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三十七號:狐臭跟狐狸有什麼關係?

收藏

臺灣的氣候時常忽冷忽熱,對於不太會看天氣來穿衣服的人來說實在是很困擾阿,有時穿得太厚出門把自己熱得半死,關在厚外套裡面又悶又熱讓人好崩潰


崩潰

如果碰巧又是「汗人」體質,夏天可能也常常就像掉到水裡面一樣全身溼答答的。


流汗這檔事,如果是香汗淋漓可能還不那麼令人煩惱,偏偏如果遇上自己是「狐臭」體質,那可就讓人更加崩潰了。


到底為什麼叫做狐臭?而不稱作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臭呢??


我不是狐臭,是綺夢的香氣。
我不是狐臭,是綺夢的香氣。

在了解為什麼會叫做狐臭之前,我們先得了解古代中國人對於疾病的想像和我們現在並不太相同,當時狐臭被認為是種會傳染的疾病,在隋代太醫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中就提到:


「人腋下臭,如蔥豉之氣者,亦言詔狐狸之氣者,故謂之狐臭。
此皆血氣不和,蘊積故氣臭。」


在同本書的小兒雜病諸候六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對狐臭的記載:


「人有血氣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氣,謂之狐臭。而此氣能染易著於人。
小兒多是乳養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兒。」


狐臭這種臭氣,是很容易沾染到別人身上,使其他人也患病,特別是如果患有狐臭的奶媽很容易在餵奶時候,因為小孩很接近自己的腋下而被傳染狐臭。

 

說到這,可能你會覺得奇怪,怎麼會一種病有兩種病因呢?


這是因為在隋唐時期中國的醫學概念就演變出「一病多源」的概念,也就是說一種病不會只有單一病因,例如說「狐臭」這種病除了會被奶媽傳染以外,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也寫到:


「有天生胡臭者,為人所染胡臭者,天生臭者難治,為人染者易治。」


也就是說,狐臭這種病被奶媽傳染還好治,但如果是天生就有狐臭的話,那你糟糕了!眼尖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不是狐臭嗎?怎麼會筆誤寫成胡臭了,難不成編輯都沒校稿?


其實根據歷史學者陳寅恪的考證與研究,在他寫的〈胡臭與狐臭〉這篇文章中,因為他去了一趟歐美國家考察後,發現西洋人普遍身上有「狐臭」,但這些人未必像前面一書所提到的身體血氣不和。因此,他繼續考證發現從隋到宋這段時期的醫書,像是《本草綱目》、《千金方》這些大多使用「胡臭」來形容腋下有難聞氣味這種疾病,很明顯的是在講當時到中土的這些西胡人身上往往有一種特殊胡人臭味。


此外,他在文章中還舉了另外兩本書中的案例,一個是唐朝的女舞伎,雖然很有姿色但卻有著慍羝(ㄩㄣˋ ㄉ一/yun4 di1)(也就是腋下有氣味),當時擔任舞伎一職的人大多是胡人或具有湖人血統;另一個案例則是五代的一位叫做李珣的波斯混血詩人,雖然他寫詩寫得很好,但卻因為「胡臭」所以常常被欺負,甚至還被朋友寫了首詩笑他:


 「異域從來不亂常,李波斯強學文章,假饒折得東堂桂,胡臭熏來也不香。」


到底是怎麼樣的朋友阿……

總之,陳寅恪在這篇文章中認為,胡臭原本是胡人專屬的疾病,但是從魏晉南北朝之後,胡漢通婚愈來愈普及的情況下,漢人漸漸有了胡人血統也遺傳了「胡臭」,但是漢人的疾病怎麼可以「胡」臭來形容呢?這樣不符合現實啊!


所以剛剛前面醫書提到的「人腋下臭,亦言詔狐狸之氣者」也就慢慢成了這種腋味的代稱囉。


當然到了現代,我們很清楚知道狐臭並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原因是腋下一種叫做頂漿腺的腺體分泌過度旺盛和微生物交互作用下而散發出的氣味囉,使用止汗劑就能很有效的克制這種氣味,不過止汗劑有時候的味道也是讓人滿難以招架就是了……

參考資料
  1. 陳寅恪,《寒柳堂集》,北京:三聯出版,2002。
  2. 林富士,《疾病的歷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1。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6-03-18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