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納粹火咒、戰火燎及、蓄意縱火⋯⋯歷史上,焚毀圖書館的一百種方式

2021-10-21
都柏林四法院(The Four Courts)在 1922 年都柏林之戰中遭祝融之虐,其中藏書全毀(Source:Wikimedia
收藏

自古至今無數圖書館化為空影,想寫書的話,一本也寫不完。而事實上,寫這類圖書館的書很多,其中一本的書名發明一個嚇人的新字,就叫做《弒書》(Libricide),作者是圖書館學教授。人類有歷史之初,書不多,印書所費不貲也耗時,圖書館一死可能再也無法復生。在 1949 年及 199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兩度列舉現代史上被摧毀的所有圖書館。據教科文組織統計,被消滅的書高達幾十億冊,我有時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有書存在。

 

戰爭是圖書館的最大殺手。有些圖書館是連帶遭殃。圖書館通常座落於市區核心地帶,因此城市遭攻擊時,圖書館也難逃劫難。但在部分情況下,圖書館確實成了標靶。在人類史上,書和圖書館受蹂躪最慘重的事件莫過於二次世界大戰。據估計,單單是納粹當權十二年間,就摧毀了一億本書。作家喬治.歐威爾說過,焚書「是最典型的(納粹)活動。」

 

在德國,甚至在大戰開打之前,書就受到摧殘。希特勒一當上總理,立刻查禁他認定具顛覆性的所有出版品。猶太和左派作者的書不需檢查,直接被納入禁書名單。1933 年 5 月 10 日,數千本禁書被集中在柏林歌劇院廣場,進行所謂的火咒(Feuerspruche)活動。火咒是納粹宣傳長戈培爾熱衷的措施,因為他明瞭書是猶太文化、神學、自我認同的基石。依照他的見解,燒猶太書是一種不流血的凌遲,既理想又能展現德國神力無邊的本事。

 

1933 年 5 月 10 日,納粹在柏林歌劇院廣場動員 5000 多名德國大學生將兩萬多本書焚毀。(Source:Wikimedia

負責搬書的是德國學生聯盟會員。在歌劇院廣場,學生熱心排成長龍,交互傳書,最後扔成一堆。據估計,整堆浴火書少則兩萬五千本,多則九萬本。每一本書被丟進書山的同時,一名學生會宣布該書被「判死刑」的理由,當成罪名來公告周知。以佛洛伊德的著作為例,罪名是敗壞人心,以及「性事的誇大與有害身心的副作用。」宣讀完罪名,學生把書丟進書堆,高呼,「我判佛洛伊德作品就地受火刑!」其他書的罪名包括「猶太—民主傾向」、「殘殺德國語言」、「以文字背叛聖戰士」。堆完禁書後,學生淋上汽油,點火引燃。

 

火咒瀰漫一股歡慶的氣息,有現場音樂助興,與會人士載歌載舞。到了午夜,戈培爾登場,義正嚴辭發表所謂的「熱火演說」。同一夜,慕尼黑、德勒斯登、弗羅茨瓦夫、法蘭克福也舉辦類似活動。翌年,德國各地大學城更有超過三十場焚書會。在波昂,書陷火海之際,市長據報導曾說,紙灰宛如「猶太人的靈魂飛向天空。」

 

對猶太人而言,焚書的景象特別錐心刺骨,因為長久以來,猶太人素有「書香民族」之美名。猶太教將書視為神聖物,當中最神聖的一本《摩西五書》更是備受嬌寵,有斗篷可穿,有珠寶可配戴,更有銀製的胸甲和皇冠。一旦宗教書籍被翻爛了,猶太人會舉行葬禮,埋葬它們。猶太人相信,書不僅僅是印刷文件;他們深信書具有人性和靈性。身為祭司的作者們往往不再用自己的名字,改以書名自居。火咒的反諷之處在於,焚書者認真看待書的態度和猶太人一樣認真。焚書者視燒書為要務,相當於承認書籍的力量與價值,相當於認同猶太人捧書不釋手的觀念。

 

