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三十一號: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中國風的音樂是從哪來的

收藏

這個世紀初,華語歌壇開始流行起所謂的「中國風」。以國樂器作為伴奏,並且搭配典雅歌詞的創作大為興盛。當然,周杰倫和方文山並不是率先透過「中國風」賺進大把鈔票的音樂人。在西方,許多歌手或作曲家都曾經在音樂中,展現對東方世界的好奇。


像是下面這首相當有名的歌曲,就是告訴你「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真的有搞頭!


這是Carl Douglas非常經典的《Kung Fu Fighting》。這首由老外演唱的「中國風」歌曲,除了在歌詞中傳達「少林功夫好耶~」之外,在西元 1974 年可是當時最熱門的迪斯可金曲。至於在近年,電影《功夫熊貓》、甚至是周星馳的《功夫》當中,也都曾經使用這首歌曲作為主題曲或是配樂。然而說穿了,這首歌之所以帶有「中國風」,只是因為裡面不斷地反覆「東方小樂句(Oriental riff)」。


所謂的「東方小樂句」,就是在《Kung Fu Fighting》裡面一直出現的「Re Re Re Re Do Do La La Do」這段旋律。回想一下,你一定不只在這首歌當中聽過這段旋律,因為它已經出現在流行文化當中,各種代表「東方」的橋段當中。不論戲劇、歌曲,甚至卡通動畫,只要出現這段「東方小樂句」,不用練詠春拳、不用搬青花瓷,直接能夠讓人聯想到中國。到底,這九個音有什麼魔力?它又是從哪來的呢?


Asian_Riff_Accurate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九個音(其實只有三個)雖然正好符合了中國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Mi-So-La-Do-Re),然而,最早寫下「東方小樂句」的,並不是中國人。目前對這段旋律最早的紀載,來自於1847年的一齣美國雜耍劇《阿拉丁神燈與大中國奇觀(The Grand Chinese Spectacle of Aladdin or The Wonderful Lamp)》。


阿拉丁?是的,你沒有看錯。這齣看起來像是張飛打岳飛的劇名,倒不是重點;而是裡面的一段「阿拉丁快步舞」中,就出現了類似「東方小樂句」的旋律。雖然,也沒有證據能證明這齣戲劇的配樂者──Thomas Comer,就是寫下「東方小樂句」的創始者,不過,這個年代正好恰逢美國加州的淘金熱。在大量中國移民湧入美國的狀況下,配樂家開始思考如何透過簡單的旋律,就能在演出中直接點出中國人的特色。結果,「東方小樂句」就成了配樂市場上的最愛。
 

早期的卡通中,若是碰到對於中國的描寫,幾乎都會出現「東方小樂句」。(請聽影片0:40處)

然而,三人成虎加上以訛傳訛,讓許多西方人相信「東方小樂句」真的源自於東方。就連鼎鼎大名的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也曾經在西元 1957 年的音樂會演講當中,稱呼這段旋律為「古老的中國音樂」。(請聽影片7:00處)


而除了戲劇配樂之外,「東方小樂句」甚至也出現在正規的音樂創作當中,用來作為中國人的描述。例如英國作曲家柯特比相當有名的《波斯市場》,音樂中,美麗的波斯公主遊行喧鬧嘈雜的波斯市場,隊伍中除了隨從和雜耍演出之外,還有來自東方的使節。只可惜 S.H.E 改編的《波斯貓》並沒有保留這樣的特色。(請聽影片3:42處)
 

結果說了半天,「東方小樂句」和東方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段旋律只是西方世界對於中國音樂的想像,有時更被延伸使用,拿來描述日本、泰國等東方國度。因此,就曾經有人表示:

 

這九個音,只是西方人對於中國音樂的滑稽模仿。(It's just a caricature of how Westerners think Chinese music should sound.)

相同的例子,還有由美國政治家兼音樂家的Sol Bloom在 1893 年的芝加哥世博期間,而寫下的《開羅大道的貧窮村姑》。由於這首歌曲開頭的旋律很像阿拉伯的吹蛇人音樂,因此後來也常被當作卡通或戲劇的配樂,成為著名的「阿拉伯旋律」。


你可能會覺得,位在埃及的開羅和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差的實在有點遠了,不過這段音樂乍聽之下,竟然如此的「理所當然」。


當這類旋律被轉化為聽覺上的符號,它代表的是時代和文化中的差異和想像。你還能用耳朵,發現其他類似的例子嗎?我是#Mr. Friday【冷知識週刊】,我們下週見!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5-09-19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中國 音樂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