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誰說家務勞動是女人的義務?照護工作為什麼會如此廉價

2019-02-25
收藏

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時,可能從受到的影響中恢復,在特定條件下還可能見到性別平等蓬勃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概述了這項觀點,該組織在西元 2016 年根據一系列指標,包含健康、經濟、政治參與度和教育程度做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許多女性在各方面都有進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這與日漸進的性別平等和國民所得的增加有關,大家所懷的偏見仍然認為是財富帶來了女性解放。


然而,事情絕對沒有那麼單純。例如,看看中東和其他生產石油的國家,這些國家證明了收入提升反而抑制了女性的權益。再看看像印度那種國家,儘管過去四十年裡,國內每人實際平均收入增加了 500 %,仍持續存有嚴重的不平等情況。


增加潔淨用水和照護保健,當然對女性有幫助,不過婦女與女孩做的工作依然比男人多,她們的收入和食物卻比男性少。過去四十年來,農村地區的印度人每日攝取熱量減少了五百大卡,而女孩的貧血率在過去十年裡不斷上升。


我們可以透過時間使用調查(time-use survey)來分析這個情況,印度人的時間使用調查,顯示出婦女與女孩在家裡所做的工作,遠比國家統計部門計算的多出許多,女性採集食物、燃木與執行家務工作的時間,是男性的六倍;另外,低收入的男性與女性經常同時從事好幾項薪資非常微薄的工作,領最低工資的永遠是女人,睡覺時間與休閒時間較少的也是女人,如果她們住在鄉村地區,情況更是如此。


這已經不只是「如果她們有錢一點,就能改善情況」的問題了,印度這個國家的確更富有了,但國內的窮人和勞工階級反而更加飢餓,印度女性也比男性更有可能出現超重或體重過輕的現象 


美國根據性別區分,25 歲到 64 歲的個人每週從事家務的平均時間趨勢圖。來源:蘇珊.比安齊(Bianchi)與其他學者在 2012 年發表的共同著作,第 57 到 58 頁。(Source:本事出版提供)

在美國研究再生產勞動力的學者都注意到二十世紀普遍正面的趨勢,誠如上圖所示。跟從前比起來,愈來愈多男性參與無償的家務勞動,雖然每週最多不超過十小時。


儘管大家經常認為洗衣機和洗碗機那類節省勞力的機器能減輕女性的負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洗衣機最初並沒有減少洗衣服的時間,反而提高了男人對洗衣頻率的期待──洗衣服的工作當然還是由女人來做。


美國女性運動改變了男人對家務分工的期待,一如茹絲・史瓦爾茲・寇恩(Ruth Schwartz Cowan)在《增加母親的工作》(More Work for Mother,暫譯)一書中也寫到,男人做的正好都是機器可以代勞的家事,而同時女人在家裡的工作仍比男人需要花費更多心思,也有更多事務需要同時進行,即使男、女做家事的時間長短差不多也一樣,女人做起家事來的強度仍比男人高。


在前一章討論廉價工作的時候,我們用全球農場和工廠的概念,連結城市與鄉村經濟。之所以會有無產階級勞工可以使用,完全是因為照護工作被轉換為無酬工作,就像是「自然」賦予的「免費贈禮」供人使用。


不過誠如我們所見,照護工作既不是免費也不是禮物。資本主義不只繼續把照護工作視為理所當然,同時還希望大家從事這項工作時所發展出的技能,可以在商品生產市場裡出售。


因此,是性別概念導致市場對女性的需求,而且還壓低價格──靈巧的手指、關愛的態度和鼓勵的神情等(僅舉例),都是加工廠、客服中心和護理產業雇用廉價工人時所尋求的特質;這些勞工一輩子接受訓練從事廉價照護,大家期待她們具備特定技能,只因為她們是女人


性別期望不僅包含(由照護工作中得來的)技能,也包括靈活性。「不穩定無產者」(precariat)[1]指的是缺乏工作保障和養老金的勞工,他們和保障工人的組織機構沒有接觸(這些機構與二十世紀中葉的北營工人通常有密切關係),不穩定無產者看來正在經歷新狀況。


不過,機動性、靈活性和永久可用性,長久以來都是照護工作具備的特徵。不穩定的就業情況,源自資本主義工作場所效率提升,以及先前的無償照護體制。自由工作經濟(freelance economy)可解讀為照護工作紀律的延伸,範圍遍及整個工作世界。


照護經濟(care economy)的成長,在美國估計從 2012 年到 2022 年會成長 70%,全球的成長值也接近這個數字,這使得照護系統的結構始終保持廉價。然而,美國照護經濟會有這樣的表現,是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照護人員的社會運動。


美國的照護經濟有著全球化與種族化的長期生態,不管是販賣進口奴隸當奶媽,抑或是近期照護保健專業人員從南營遷往北營。在某些案例裡,這些勞工的確從事繁衍的工作,生育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對代理孕母的需求大增。


世上最大的子宮出租市場在印度,在北營高達八到十萬美元的代孕服務費,在那裡只需要三萬五到四萬美元就可以獲得,而這個行業光是在印度就可望達到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利潤。


廉價照護的疆界不但變深,還變廣了。照護服務供應者形成廣大的國際網絡,跨越國界減少照護資金,以幫助在其他地方的家庭能維持生計。全球家庭一直以來都做著該做的事,才讓全球工廠和農場得以實現。