歐戰連綿,碾碎了無數圖書館。有些只是倒楣,碰巧遇上疲勞轟炸和空襲引發的火海,並非軍事策略上的標靶。然而,德軍確實把目標鎖定在毀書上。德軍有放火特攻隊(Brenn-Kommandos)的特殊編制,奉命進攻圖書館和猶太教堂找書燒,績效卓越。

 

1945 年納粹放火特攻隊(Brenn-Kommandos)於華沙縱火(Source:Wikimedia

戰時淪陷的圖書館無論是不是被戰火連累,總數皆令人看了暈頭轉向。在義大利,被摧毀的大型圖書館有二十座,總藏書兩百萬本。

法國有數百萬本遭殃,其中在史特拉斯堡有三十萬本,在博韋有四萬兩千本,在夏特有兩萬三千本,在杜埃有十一萬本。巴黎的國民議會圖書館被放火燒掉,無數藝術和科學古書葬身其中。在梅茲,官方將最寶貴的館藏遷移至無名倉庫保管,不料被德軍搜到,被投擲燒夷彈付之一炬。包含十一世紀和十三世紀珍稀手稿在內的多數書都被焚毀。在閃電空襲中,大英帝國共有兩千萬本書被燒掉或遭消防水浸壞。利物浦的中央租借圖書館被燒得精光。(該市的其他分館在閃電空襲期間持續照平日開放,借書逾期也要照常繳罰金。)

 

1938 年的慕尼黑協定過後,捷克語書籍只要內容涉及地理、生物學、歷史,一概被沒收,不是被燒毀,就是被碾成紙漿。在立陶宛維爾紐斯,猶太區圖書館被人縱火。幾個月後,猶太區居民被押進集中營和毒氣室。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曾警告:

 

有人焚書之地,最終必有人焚蒼生。

其言果然不假。在布達佩斯,所有的小型圖書館全難逃火劫,所有大型圖書館也至少半毀。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大圖書館災情在歐洲幾乎肯定獨占鰲頭。第一次世界大戰,該圖書館被德軍放火,在停戰協定之後,歐洲國家合組財團重建該圖書館,喜洋洋重新開幕。在 1940 年,該圖書館遭德軍砲火攻擊,館藏無一倖免,包括十九世紀以前歐洲畫家名畫以及 1500 年之前出版的古籍將近一千冊。在波蘭,全國有百分之八十的書被摧毀。在基輔市區,由於泥濘滿地,德軍裝甲車難以進入,軍人進市圖搬工具書出來鋪地,接著軍隊放火燒圖書館,四百萬本書遭殃。德軍強渡俄國期間,焚書估計達九千六百萬本。

 

盟軍轟炸德國、日本境內都會中心期間,難免也誤中圖書館。在日本攻讀圖書館學的西奧多爾.威爾奇(Theodore Welch)曾寫道,到了 1945 年美軍即將登陸日本時,全國圖書館總計四分之三的藏書全毀或半毀。德國的損失也震驚人心。在慕尼黑、不來梅、斯圖加特、萊比錫、漢諾瓦、漢堡、亞琛、德勒斯登、明斯特等城市中,多數藏書化為灰燼。在達姆城,有七十五萬本被火葬,法蘭克福則有超過一百萬本,柏林兩百萬本。戰爭結束時,德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書已化為雲煙。

 

大戰波及圖書館和其他文化資產,損失慘重,各國政府心寒之餘,紛紛採取行動,以防止將來重蹈覆轍。1954 年,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簽訂,目前共有 127 國簽署。儘管如此,書籍、手稿、藝術品、紀念碑、寶貴古蹟等文化資產的保護一直不受重視。甚至在公約簽署後不久,書災就再起。納粹火咒搞得絢麗奪目,間接證實焚書之舉能輕易鞭笞特定社群,這點子更被其他國家的暴君採納。

 

