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撈起!撈起!馬來西亞華人過年必吃的「撈生」

黃偉雯 2017-01-23
收藏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訂閱支持《故事》,一起灌溉臺灣的人文土壤!

撈生(用廣東話發音)又名「七彩撈生」,是把好幾樣食材放在一起,加上類似冬筍餅味道的餅乾,跟酸甜醬拌在一起,用筷子撈越高攪拌,代表今年會一路發。


在撈的過程中,福建人會喊著「發!發!發」,廣東人則是會說「撈起!撈起!撈起」,再搭配「飲勝」文化,過年熱鬧氣氛相當濃厚 。


撈生裡的材料每一種都有其吉祥含意:紅蘿蔔絲(象徵鴻運當頭)、生魚片(象徵年年有餘)、青木瓜絲(象徵青春永駐)、堅果、花生碎粒及餅乾脆片(象徵遍地黃金)、五香粉與胡椒粉(象徵五福臨門)、香油(象徵財源滾滾)、酸甜醬與酸桔汁(象徵甜甜蜜蜜)。


撈生裡的材料每一種都有其吉祥含意:紅蘿蔔絲(象徵鴻運當頭)、生魚片(象徵年年有餘)、青木瓜絲(象徵青春永駐)、堅果、花生碎粒及餅乾脆片(象徵遍地黃金)、五香粉與胡椒粉(象徵五福臨門)、香油(象徵財源滾滾)、酸甜醬與酸桔汁(象徵甜甜蜜蜜)。(Source)

有一些更「澎湃」的作法,會放入醃薑片、芒果乾等,讓撈生的材料更豐富。基本上就是把蔬菜類及生魚片清洗處理後擺盤,撒上花生片及脆片,再淋上香油跟醬汁,就可以用筷子熱熱鬧鬧的大「撈」一番了,撈得越熱烈今年就會越有好彩頭。


撈生是大年初七「人節」必吃的食物,相傳女媧娘娘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於是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西漢詞賦家東方朔在《占書》中提到:「歲正月一日占鶏,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如果當天氣候晴朗,對應的生物就會興旺,出入平安。


所以漢朝以後,初七人日開始成為節慶中的一環,至魏晉以降習俗活動漸多熱鬧。


而新馬一帶華人吃七彩撈生這個習俗就是從中國南方傳至當地,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代表的年節食品了。


在馬來西亞,一個完整的農曆新年是要從除夕一直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了以後,才算是完整的過完年。過去在東馬生活的經驗,讓我體驗了當地華人保存的傳統年味。


走春拜年,每個家庭會準備豐盛的年節零食與點心,工序不少的阿渣(Acar)配蝦片、半夜就起床現做現烤的餅乾,隨時等著來按門鈴的朋友來享用。寫書法、舞龍舞獅…這些漸漸在台灣的新年街頭看不到的活動,令人驚喜。


在馬來西亞跟著華人朋友一起過新年,讓習慣過完初三,就準備要收拾心情開工的我大開眼界呀!

用行動支持《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一起灌溉臺灣的人文土壤!
  •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故事》是全臺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歷史專門新媒體,擁有超過 50 萬社群追蹤者與年平均 500 萬網站瀏覽量,在輕視人文素養的時代,仍堅持專注於人文知識的傳播。
  •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故事》懷抱著知識走進生活的使命,透過有趣的文筆和切角,讓臺灣與世界的歷史進入大眾日常,已經累積超過 5000 篇深入淺出的歷史文章!
  •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在資訊爆炸破碎的時代,《故事》集結超過 100 位作者,以歷史人文的專業,提供理解世界的脈絡、探索議題的深度,帶領讀者在眾說紛紜中慢下來好好思辨。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17-01-23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