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這塊土地與其文化價值。
原來,許多我們所熟知的近代西班牙藝術家,包括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畫家達利(Salvador Dalí)和女高音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都出生於加泰隆尼亞。不過,若要說有哪位藝術家堅決以「加泰隆尼亞人」自居,並且致力將畢生藝術成就和故鄉土地結合?或許下面這位音樂家要比起前面幾位,都來得有代表性。
他就是加泰隆尼亞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高中時的音樂課(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都會提到: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無意間在一家舊書店發現了巴哈失傳已久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因此讓這首重要的作品重見天日,這是他在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不過,這也只是他十四歲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而已。後來呢?
就如同那些二十世紀初期,受到戰火波及而無家可歸的藝術家一樣。卡薩爾斯在西班牙內戰爆發之後,為了反對獨裁統治的佛朗哥政權,不得不流亡國外(其實,他躲到距離加泰隆尼亞不遠的法國小鎮普拉德)。
為此,佛朗哥政權曾對卡薩爾斯展開全球通緝,表示要砍斷卡薩爾斯的雙手,讓他永遠無法演奏。當然,卡薩爾斯對這些威脅充耳不聞。從那時開始,他更加堅稱自己是「加泰隆尼亞人」。同時,他也展開了他演奏事業上的不合作運動,拒絕到那些認同佛朗哥政權的國家演出。
據說,卡薩爾斯隱居在普拉德的時候,曾要求當地旅館將頂樓鐘塔每天敲出的鐘聲,改成一首加泰隆尼亞民謠。如此一來,卡薩爾斯才能每天聽到來自故鄉的聲音。後來,這首名為《白鳥之歌 (El cant dels ocells)》的加泰隆尼亞聖誕歌曲,也出現在每一場卡薩爾斯的音樂會中,成為他無言的抗議。
看過娜塔莉.波曼主演的電影《第一夫人的秘密 (Jackie)》的讀者或許有印象,劇中賈姬在 1961 年的白宮音樂會上屏氣凝神地聆聽的,就是這首《白鳥之歌》。而上面的影片是當時白宮的現場錄音。
卡薩爾斯自 1938 年離開加泰隆尼亞,決定只要佛朗哥政權統治一天,就不回去。
在那之後,卡薩爾斯舉辦的每一場音樂會最後,都會固定演奏這首《白鳥之歌》。經過大提琴的改編演奏,這首聖誕歌曲也顯得蒼勁淒涼,彷彿訴說著對加泰隆尼亞的思念。他的音樂抗議行動,不只讓《白鳥之歌》成為足以代表加泰隆尼亞的音樂符號,也逐漸讓其他音樂家和聽眾認識了當時加泰隆尼亞的處境。
為了向卡薩爾斯致意,他隱居的法國小鎮普拉德後來成為世界著名音樂人和樂迷朝聖的場所,間接促使了普拉德音樂節(現在的卡薩爾斯音樂節)的誕生。除此之外,他的抗議行動也被當時的媒體塑造成音樂界的人權鬥士,讓卡薩爾斯獲得了幾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不過,僅僅一首聖誕歌曲,為什麼能為卡薩爾斯表達這麼深刻的政治訴求?
其實這首加泰隆尼亞傳統的聖誕歌曲《白鳥之歌》,唱得並不是什麼天地一沙鷗的淒涼,而是許多鳥兒用歌聲向上帝祝賀耶穌的降生:
老鷹在空中翱翔,唱著旋律:
「耶穌降生,於罪惡中拯救世人,並帶給我們快樂。」
麻雀回應:「今天是聖誕夜,適合歡呼的夜晚。」
金翅雀和黃雀也唱著:「這是何等的喜悅啊!」
除了這段歌詞提及的四種鳥類,整首曲子還出現了貓頭鷹、鶇、夜鶯、啄木鳥、蒙鳩、金絲雀、鴿子、杜鵑、燕子等各種鳥類。可見,「白鳥」並不是特定指某一種白色的鳥類(原文中也的確沒有提到白色)。筆者認為,中文時常稱這首曲子為《白鳥之歌》,或許僅是對《百鳥之歌》的誤譯約定俗成所致。[1]
於是,歌詞中鳥兒唱了什麼祝賀的話自然不是重點。卡薩爾斯之所以選擇《白鳥之歌》,或許源自於加泰隆尼亞人對於鳥類唱歌的想像。
1971 年十月,高齡 94 歲的卡薩爾斯獲贈象徵正義與自由的聯合國和平獎,並受邀到聯合國演出。當時的他發表了這段著名的演說:
......這首曲子叫做《白鳥之歌》。鳥兒在空中,總是唱著「Peace, Peace, Peace」的歌。這也是巴哈、貝多芬這些大師們最愛的音樂。它讓這首曲子如此美麗,也象徵著我的國家——加泰隆尼亞的精神。
或許對加泰隆尼亞人來說,鳥兒啾啾啾的狀聲詞就像是「Peace, Peace, Peace」,代表了人民對於和平的渴望,也象徵著屬於加泰隆尼亞自己的聲音。
可惜的是,卡薩爾斯在 1973 年於波多黎各病逝,而佛朗哥政權也在 1975 年宣告結束。為了和西班牙政府周旋,卡薩爾斯生前不曾回到加泰隆尼亞,僅用音樂傳達故鄉的精神。直到 1979 年,他的遺體才運回故鄉加泰隆尼亞安葬。
[Mr. Friday]
[1] 在中文裡,「白鳥」也有和平的象徵,和卡薩爾斯希望傳達的理想不謀而合。因此「白鳥 / 百鳥」的誤譯,或許也算是個美麗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