毛澤東二十五、六歲時,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館員,後來常說他是在圖書館發現馬克思的作品,在政治理念上獲得啟發。可惜的是,正如有些醫師後來淪為凶手,圖書館員毛澤東後來成了焚書人。當權後,毛澤東下令摧毀被他視為「反動、淫穢、荒誕」的所有書刊。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命令掃蕩所有提倡舊思想、舊習俗的書,更派遣紅衛兵前進西藏「洗館」。有些圖書館中,逃過火劫的僅有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本人的作品。

 

近代而言,赤柬政權搜出柬埔寨國家圖書館的書,拋棄在街頭焚燒,唯有百分之二十倖免於難。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軍隊燒毀多數圖書館。波士尼亞戰爭期間,將近兩百座圖書館失火,塞拉耶佛國家圖書館有九成館藏全毀。詩人菲爾.庫辛奈(Phil Cousineau)寫道,「焚書一百五十萬冊的灰燼」染黑了塞拉耶佛的雪地。

 
毀於波士尼亞戰爭中的塞拉耶佛國家圖書館( Sarajevo National Library)。圖中在圖書館殘骸中拉奏大提琴者為當地知名音樂家 Vedran Smailović,攝於 1992。(Source:Mikhail Evstafiev /CC BY-SA 3.0)

在塔利班統治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十八座圖書館有十五座關閉,多數的藏書被燒掉。伊拉克戰爭期間,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只有三成死裡逃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戰火蔓延到巴格達之前就被搬走:很多被海珊據為己有,也有伊拉克民眾擔心圖書館逃不過戰火,紛紛把書藏進自己家中。2013 年伊斯蘭聖戰士從西非史上伊斯蘭文化中心的廷巴克圖撤退期間,燒毀廷巴克圖圖書館裡許多僅此一本的手稿,有些年代甚至遠至十三世紀。

 

美國也發生過幾次焚書事件,多半是針對圖書內容表達憤怒。以一九四○年代為例,西維吉尼亞州教師梅寶.芮斗(Mabel Riddle)看不慣漫畫書渲染犯罪和性事,在天主教會支持下發起活動,集中漫畫書焚燒,付之一炬的漫畫有數千本,全國各地反應熱烈,許多教區紛紛在自己的市鎮贊助焚燒漫畫書活動。有幾場焚書會中,劃下第一支蠟燭的人是修女。

 

以作戰而言,焚書缺乏效率,畢竟書刊和圖書館不具軍事價值,但焚書卻是別具摧毀力的行動。摧毀圖書館是一種恐怖主義。一般人將圖書館視為社會裡最安全、最開放的場所,放火燒館無異於宣布萬物皆無法倖免,所有地方都不安全。焚書最深的效應在於情緒。火燒圖書館時,有人會以「受傷」、「傷亡」來形容書,比照血肉之軀。

 

書堪稱一種文化 DNA,暗藏著整個社會的屬性和知識。在一個文化裡,所有的奇蹟和失敗,所有的勝者和惡人,所有的傳說、思想、啟示,全藉書本生生不息,直到永遠。毀書不啻宣布,這文化不再存在了,歷史消失了,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環節斷了。奪走一個文化的書,等於是奪走文化裡的共同記憶,就像回想夢境的能力被剝奪了。毀書無異於對該文化判重刑,比死更嚴重,簡直像文化從來不曾出現過。

 

二次大戰結束幾個月後,歐洲的圖書館仍不絕悶燒,作家雷.布萊伯利動筆創作一則名叫「火員」(The Fireman)的短篇小說,場景設在一個禁書的虛構社會,民眾家中如果藏書被發現,政府會派「火員」前去焚書。和德軍放火部隊一樣,書中的火員只起火不救火。

雷·道格拉斯·布萊伯利(Ray Douglas Bradbury, 1920-2012)於 1953 年出版的短篇小說《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原名為《火員》(The Fireman)(Source:Wikimedia

