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傳統三大節慶之一的中秋節,每當中秋到來,台灣人習慣都要跟家人聚一聚,不管是一起吃月餅、剝柚子戴柚子帽、賞月之外,其中最為特殊屬於台灣的習慣就是烤肉了!
但你知道嗎?「中秋節就是要烤肉啊」這件事可能還不到三十年的歷史,最早將中秋節與烤肉劃上等號的可能也不是萬家香唷!
網路上盛傳,民國 71 年萬家香首先將醬油與當時正夯的烤肉結合,推出了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系列廣告,而隔年金蘭醬油也不甘示弱地推出,逐漸帶起中秋節就是要烤肉的氛圍,而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們,更是搭上烤肉風潮趁勢推出各種相關產品。
但其實讓我們把時間稍微往前倒帶一些,1981 年的《民生報》就曾提及:
「為增進中秋氣氛,該樂園(明德育樂園)將在中秋夜施放一百餘發五彩繽紛的煙火,並放映電影招待遊客。同時,園內並開放露營、烤肉、嬉水、遊樂等設備。」
我們可以從以上報導推測,烤肉一開始應該是屬於賞月的餘興節目,並且與露營中的營火晚會一起舉辦,雖然烤肉這風氣早已行之有年,但烤肉究竟是如何跟中秋節開始連結的呢?
1982 年《民生報》一篇名為〈烤肉賞月今年「流行」〉的報導就曾提到:
『新竹地區今年中秋賞月盛行烤肉,不但風景區到處烈火熊熊,有些不外出的人也在家中門口或陽台點起烤爐,煙霧濛濛,肉香撲鼻。在以往中秋節大都是吃月餅、柚子,一面談天、一面賞月,今年卻興起烤肉,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增加了朦矓美,但有人卻認為破壞皎潔的氣氛。』
這篇簡短的報導還附註,提到盛行烤肉的原因,『據說:今年中秋盛行烤肉,主要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轉為內銷,而新竹地區又是製造烤爐大本營。有人說:看不到明亮月光,也是經濟不景氣的副作用之一。』
但此報導屬於地方性的小趣聞,當初也只在新竹地區流傳。烤爐外銷不景氣也許是一個讓烤肉流行的起點,但是應不至於讓烤肉變成全台熱衷的活動。
到了 1983 年,開始有人在風景區以外的地方開始烤肉,就連台北市區的圓山、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地區,只要是空曠的地方開始都有人闔家來烤肉。
1986 年,因外銷不景氣,廠商轉而將烤肉用具內銷,並大量推廣,而各式各樣的烤肉用具的降價,再加上萬家香與金蘭醬油廣告的推波助瀾,都幫助了烤肉風氣的推廣。一般的小家庭花些小錢,只需花上幾百元採購烤肉網、木炭等,即可找塊空曠處,用磚頭或石頭搭建起臨時烤爐,就能享有全家和樂融融一起烤肉的樂趣,也因此較便宜的烤肉網取代了一般國外大型的 BBQ 烤爐,讓烤肉活動不再是有錢人的休閒娛樂。只要一網在手,每個家庭就可以享受烤肉之樂,這對於烤肉風氣的推廣著實有著顯著作用。
而 1992 年《經濟日報》有一篇名為〈消費型態改變 秋節禮品市場互有消長──月餅禮盒怕賣不出去業者紛賤價出售 烤肉用品需求大增生意興隆 炮竹應景銷量也成長〉的報導,可見當年烤肉風氣之盛。
而直到今日,二十多年前從小烤肉烤到大的年輕朋友們,現在也都陸續成為家長了,自然習慣每逢中秋就該來找親朋好友來烤肉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