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飲冰室茶集每年都有徵文比賽,每次舉辦都吸引了許多人來比賽。除了認真的文學創作以外,每年的活動也都吸引了許多惡搞有趣的作品來參與比賽。
我們先來看幾首作品。
除了徵文活動以外,飲冰室茶集的包裝上上也會出現知名作人,例如:許悔之、鯨向海、羅毓嘉、楊佳嫻等人的作品。
飲冰室茶集的這個名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其實,飲冰室茶集跟我們歷史課本當中一定會認識到的梁啟超很有關係唷。沒錯,就是和光緒皇帝以及康有為一起推動戊戌變法的那個梁啟超。
1898 年戊戌變法失敗後,眼見局勢不利的梁啟超逃到天津的日本大使館後便亡命日本,一直到 1911 年才再次回到大清國內。
1899 年 8 月 6 日(己亥年七月一日),梁啟超在他所創辦的《清議報》上以「飲冰室自由書」為題目開設專欄,在序中提到了「飲冰室」一名的由來。
「飲冰室」的典故則是來自《莊子》。《莊子》的〈人間世〉中的: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
(早上皇帝丟了個燙手山芋給我,QQ 如我只想喝冰水消消內心的焦火,哎!)
意思就是為人臣子,早上才受命於君,深怕自身德行不足,未能成事,因此心焦如焚,晚上想以喝冰水來解除內心的焦灼。梁啟超以此典故表達了自己對國事的誠惶誠恐與焦慮。
雖然憂國憂民的梁啟超很早就決定要將書房命名為「飲冰室」,但實際上他尚未有屬於自己的「飲冰室」。不過,他還是以飲冰室主人自居;除了飲冰室主人以外,他也會用飲冰子作為筆名。
1902 年,梁啟超以書房名稱為名,自己編選了《飲冰室文集》。而《飲冰室文集》在很久很久以後也成為飲冰室茶集的典故。
1914 年,梁啟超在天津定居。他在天津義大利租界的馬可波羅路(今天津民族路)旁買了一塊空地,蓋了自己設計的磚木結構西式兩層小樓。
1924 年,他又在隔壁建了書齋「飲冰室」,從此「飲冰室」才從抽象的字詞轉為具體的建築。「飲冰室」是中西合璧的淺灰色二層小洋樓,融合了義大利式穹頂和中國天圓地方的建築理念。以三個半圓形連續門洞作為主要出入口。
梁啓超個人後期的著述都是在於「飲冰室」完成。除此之外,當初蔡鄂在護國軍起義之前,也曾到「飲冰室」來找梁啟超商討國事。
梁啟超逝世以後,其友人林志鈞以《飲冰室文集》和遺稿為基礎,歷經長年努力,在 1932 年編成了《飲冰室合集》。
而梁啟超除了政治家的身分以外,也是個作家。在文學方面也有所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都有作品。其中,以散文影響最深最廣,他所倡導的新文體運動是近代文學史當中重要的改良運動之一,新文體運動的代表作是《少年中國說》。
飲冰室茶集名稱的由來,正是源自於飲冰室主人──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而梁啟超文學家的身分,影響了飲冰室茶集的品牌定位,選擇用「以詩歌和春光佐茶」作為其經典的 Slogan。
最後,飲冰室主人是梁啟超;飲冰室茶集的主人是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