布萊伯利構思出「火員」是三十歲那年的事。他是洛杉磯人,青少年時期常寫奇幻和科幻文章,不久後將短篇小說投稿至《想像》、《驚奇故事》、《超級科學故事》等科幻雜誌。1938 年,他高中畢業,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深淵,家裡無法負擔大學學費。他從小愛上圖書館,上不了大學的他只好泡圖書館,往後十三年幾乎天天去洛杉磯市立圖書館報到,讀遍一區又一區的館藏。他常自稱「受過圖書館教育」,深信假如自己上大學,學到的知識不會比他在圖書館自修更豐富。「我從十四歲開始,到二十七歲畢業,」他後來說。

 

整館的小室大廳,我全坐過。其中有幾間,我讀過大概一百本⋯⋯全世界所有的詩,所有的戲劇,所有的推理小說,所有的散文。

起先,讀書對他而言是必要之舉,但不久後,圖書館—特別是央圖—成了他熱衷的事物。「圖書館是我窩身的地方,」他寫道,「我的誕生地,我成長的地方。」

 

布萊伯利起筆「火員」幾個月,愈寫愈氣餒,乾脆擱置一旁。四年後,擅長煽動民心的右翼政客麥卡錫參議員演說時聲稱,國務院裡潛伏著信奉共產主義和「忠誠度欠穩」的分子,在全美到處觸發疑神疑鬼的風潮。曾罵麥卡錫是「怪怪參議員」的布萊伯利見狀大驚失色。他決定完成「火員」,冥冥之中預測到當今政局。

 

布萊伯利與妻育有四名女兒,年紀還小。在家寫作時,他只顧著陪女兒玩,無心動筆。他租不起工作室,但他知道加大洛杉磯校區的鮑威爾圖書館地下室有打字機供人租用,每小時一毛錢。他突然想到,在圖書館寫焚書小說,對比多麼鮮明啊。接下來九天,他在加大洛杉磯校區打字室完成「火員」,從短篇擴展成中篇,打字機的租金總計九美元八角。

 

「火員」的故事震懾人心。主角是名叫蒙塔格的年輕火員,和妻子繆德莉一起生活,表面上日子過得井然有序,卻也毫無特色,處處受限。妻子活像夢遊者,受藥物和電視上永無休止的娛樂節目麻醉,終日渾渾噩噩。在工作上,蒙塔格表現得循規蹈矩,其實心懷一個危險的祕密:他對書產生好奇心了,開始私藏幾本他奉命焚燒的書。他照上級指示,已經焚書數千本,然而一旦他開始展閱,他立刻體認到焚書的罪惡感。他心想,「我首度領悟到,這些書,每一本背後都有一個人。」

 

有一天,妻子發現他在讀書,前去火隊向他同事檢舉他,火員同事一擁而上,燒掉他的家和藏書。火員們接著也想殺他,但他設法逃生。他離開市區,最後撞見一群法外之民的營地。這些書癡逍遙法外,盡力以背書的方式保存文學,時常彼此相助背誦,營地全天此起彼落的人聲盡是莎士比亞和普魯斯特的名作。成員之一告訴蒙塔格,他們「外表是流浪漢,內心是圖書館」。大家救書的方式是回歸原始社會,重返口述故事的傳統。在紙筆問世之前,故事全靠口述來延續。

 

出人意外的是,布萊伯利筆下的焚書情景並不恐怖,反而顯得美妙,近乎神奇。他描述火燒書成「黑蝴蝶」或烤小鳥,「紅黃色羽毛在翅膀上發火」。在故事中,火不猙獰,反而具有魅惑力,是一股壯麗、神祕的力量,能轉變人世間的物體。火是「人類想發明卻始終變不出的東西」。描寫的筆法優雅,更能凸顯焚書的概念多麼令人不安,猶如一場描寫一百萬件小謀殺案的芭蕾舞。

 

完稿後,布萊伯利想取一個比「火員」更響亮的書名,絞盡腦汁,怎麼想都不喜歡,於是有一天,衝動之下,他致電洛杉磯消防局,請教局長,紙張的燃點是幾度。局長的回答躍上書封面:《華氏451度》。

 

洛杉磯央圖在 1986 年的那場大火,小說部的作者從A到L全毀,布萊伯利所有的作品也在其中。圖為 1971 年洛杉磯央圖尚未被焚毀照(Source:Wikimedia

