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結束後,現在留在讀者們腦海中的是不是只剩下黑啤熊讚呢?
當時臺灣隨處洋溢熱絡的觀賽氣氛,不過場上的亮點除了表現突出的臺灣隊之外,相信不少人也對擅長肉體外交(X)的荷蘭代表隊和他們橙色的泳褲留下深刻印象。
「你們今天會穿什麼?」
「那還用說嗎?橙色戰袍啊(甜笑)」
說到荷蘭,不得不談談這個國家對於橙色的迷戀。
我們曾經聊過胡蘿蔔原本是紫色或黃色,現在常見的橙色品種其實是由荷蘭改造而成;而荷蘭對於橙色獨特的情感,最初竟是來自荷蘭「國父」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 (荷蘭語:Willem, Prins van Oranje),其中「奧蘭治」的直譯正是橙色。
#冷知識 1428 我到底吃了什麼?「紅蘿蔔」根本不是蘿蔔,原本也不是紅色!
小國獨立,十分不易,為了紀念威廉一世帶領荷蘭脫離西班牙統治,數百年來,荷蘭人熱烈擁抱橙色,可以說,橙色對於荷蘭而言,象徵了獨立、自由,更代表來自國家和皇室的榮耀感。
這股歷久不衰的熱愛,不只促使荷蘭人選擇培育橙色的胡蘿蔔,在大航海時代,橙色風暴更是隨著船隊一路吹到美洲,並且登上了紐約。
西元 1624 年(沒錯,和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殖民臺灣同一年),荷蘭人在曼哈頓南端(Lower Manhattan)建立了官方貿易據點,隔兩年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荷蘭語:NieuwAmsterdam),開啟歐洲人在美洲長久的貿易往來。
只是成就點才剛埋好不久,西元 1664 年,英國人就爆「橙」成功,荷蘭只能將新阿姆斯特丹拱手讓給英國。而英國人為了紀念當時的「約克公爵」(Duke of York),隨後將新阿姆斯特丹命名為「New York」。
你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並沒有!
不甘心的荷蘭人在 1673 年捲土重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踏著百老匯大道(Broadway),眼看就能從英國人手中重新奪回紐約,因此歡欣鼓舞的將 New York 改名為「New Orange」,全新的「橙子」榮耀誕生!
可惜勝利的喜悅維持不到短短一年,同時開闢眾多戰場的荷蘭,沒有餘力守住大橙子。
西元 1674 年,兩個國家,以一張紙、一個協議,將這座城市和名字,由荷蘭轉移給英國,於是「大橙子」短暫來到英國人手中,變回了紐約市,卻也因著美國的獨立意識萌芽,成為一系列革命活動與戰爭的舞台。直到西元 1783 年,隨著最後一艘英國船撤離,紐約市終於成為當時全新的國家──美國的一部分。
儘管威廉一世遺留的橙色並未在當時的「新大陸」留下長久足跡,但是今天的紐約市市旗,仍然以一部分的橙色條紋默默紀念這段曇花一現的往事;當年以歐洲阿姆斯特丹為藍圖規劃的運河和街道,現在則是以華爾街(Wall Street,原本是北城牆所在地)、百老匯街(Broad Street,原本是水道)等名字活躍於世界。
即使脫離了西班牙、也遠離了大航海時代和戰場,相信荷蘭也會持續在世界各地的運動賽事以及每年一度的國王節盛會裡,激昂的歌頌「橙色最讚」(Oranje boven)吧!
- 1.《色彩的履歷書》,2017,本事出版
2. Wikipedia:紐約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