照護工作既不是免費也不是禮物,但往往從事照護工作的人獲得的薪水很少。
(Source:Hernán Piñera@Flickr

對於被貶值的照護工作的激進回應,包括日本柔術(日本的古老武術)般的價格動態,以及對家務工作支薪的要求。就如同 1970 年代「家務有償運動」(Wages for Housework campaign)的觀點,「如果從廚房水槽旁解放,結果卻變成裝配線上的奴隸,這算什麼解放。若是否認這一點,就是否認裝配線上的奴隸制度,這也再度證實了如果你不清楚女人如何被剝削,那你就永遠沒辦法真正了解男人是怎麼樣被剝削的。」


當然,女人從事家務活動所獲得的薪水很少或幾乎沒有,而諷刺的地方在於這已經行之有年──在奴隸制度下工作的女人就是這樣。不是只有在美國才能見到不同階級和種姓的照護人員,在他國也有遭受大肆剝削的民族。


而且就算支薪是一種認可女人勞動的方式,但女人想要獲得尊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就像安吉拉・戴維斯(Angela Davis)說的:「不是只要付薪水給家庭主婦,就能解放她們的心靈。」不過「家務有償運動」提出的觀點不能忘。要求資本主義支付照護工作,就等於是要終結資本主義。


就算把錢引進這套生態關係也不一定會成功,也許採取集體手段會奏效。儘管現代家庭型態誕生時,國家就已經存在了。在二次大戰後和成立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的抗爭中,現代家庭在管理照護上的重要性大幅增加。福利國家在照護保健、教育和退休金各方面,為勞工階級帶來重大益處,尤其在西歐國家更是如此。不過,國家管理照護工作,不等同於管理照護工作中的自由權。


誠如格達倫・明克(Gwendolyn Mink)所言,爭取女權的戰役一直都以「母性」(motherhood)為戰場,隨之而來「所獲得的勝利是現代化的母性,而不是公民權」。


凱倫・奧倫(Karen Orren)也提到普遍的勞工法,尤其是其中的照護工作,可說是「遲來的封建主義」。舉例來說,一直要到 2015 年,在工會和合作組織的努力下,美國護理人員才爭取到勞工身分認同,獲准適用 1938 年通過的〈公平勞工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換句話說,想要從資本主義生態裡隔離犁耕生態,其中一項條件是積極參與政治鬥爭,而不是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採取的行動──只要等著收入增加就好。


在自由經濟下爭取對照護工作的認同、報酬與減量,到了右翼經濟民族主義統治時變得更艱難;許多北營國家(不只美國)因為財政緊縮,要找到穩定的工作困難重重,也因此導致成年子女到了三十歲仍與父母同住。


緊縮政策不只迫使婦女照顧成年子女,同時照護年邁父母的現象也逐漸增加。伊芙琳・拿卡諾・格倫(Evelyn Nakano Glenn)就提到現今美國女性花在照顧父母的時間,比花在子女身上還多(分別為十八年與十七年)。


退休金實際價值減少,同時福利國家又執行資產分售[2],加重了照護負擔。我們在第七章會讀到,一直以來伴隨著民族主義的就是家務和家庭生活的照護邏輯,不幸的是,照護勞工在過去七十年來所獲得的成就,可以想見在未來十年裡就可能迅速逆轉。


然而,為求解放的抵抗奮鬥仍然持續著,從性工作者聯盟到家庭照護團體都在抗戰。他們所對抗的統治形式,與資本主義萌芽時的統治形式竟十分相似。在最近一次經濟衰退之後,對國際職業發展趨勢的研究指出,性別化工作有驚人的成長──世界朝向男人從軍、女人當護士這樣的趨勢發展。因為軍人工作裡持續使用暴力為殘酷教育法則,近年來對婦女暴行的激增就證明了這一點。


照護工作為了獲得社會認可、公平分配、工作減量及薪水津貼而戰,如果抗爭成功,這會是終結廉價自然的光明指標,並轉向討論照護工作應有的價值,而非剝削價值。想像照護工作能獲得正義的世界,就如同想像資本主義結束後的世界。




[1]不穩定無產者(precariat):由 “precarious”(不穩定的)與 “proletariat”(無產階級)兩字合併而成,目前中文普遍稱為「(工作)不穩定無產者」,黃孫權則譯做「流眾」,取其「流動不定的勞動條件和無產階級化的普羅大眾」之意。“precariat” 指的是處於不穩定雇傭關係中的無產者,或說是無產的零工,近似一九九○年代香港學者提出的「邊緣勞工」。近十年,這個詞彙在勞工界引起諸多討論與爭議。


[2]資產分售:在公司購併完成後,將部分資產出售,並用此收入來清償為了完成購併而舉借的債務。

 

本文摘自本事出版《廉價的真相》
自然、金錢、工作、照護、食物、能源、生命,這七樣廉價事物,如何體現出人、自然在資本主義生態中的複雜關係?
本書作者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做為佐證,透過檢視七樣組成現代社會的「廉價」事物,帶領讀者瞭解現代世界的暴力與剝削關係如何生根,以及不平等如何發生。藉此了解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以及世界未來可能的發展。
文章資訊
作者  拉傑・帕特爾(Raj Patel)、傑森・摩爾(Jason W. Moore)
譯者 林琬淳
刊登日期 2019-02-2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