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六十二號:誰才是管最寬的城隍?

收藏

眾所皆知,「城隍」掌管陰間的地方事務,是陰間的地方官。


一般來說,只要是建有城池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一座陰間的城隍廟和陽間的政府(衙門)互相照看。身處陽間的地方官員在正式上任前,也都要到當地的城隍廟拜個碼頭,請求城隍爺協助陽間的地方事務。


city_deity
城隍爺

故事說到這裡,先給各位讀者一個小測驗。


我們熟知的「天上聖母」媽祖本名是林默娘,但是「城隍爺」叫做什麼名字呢?


……想不到欸~


多數的讀者,可能都不知道城隍爺的名字吧?這是因為城隍信仰原本單純只是針對「城」的信仰,祭祀也只有築土壇,並無神像的配置。但從宋代以後,城隍慢慢從地方信仰轉為國家主導的信仰;到了明清時期,更逐漸轉為每個城市的陰間地方官員,成了陰間的官職


因此,依照不同地區,有些城隍是當地的名人雅士,有些城隍則曾經擔任地方官員。是故,各地的城隍爺也就有不同的姓名。像是基隆護國城隍廟內祭祀的城隍爺,相傳是清代曾任通判的包容,因為任內積勞成疾而亡,因此被冊封為城隍一職。


基隆護國城隍廟
基隆護國城隍廟

總之,城隍信仰在歷史逐漸演變後,就像陽間的地方行政事務有省長、縣長、市長等區分,也產生了都(府、省)城隍州城隍、縣城隍等位階的差別。


說到這裡,臺灣位階最高的城隍到底是哪一位呢?這個問題有個有趣的小爭議。


說法一:1669 年,鄭氏王朝最早的官建承天府城隍廟(今台南台灣府城隍廟)


承天府城隍廟
承天府城隍廟

說法二:1747 年興建的淡水廳城隍廟(今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城隍廟前牌樓
新竹城隍廟前牌樓

說法三:1947 年戰後重新落成的臺灣省城隍廟


台灣省城隍廟
臺灣省城隍廟

之所以會有三種說法,其實正是反映了在臺灣歷史上,政治中心由南到北的轉換。臺灣府城隍廟是最早的官建城隍廟,因此,起初確實是臺灣位階最高的陰間行政長官。但到了 1891 年,由於清朝政府基於星象卦算,認為臺灣將發生大災難,在新竹當地人士推舉之下,決定在新竹城隍廟舉辦消災法會。


法會結束後,因為庇蔭地方有功,新竹城隍也被光緒皇帝正式敕封為「都城隍」,成為當時臺灣位階最高的城隍。其後,臺灣的政治中心又逐漸移到臺北。雖然臺北城內早有因臺北府從淡水廳分治後而設立的「臺北府城隍廟」,但是並沒有像新竹都城隍廟那樣,受到官方的正式敕封。


戰後,由於原有的臺北府城隍廟在日治時期時被總督府拆毀,神像移去松山祭祀,成為我們今天所見的松山臺北府城隍廟(松山昭明廟)。不過,在 1947 年,府城隍爺的信眾還是在城隍廟原址(臺北武昌街)重建了新的「臺灣省城隍廟」,以作為一省之都的城隍廟。較為特別的是,因為戰後不再有官方冊封的城隍廟,這座省城隍廟和前面兩座官祀的城隍廟不同,和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皆屬於民祀的城隍廟。

 
台北府城隍廟(松山昭明廟)
臺北府城隍廟(松山昭明廟)

直到今天,因為城隍不再是由官方進行敕封確立地位,也產生了這三處城隍廟到底誰位階最高的爭議。但是不管如何,只要心誠則靈,城隍爺一定會保佑你的啦!


以上是本週的冷知識週刊!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6-10-22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