個橫跨戰前與戰後、現代與傳統、自由與壓抑的複雜時代,歷經了戰前摩登開放、軍國主義高漲,以及戰後的戰爭創傷修復、以大眾流行文化重建國家自信心的不同階段。正因如此,昭和不是一種單一記憶,而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日本現代史最斑斕也最矛盾的光影與感性。
此外,曾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其無論在戰前或戰後,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臺灣各個角落風景其實蘊含了不少「昭和風情」。本刊以「昭和感性」視角切入,梳理日本昭和的歷史之外,也試圖探究昭和的痕跡如何彰顯在當代臺灣當今的建築、食物、城市街景上,使昭和感性亦成為臺灣的一部分。
本刊《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為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 The Story+」創刊第一彈,以昭和 100 年為時間節點,回望昭和時代在社會、軍事、政治與大眾文化等領域的重要發展軌跡。
如果昭和紀年未曾結束,今年 2025 年正好是昭和 100 年。近年來「昭和懷舊」成為流行話題,Z 世代年輕人尤為熱衷,但許多日本人所懷念的「昭和」,是指戰後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昭和遠不僅如此──它是一個橫跨戰前與戰後、現代與傳統、自由與壓抑的複雜時代,歷經了戰前摩登開放、軍國主義高漲,以及戰後的戰爭創傷修復、以大眾流行文化重建國家自信心的不同階段。正因如此,昭和不是一種單一記憶,而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日本現代史最斑斕也最矛盾的光影與感性。
此外,曾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其無論在戰前或戰後,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臺灣各個角落風景其實蘊含了不少「昭和風情」。本刊以「昭和感性」視角切入,梳理日本昭和的歷史之外,也試圖探究昭和的痕跡如何彰顯在當代臺灣當今的建築、食物、城市街景上,使昭和感性亦成為臺灣的一部分。
本刊《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為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 The Story+」創刊第一彈,以昭和 100 年為時間節點,回望昭和時代在社會、軍事、政治與大眾文化等領域的重要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