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神秘特種部隊──虎豹騎〉一文中,大致介紹了虎豹騎這支超級軍團,如何協助曹操在關鍵時刻擊敗各路群雄,進而奠定曹魏帝國的基礎。無獨有偶,作為曹操畢生宿敵的劉備,在其創建蜀漢帝國後,也出現了一支「氣氛上」媲美虎豹騎的軍事編制。
為什麼要說是「氣氛上」呢?這是因為虎豹騎好歹也在歷史上留下四次華麗的身影,而這支劉備麾下的軍團,其組成原因、兵種、人數、實際參與哪些戰役等,這些可供判斷的相關資訊均付之闕如,甚至這支神秘部隊存在的證明,來自一封書信:
由於年代久遠,以至於這封書信只留下寥寥數語、沒頭沒尾的內容,不過幸好只要再參照《三國志.李嚴傳》的記載,便能大致了解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兩相比對,便可得知書信的寄件人是諸葛亮,收件人則是他的兄長諸葛瑾。從諸葛亮在信中將劉備稱作「先主」來看,可以判斷劉備已經不在人世。
公元 221 年,劉備稱帝創建蜀漢,並為了失荊州一事,堅決出兵討伐孫吳,結果復仇不成反遭大敗,退守到白帝城鬱鬱而終。時任丞相的諸葛亮為了收拾殘局,不得不與孫吳盡棄前嫌,重新締結同盟,而仕官孫吳的諸葛瑾,也同樣費盡心力修補兩國之間的關係。
經過數年休生養息,蜀漢在諸葛亮的勵精圖治下,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諸葛亮趁著魏文帝曹丕駕崩、新主曹叡繼位的混亂時期,親自率兵大舉北伐,完成劉備的未竟之志。接著諸葛亮委託李嚴將駐紮白帝城的軍隊,移防至後方的江州,以便協助處理北伐所需的後勤補給工作。
據諸葛亮的信中所述,諸葛瑾似乎對這支白帝城的守軍素質表示疑慮,加上諸葛亮抽調白帝城兵力,恐怕會讓孫吳產生見縫插針的壞念頭,進而動搖兩國好不容易維持的邦誼。諸葛瑾或許不樂見兩國交惡的情形再度發生,所以才特地去信提醒諸葛亮。
諸葛亮在信中向諸葛瑾解釋,駐防白帝城的守軍名為「白毦」,為過去直屬於劉備的「西方上兵」,實力不容小覷。若是仍嫌不足,還可以把原先已移往江州的兵力再回防白帝城,總之白帝城的防務並不需要擔心。
那麼這支除了名字以外,什麼都沒有的劉備直屬精銳「白毦」,又還能夠擠出什麼有價值的線索呢?
毦是指用氂牛尾毛所製成的裝飾物,不管是當時出使所持的符節,還是帝王出行所使用的儀仗,乃至士兵的武器、裝甲、船隻及旗幟,都能見到毦的襯托點綴,用途十分廣泛。雖然一般鳥獸毛的飾物,基本上也可以稱之為毦,但蜀漢疆域以西的青藏高原,正好是氂牛的主要產地,因此對蜀漢而言,取得穩定的供應管道並非難事。
出身蜀地的孫吳名將甘寧,年輕時常帶著一群不良少年到處惹事生非,每個人都在背上都帶著毦、腰間掛著鈴鐺。人們先是聽聞鈴聲從遠方傳來,然後再見到毦隨著身體盡情搖擺,視覺與聽覺雙重衝擊,想不被他們震懾到也難。從甘寧年少輕狂的事蹟,也說明了毦在當時代表著一種華麗、奢侈、高檔貨的象徵。
然而氂牛尾所製成的毦當中,又以白色最為稀有,蜀漢便曾用白毦作為禮物贈與孫吳,足見其珍奇貴重。由此可知,蜀漢的白毦部隊很可能就是讓士兵們以白色氂牛尾飾作為標準配備而得名。
史書《魏略》還記載了一則逸事,意外透露出劉備對毦有特殊的情意結。劉備在成為一方之雄後,仍依然保有少時販履織蓆的習慣,在與諸葛亮初次會面時,拿出氂牛尾毛作點手工藝聊以自娛。諸葛亮見到劉備重操舊業的時候,還因此吐嘈他應當胸懷大志,怎麼還在搞這些小玩意。
此外諸葛亮以「西方上兵」來形容白毦部隊,表示白毦部隊的兵源可能來自生活在蜀漢疆域以西的少數民族。歷史上蜀漢曾有徵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壯丁,組建五部「飛軍」的紀錄,這五部飛軍在北伐曹魏的諸多戰役表現活躍,成為蜀漢的重要戰力。五部飛軍的記載,提供了一些我們對於白毦部隊的想像空間。
最後,負責白毦部隊督導訓練的將領名為陳到,從其職銜「護軍」得知白毦部隊很可能屬於禁軍性質,專責護衛劉備以及皇宮守備。然而在劉備病逝之後,白毦部隊並沒有跟隨劉備的遺體返回成都,反而是繼續留在白帝城戍守邊疆。
自蜀漢與孫吳重新締結同盟後,基本上沒發生過什麼戰事,因此駐紮於白帝城的白毦部隊也就沒有表現的機會,這大概是為什麼有關白毦部隊的記載如此稀少的原因之一。直至蜀漢滅亡前夕,蜀漢與孫吳才又出現軍事衝突,然而那時距離劉備逝世已過了四十年,早就歷經數次世代更迭且久久不習戰事,即便白毦部隊的編制仍在,恐怕實力也大不如前。
至於統率白毦部隊的陳到其人其事,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