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韓劇藝術史:世子的國婚上有把怪水壺?!

漫遊藝術史 2017-01-19
收藏

今年下半年,充滿話題的兩部韓國古裝劇〈雲畫的月光〉與〈步步驚心.麗〉均以不錯的收視率前後收官,其中〈雲畫的月光〉是描寫朝鮮純祖時代世子李韺的想像愛情故事,創下平均 18.29% 的超高收視率。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兩部分別描寫韓國高麗王朝(918-1392)與朝鮮王朝(1392-1910)的戲劇,都不約而同地出現許多高麗青瓷的器物,而且都是博物館藏有原件的重要作品喔!


在〈雲畫的月光〉世子舉行國婚的場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把長得很有事的青色水壺。【圖 1】有著 L 型的身體,翹高的魚尾巴,還有一個看起來非常耗呆的頭部,乍看之下眼睛凸凸的,目光呆滯不知看向何方。


這種引人發笑、作工「拙趣」的怪異水壺,何德何能可以出現在帥氣世子的國婚之上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劇組道具部門的問題,以為大家都被世子的俊臉迷暈了,不會有人認真注意到這一幕,偏偏導演給了它一個緩慢而精緻的特寫鏡頭,讓一個受過專業藝術史訓練的迷妹瞬.間.出.戲。


為了哀悼當下逝去的粉紅泡泡,筆者決定在此介紹本件原作的樣貌,以正視聽。

 
【圖  1】翻拍自韓國  KBS〈雲畫的月光〉的十五集片段。

在了解怪水壺身世之謎之前,我們必須先談談「高麗青瓷」是什麼東西。


顧名思義,就是在「高麗」時代,製造的「青瓷」,通常解釋起來越簡單的事情,背後內容相對的會非常複雜。


簡單來說,在那個西方人尚未習得瓷器燒造配方的很久很久以前,朝鮮半島地區約在九世紀末期間,已開始試燒出所謂的「瓷器」,其中青色瓷器的興起與中國唐代浙江越窯淵源密切。


但對韓國人來說,不管高麗青瓷的興起與中國有多麼深厚的淵源,重點是:它是用了朝鮮半島的土、朝鮮半島的礦物、朝鮮半島的水,還有大量朝鮮半島上無法休假的勞工,在高麗王朝中央政府大力監造的壓力下,土生土長、自產自用所創造出的「高麗青瓷」!其青翠深邃的釉色、巧奪天工的裝飾技巧,今日仍被韓國及世界視為珍寶。


高麗青瓷在歷史上曾先後出現兩個鼎盛高峰,即以單色青釉為尚的「翡色青瓷」(十一世紀後半至十二世紀後半)和精工巧飾的「象嵌青瓷」(盛行於十二世紀後半至十三世紀前期)。


其中,部分精美的高麗青瓷還作為「正韓貨」輸入中國,甚至成為南宋宮廷用瓷。據太平老人在《袖中錦》紀錄,當時的高麗青瓷可是與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瓷等好東西,共同名列天下第一。


好的,現在我們再回到怪水壺身上。其實這件執壺是依韓國國寶第 61 號〈靑瓷魚龍形注子〉【圖 2】【圖 3】而來,原件現藏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注子」之名始見唐代,為一種盛裝液體的分飲器,功能與今日的酒壺、茶壺相類,因隻手握提可以輕鬆執拿,也稱「執壺」。


古代高麗人非常善於模塑飛禽走獸,在青瓷工藝品中也不乏幻想動物與靈獸等造型。


〈靑瓷魚龍形注子〉擁有充滿想像力、令人讚嘆的外觀,整體為龍首流口與魚形壺身組成,壺體坐落於雙層盛開的蓮花座上,壺把由蓮苞、蓮葉及蓮莖絞擰而成。壺蓋為叉型魚尾,尾尖略有缺損,下有圓弧上翹的尾鰭。龍首兩側各有傘狀腮蓋,其下為巨大的胸鰭,胸鰭外形可能參考鯛魚背鰭而來,硬棘清晰可見,栩栩生動。全器覆以晶瑩翡色釉,釉色略暗,獸鱗積釉處尤顯精緻華美。經學者考證,該器應由高麗官窯燒製而成,專供王室使用。


【圖  2】靑瓷魚龍形注子,十二世紀,高 24.4cm,底徑 10.3cm,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圖  3】靑瓷魚龍形注子,十二世紀,高 24.4cm,底徑 10.3cm,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而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是一件憑空想像出來的作品嗎?


古代高麗雖與宋朝往來密切,但眾所皆知,宋朝官方喜愛的瓷器樣式,是屬於器型端整、釉色溫潤如玉的瓷器,審美重點在於釉色與質感,少見如此誇張、奇妙的造型,或許,我們可以將眼光拉遠至當時與高麗毗鄰的契丹民族身上。


1981 年內蒙古寧城縣出土了一件〈遼三彩摩羯壺〉【圖 4】,這件遼瓷是龍首魚身的摩羯造型,施黃、綠、白三色釉,通體浮雕魚鱗,臥於八瓣仰蓮之上。龍首唇部向上翻捲,口中含有一珠穿孔為流,口流十分細小,推測為陪葬明器。腹身兩側有翼,雙翼根部浮雕傘形胸鰭,魚尾下部有扁狀枝莖為器把。


【圖  4】遼三彩摩羯壺,高 25cm,長 30cm,底徑 9cm。

「摩羯」形象源於印度神話,為一種長鼻利齒、龍首魚身的怪獸,由魚、象、鱷魚三種動物形象組成。遼代是由草原民族契丹所創,他們特別鍾愛摩羯形象,其原始信仰雖為薩滿教,但華化的過程中亦兼容佛、道教,摩羯紋也成為契丹世俗常見的文化符號之一。


歷史上,遼軍曾多次征討高麗,雙方時戰時和。《高麗史》有高麗與契丹數次交鋒的記錄,並有高麗王朝向遼國稱藩、納貢、獻禮、通婚,甚至派員前往學習契丹語言之事。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還記載高麗王朝拘留契丹降虜中的能工巧匠,使其為窯場服務的記錄:「亦聞契丹降虜數萬人,其工技十有一,擇其精巧者留於王府,比年器服益工。」


說明遼麗之間,不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平時,都曾發生過頻繁的往來,技術上也互相交流和傳播。在程度不一的外交關係與文化影響下,多元背景與多民族在工藝技術與圖像上也透過相互滲透,使得摩羯形象的載體與造型更豐富多彩。


故事說到這裡,現在我們知道怪水壺的本體是韓國國寶第 61 號〈靑瓷魚龍形注子〉,但上過歷史課的你可能會突然想到,為什麼一件本應屬於高麗王朝的青瓷器,會出現在朝鮮王朝末期純祖(1790-1834)時代,世子李韺的國婚大典上呢?


當然,也許這是一件在宮中遞藏已久的國家寶物,就像宋代造的汝窯,被乾隆拿來刻字也是很合理的。但是,當你跟劇組認真,燒腦揣想劇中器物真偽、年代是否錯置的同時,其實你已失去偷閒來看個韓劇的美好時光了。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7-01-19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