承平時期,圖書館也受祝融之災。每一年,在美國,圖書館火警大約有兩百件,全球各地的圖書館火災更是無以計數。許多圖書館失火原因是電線短路、電風扇過熱、咖啡壺故障、雷擊。

 

1764 年,哈佛圖書館壁爐火蹦上地板釀成巨災。1972 年,天普大學法律圖書館立地式風扇冒火花,導致所有藏書付之一炬。1988 年,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列寧格勒國家科學學院圖書館大火成災,全毀半毀的書籍高達四十萬冊,更有幾百萬本泡水。該館從 1714 年開始收集圖書。經調查,肇事原因是電線走火。失火期間,消防隊員並未搶進館內救火,二十幾輛消防車僅在附近停靠,對著圖書館澆水將近二十四小時。

 

火勢終於撲滅後,一輛推土機前來,想開進館內清除成堆的報廢書籍,但被抗議民眾趕走。民眾入館搶救泡水書,抱回家,掛在曬衣繩上,並盡力修補。火警隔天,圖書館館長費洛夫(Vladimir Filov)向記者表示,受損的書僅值五千美元。受訪翌日,館長住院了,原因據報導是「心臟病」,從此不再公開亮相。

 

許多圖書館火災的成因是隨性破壞公物行為。長年以來,劃一根火柴丟進還書箱的舉動引發許多火警。也許少數幾案是真有人糊塗,誤以為還書箱是垃圾箱,但多數人八成是想做無聊事,手癢難耐。這一型的火警由於太常見了,多數圖書館另設獨立式還書箱,和圖書館主體保持距離,萬一還書箱失火,也不至於殃及他處。

 

有很長一段時期,一般人相信,圖書館火警的主因是吸菸不慎所引起,於是館方發布禁菸令,然而火警數目不減反增。調查員如今相信,圖書館火警以蓄意居多。縱火是紅得發紫的犯罪行為。洛城央圖失火的 1986 年,洛杉磯就有五千四百件縱火案。多數縱火案的動機是有利可圖──一般來說,有人為詐領保險理賠,不惜放火燒自己家。有些火警起源於情場失意或經商失敗。政府機關部分火警是有人想抒發政治理念。

 

有時候,縱火者想以救火的行動自我表現一下,消防隊稱呼這類火警是「虛榮火」或「英雄火」。有時縱火是為了湮滅刑案證據,例如凶手放火燒房子以消滅屋內的屍體,加重檢調困難度,甚至讓警方不知道火場裡發生過命案。(這是老掉牙的電影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卻時有所聞。)有些人縱火是罹患放火狂,無法壓抑想看火海的歪念頭,自我滿足。

 

洛城發生過不少轟動一時的大火。洛杉磯是個乾熱得嗶剝作響的大都市,簡直是個燃燒室,令人覺得腳下有文火慢燉,蓄勢待發,覬覦著樹底下的灌木叢。在乾燥的灌木叢和枯黃的草地上,人會意識到火的胚胎正等著炸開來。建築物會鬧火警,山坡地也會鬧火警。洛杉磯的火災有名字。湯瑪斯大火。拉圖納大火。驕傲鳥大火。車站大火。

 

一九八○年代,洛杉磯大都會區發生一連串火警,宛如一條火項鍊,掛在洛城脖子下,肇事物是簡單的自製火種—用橡皮圈束住三支火柴和一根點燃的香菸,外面包一張筆記紙。這些縱火案多數發生在緊鄰洛城的格倫代爾,幾年下來總計有 67 棟房子被吞噬。有幾件縱火案發生在縱火調查員年會的場所附近,有幾次發生在五金行,許多場發生在空地。有一場發生在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焚毀電視影集《華頓家族》(The Waltons)布景。到了一九八○年代中期,這型自製火種已導致數百萬美元損失。

 

