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想像航向未來:《太平洋的大歷史》教我的那些海洋史二三事

蔣竹山 2017-09-07
收藏
約翰.鄧摩爾(John Dunmore)著,楊晴譯,《太平洋的大歷史:偉大航海家這樣改變了自己和東西方的文明與國家命運》,大是文化,2017。


近年來受到全球史研究風潮的影響,海洋史研究的方法與趨勢有了許多轉變,有學者稱這種研究為「新海洋史」。


首先,這種研究視角強調由陸地轉向以海洋為中心。其次,新海洋史的特色是將海洋看作是流動的網絡來研究,範圍包括了做為通道的水域以及沿岸港口城市與島嶼。不僅關注長程貿易、人群移動、離散社群及思想文化;也探究人在這種網絡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第三則是把近代以來的海洋史視為西方融入既有的海洋網絡,並與當地人持續互動的歷史進程。


有關這方面的代表著像是大衛・阿布拉菲亞(David Abulafia)的《偉大的海:地中海人類史》The Great Sea: A Human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2011 年出版)、林肯・ 佩恩(Lincoln Paine)的 《海洋與文明》The Sea and Civilization: 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2013 年出版)、約翰・麥克(John Mack)的《海洋:一部文化史》(The Sea: A Cultural History,2013 年出版)及羽田正編的《從海洋看歷史》(2017 年出版)。


然而,這些海洋史著作,雖然內容豐富,但畢竟是寫給學者看的,一般讀者較難親近。若要我推薦一本有上述特色的海洋史著作,過去我會說是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的《大探險家:發現新世界的壯闊之旅》(2010 年出版),現在我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約翰・鄧摩爾的《太平洋的大歷史》


 

《太平洋的大歷史》的中文書名雖說叫大歷史,但比較貼切的翻譯應該說是想像的太平洋的探險。本書的重點主要探討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間,歐洲人如何探索那片未知的太平洋,尤其是那塊大家口耳相傳及想像中的「南方大陸」。所探討的空間並未涵蓋整個太平洋,主要是以南太平洋為核心。


本書作者相當擅長說故事,所談的太平洋的探險史相當細微,書裡出現許多過往不ㄊ曾聽聞過的島嶼探查故事,的確提供身處太平洋其中島嶼的我們相當多的歷史想像。整體而言,全書有以下幾個重點。


