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四十四號:為什麼臺灣的港式燒臘店這麼多?

各位讀者大家好,不知道大家吃過晚餐或宵夜了沒呢?


燒臘店在今日的臺灣各地已經十分常見,幾乎是陪伴許多人成長的食物記憶之一。相信對各位讀者來說,來個叉燒飯、鴨腿飯、燒肉飯,或是三寶飯解決午餐或晚餐是稀鬆平常不過的事,小編自己就非常喜愛燒臘,學生時代曾經每天吃燒臘連續吃好幾週都不會膩。


但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臺灣會有這麼多燒臘店呢?每間名燒臘店背後的香港師傅,又是在什麼因緣際會下來到臺灣開店的呢?


小編的母親過去曾經和香港師傅,一起在臺北市的八德路與臺視附近區塊,合開港式餐廳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剛好前陣子小編和母親話當年,才知道為什麼當初會有那麼多香港師傅從離鄉背井來到臺灣打拚。


除了零落的香港燒臘師傅,因為嫁娶臺灣人,而零散地來到臺灣開店單打獨鬥之外,臺灣還有系統性的從香港招募燒臘師傅來臺,而這件事就要從七〇年代末、與八〇年代初說起。


當時新東陽(對,就是在羅斯福路臺大校門口對面賣著肉乾與肉鬆的新東陽)發現,比起燒味文化已經發展到鼎盛的香港而言,距離相近的臺灣與台灣民眾們,還對燒臘這美味一知半解,因此大量從香港招募了燒臘師傅來到臺灣新東陽公司,不只在新東陽門市賣起燒臘便當,也提供了燒臘禮盒或是祭拜、牲禮等級的燒臘。


沒想到因此大受好評,前幾批受到新東陽聘請的師傅們紛紛在僱傭契約到期之後離開老東家,萌生了在臺北市自己開店的念頭,但受到外國人沒有工作簽證又不想貿然打黑工的限制,許多燒臘師傅便找了在臺台灣認識的朋友一起合伙開店,或是聘請臺灣人作為代理人,處理店面租賃及開店的大小事宜。這才讓許許多多的臺灣人不止發現燒臘這飲食文化如此美味,還想到了一起發財的好點子。


就這樣,燒臘店在臺北市有如雨後春筍一間間開啟,這些香港師傅們也趁著休假的機會,回到香港繼續招兵買馬,尋找以前的舊同事、或有好手藝的親朋好友們,一個拉著一個繼續前仆後繼來臺灣開店。


隨著時間幾年過去,臺北市的燒臘市場漸趨飽和,燒臘師傅們一個個開始到其他縣市開店,就這樣幾乎全臺灣都可以看到燒臘店的蹤跡了。


在介紹完燒臘店最初在臺灣蓬勃發展的契機之後,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發現燒臘店會有的另一個有趣現象:香港師傅們(這現象在小編吃燒臘這麼多年的經驗中,只有在香港師傅身上發現到過)在切燒臘時,每切幾刀燒味就要吆喝幾聲,順便把手中尺寸碩大的菜刀把玩轉耍幾圈,用刀背拍打尺寸同樣驚人的砧板,最後再將菜刀用力嵌入砧板中。


香港師傅們會這樣做同樣是有特殊原因的:過去燒臘師傅們在當學徒的時候,學藝的燒臘店多半都位於同一個區塊,許多甚至就在同一條街或同一條巷子(類似的情況在臺灣也有,約莫是中和華新街都賣緬甸、越南、泰國料理的概念)彼此搶著對方的生意(或是用換句話說,一起把餅做大)。


許多店家為了搶對方生意,以及證明或炫耀自己的燒臘店生意很好,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切燒臘的師傅便會大聲吆喝,以及大聲拍打砧板來吸引客人注意。


這個傳統就這樣,跟著遠渡重洋的香港燒臘師傅們一起落腳臺灣了。


今天的冷知識就介紹到這裡了,不知道各位讀者最喜歡的燒臘店菜餚是什麼呢(以小編愛吃又有天秤座的選擇焦慮症來說,三寶飯具備什麼都有一點的特性常坐冠軍寶座數年)?


明天的午餐或晚餐就決定吃各位最愛的燒臘口味吧~


各位讀者不妨也去問問,街尾巷口的燒臘店中的香港師傅,當初是為什麼因緣際會來到臺灣的~或許是前幾批受到新東陽招聘的師父,也可能是一個拉一個來到臺灣開店尋一桶金,也可能是愛臺灣到無法離開了。


依照小編愛看電影又愛吃燒臘的人生不歸路來看,這個時刻最應該介紹的就是港片「雞同鴨講」了,這部電影不止完整敘述了燒臘店的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在面臨新舊世代、不同的管理經營模式的世代交替下,要怎麼樣才能在生意場中存活下去的人生哲學。十足有笑有淚的甘草小人物時代劇,在這裡也推薦給各位讀者欣賞。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6-05-2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