在這段期間,格倫代爾男子約翰.雷諾德.歐爾(John Leonard Orr)寫了一本小說。他是消防隊長,也是調查縱火案的專家。他向一名文學經紀人描述說,書名是《起火點》(Points of Origin),追查的是一連串有事實根據的縱火案。他寫道,「和作者本人一樣,小說中的縱火者也是消防隊員。」文學經紀人同意代為尋覓出版社。

 

後來,出版社問,為什麼故事裡很多情節和洛杉磯縱火案不謀而合,經紀人聳聳肩說:

 

這裡是洛杉磯啊!人人都寫劇本或書,全都想賣啊。

在經紀人開始向出版社推銷這本小說前不久,格倫代爾一家五金行老歐居家器材店失火,奪走四人性命,場景近似《起火點》裡的一幕。歐爾的小說後來以平裝本上市,由「無限出版社」(Inf inity Publishing)發行。

 

儘管歐爾本身是消防隊長,格倫代爾縱火調查組其他成員對他的言談舉止不免疑心,於是在他車上暗藏追蹤器,結果顯示他在許多縱火案爆發前不久曾到過現場。後來,現場之一查獲他的指紋。大家一向認為他為人端正,不過他也有一點古怪。隨著疑點加深,警探也發現歐爾曾去洛杉磯市警局應徵落選,原因是他被心理分析出「精神分裂症」。最後,歐爾被起訴,罪嫌包括二十幾項縱火案以及四件謀殺,多數罪名成立,最重可判處死刑,但法官最後判他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約翰.雷諾德.歐爾(John Leonard Orr)(1949-)(Source:Real Life Villains Wiki

據信,他在洛杉磯大都會區縱火兩千多次。他鋃鐺入獄後,格倫代爾一帶的野火數量驟降百分之九十。

 

央圖大火並非洛杉磯唯一的一場圖書館火警。1982 年,好萊塢分館遭人縱火,案子至今懸而未決,咸認有人在分館附近生小火,隨後一發不可收拾。好萊塢分館災情太嚴重,只好整棟拆掉,起死回生的書僅有兩萬本。1986 年 4 月大火後,央圖陸續發生兩次火警。

 

同年 9 月,音樂與藝術部的正中央起火,有不少書籍和手稿仍在架上。這場火遠不及四月蔓燒七小時的巨災,消防隊在短短三十六分鐘內就撲滅完成,但火場調查員困惑不解。當時央圖已不對外開放,只准搶救人員和最精簡的館員編制入內。起火的一區僅有一個進出口,而警衛在起火前十五分鐘才巡視過。火警期間,一名在館外蹓躂的男子被逮捕,偵訊後發現,他徘徊在館外只是想兜售大麻菸。

 

4 月大火至今,館員們仍驚魂未定,9 月怪火再起,更激發人心惶惶。一個月後,又發生另一場火警,這次位於央圖地下室。幸好這次起火原因一查就知道:一名搶救人員不慎將高溫物體丟進直通地下室的滑道,東西掉進垃圾堆,引燃垃圾。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親愛的圖書館》
圖書館收藏了無盡的圖書,也收藏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人和故事。
收藏的舉動等於是向世界宣示,每一則故事統統都重要。

1986年洛杉磯中央圖書館,疑似遭到縱火,100萬本藏書付之一炬,是史上最嚴重的圖書館火災之一,且懸案至今未破。三十多年後,《紐約客》知名記者和《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蘇珊‧歐琳歐琳以獨樹一幟的觀察力和敘事天賦,從個人的圖書館經驗,結合實地探訪,記錄央圖大火現場和後續種種餘波蕩漾。甚至親自嘗試燒一本書瞭解箇中滋味,天馬行空的神來之筆,笑到岔氣。既寫出了一本扣人心弦的調查報告,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圖書館之書。
 
野心勃勃的調查蒐證,精巧細緻的文筆,構築一道深入圖書館歷史、戲劇、文化和人物故事的通道。這是一本前所未見以「圖書館」為主題的圖書館之書。

燃燒你的圖書館魂!這本書正是書蟲們的Love Story。
文章資訊
作者 蘇珊.歐琳(Susan Orlean)
譯者 宋瑛堂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刊登日期 2021-10-21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