  • 一、麥哲倫取名「太平洋」:葡萄牙人麥哲倫認為既然達伽馬發現可以繞過南非通往東方,那麼南美洲也該會有類似的航線。他之後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海岸,找到一條長達近 600 公里,可通往太平洋的天然航道,之後此地因他得名。三個月後,他來到「菲律賓群島」,途中經過的這整片海洋,由於暴風不及大西洋,因而取名為「太平洋」。
達伽馬於 1898 年 5 月 20 日在卡利庫特(Calicut)登陸。(Source:Wikipedia
  • 二、西班牙人聽聞島嶼寶藏傳說開始探險:十六世紀時,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及菲律賓群島的勢力很大,原本不會太在意太平洋上的想像島嶼,但各種島嶼寶藏傳說過於誘人,所以開始進入南太平洋,搜尋「南方大陸」。其動機在於擴張領土、尋找香料寶藏及宣教使命。
  • 三、南方大陸的想像與探險:找尋南方大陸,是這本書出現的許多人物的探險故事的主要目標。十六世紀時,大多數人相信南方大陸的存在。那裡有人類生活所需的一切財富與物資,而且大到可以和舊世界的歐亞、新世界的美洲相比,堪稱第三世界。當時人所爭議的焦點已經從有無這塊大陸的存在轉向究竟它有多大。有人就認為它可填滿南太平洋及南極地區。許多地圖也開始繪製這塊大陸伸向美洲南部,伸向南大西洋,也連接南極地區。此外,當時的地球的南北平衡論,也加深了大家對此地的想像。他們認為南方若是沒有陸地或一大片群島,就沒法平衡北方陸地所有的重量,那地球豈不是會翻覆,因此南方應該會有一大片陸地才是。
  • 四、奎羅斯遠征的新發現:這位探險者在本書佔有很大的比重,過去的書籍著墨有限。他原是西班牙探險家門達尼亞的首席舵手,但之後的成就遠超過門達尼亞。1606 年,奎羅斯來到現今的萬那杜群島的恩德島。他堅信這片陸地是南方大陸的一部份,將其命名為「聖靈的南大洲」。在此,他還將整片大陸獻給基督教,組成聖靈騎士團。這島嶼的港口則取為「聖克魯斯」,並在河岸邊建造「新耶路撒冷」。在回程時,他來到新幾內亞的南部海岸。當時人認為,這裡與澳洲相連接。但奎羅斯在此水域航行了四星期,發現許多小島,因而判斷新幾內亞不是澳洲的一部份,也就不可能是南方大陸的任何一部份。
  • 五、塔斯曼證明澳洲與南方大陸不相連:1642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塔斯曼,由印度洋西南方的模里西斯出發,沿著印度洋低緯度地方航行,然後向東至太平洋,最後終於幾個月後見到陸地,命名為「范迪門之地」,以紀念巴達維亞總督,這塊今天稱之為塔斯馬尼亞,為澳洲唯一的島省。此行,他證明了被稱做「新荷蘭」的澳洲並非與南方大陸相連,而是一座島嶼。之後,繼續往東,船隊又看到南北走向的一片高地,他們沿著海岸線航行,最後因為當地土著的攻擊而急忙離去,最後未能仔細繞行,以至於錯認這片今天稱為紐西蘭的地方為南方大陸,遂取名為 Staten Landt(南方大陸)。當他回到巴達維亞後,製圖家與地理學家持保留態度,不認為這是南方大陸,因此以一個荷蘭行省來命名,改稱為「紐西蘭」。
  • 六、解開虛構島嶼之謎的庫克船長:1768 年,英國皇家海軍年輕軍官庫克奉命擔任船長帶隊出航,任務一是經由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到大溪地去觀察金星凌日;第二個任務則是從大溪地出發,往南去找尋南方大陸。1769 年 8 月,完成金星觀察任務後,他們前往塔斯曼發現的紐西蘭。10 月 6 日,船隊終於來到紐西蘭北島,庫克因仔細環繞北島與南島航行,繪製了相當清晰的紐西蘭的輪廓圖與海岸線。此外,他還明確畫出澳洲東部與北部樣貌,之後庫克將東北這塊稱為新南威爾斯州,取代了原先的新荷蘭名稱,由於這是第一次有人對此地有如此清晰的描繪,此行讓庫克船長一舉成名。他於 1771 年回到英國,這趟航行沒能讓他發現南方大陸,但也未能證明完全不存在,但此後,地理學家們也不再關注是否有塊南方大陸,庫克「完全拆除了所謂『大陸』這個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
1772 年地圖,北美西北部與早期歐洲人想像中的西北航道。(Source:Wikipedia

《太平洋的大歷史》當然不只談南太平洋的探險,書中也談到北太平洋「西北水道」的找尋過程,但篇幅明顯薄弱許多。這部分的探險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前面提到的《大探險家》進行補充。


由於約翰・鄧摩爾是以人物為主,按照時序將這些探險故事鉅細靡遺的攤開在讀者面前,讓大家感受到十六到十八世紀歐洲人對南太平洋的島嶼與大陸的迷思是如何產生及逐步破除,因此對於一些結構性的歷史變化就不太講究。像是為何十八世紀時的探險家會較十七世紀時人更能破除「南方大陸」的迷思,有兩個作者沒有細說的秘密,那就是經度與壞血病,唯有解決這兩個現實上的問題,才能大幅推動他們的航海計畫。


隨著經度與壞血病不再是問題後,這些開拓者的航行距離能較以往得以更遠,這說明了十八世紀末太平洋探索活動加快現象出現的動能。唯有明白這點,我們才能理解為何這時候的太平洋會成為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及法國等國恣意競逐的探險場域。


此外,由於本書是本歐洲人的南太平洋探險史,若嚴格用大歷史角度來看,可能還缺乏了地理、氣候、地殼、環境變遷的描述;甚至人的移動、殖民與帝國角逐的細節,關於這些較為全面性課題的探討,讀者可能就得找唐納德・弗里曼(Donald B. Freeman)的《太平洋史》The Pacific,2011 年出版)來看了。

文章資訊
作者 蔣竹山
刊登日期 2017-09-07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