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傳說是這樣的: 1717 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拜訪巴黎。當他騎馬走過擁擠的街道時,一個女人不小心滑倒,在他的馬前滑了一跤,頓時裙襬飛揚,她兩腿間的春光沒有任何遮掩,就這麼赤裸地呈在沙皇的面前。沙皇帶著愉悅的眼光看著女人困窘的模樣,事後在回憶錄幽默地寫道「喔,天堂之門開啟了!」
沙皇就這麼好運,剛好碰到了一個跌倒又沒穿內褲的女人嗎?非也,巴黎可不只有她下面光溜溜的。這一跤要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十八世紀最時髦的城市,女人是不穿內褲的。事實上,不只是法國,整個西方世界幾乎都是如此。
她們有內衣,嗯……更確切的名詞應該是束腹,各式各樣用來雕塑女性身形、穿脫極度不方便的束腹(通常束腹的繫帶都在背後,無論要繫上或解開都需要女僕或丈夫幫忙),也有用來阻隔幾乎不洗澡的身體與外衣的襯衣存在,但是沒有內褲。
說到沒有內褲,不得不順帶提一下另一個有趣的事情。如果你曾經穿越到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附身到貴族女性上穿過禮服,或者在復古的嘉年華穿過她們的禮服,總之只要穿過她們的禮服,你就會知道它有多麼厚重,穿脫是多麼麻煩。然而人有三急,尿意來了可等不及,既沒時間給你慢慢脫衣服,穿著禮服要蹲下來解決又很困難,這時該怎麼辦呢?登登登登登(哆啦 A 夢從四次元口袋拿出道具的音效),Bourdaloue 就是你需要的東西啦!
Bourdaloue是一種精美的尿壺,據說名稱來自一位十七世紀的著名牧師── Louis Bourdaloue,因為牧師的佈道經常太過冗長,人們在無法起身方便的情況下,需要帶著尿壺才能夠撐到結束,因此得名。橢圓形、一頭壺嘴一頭手把的設計,加上不大的尺寸,讓婦女們可以輕鬆拿在手上,一手掀起裙子,一手就拿著 Bourdaloue 方便。不管是站著尿或半蹲著尿,都可以輕鬆解決,真是天才的發明啊!
好的回來正題,為什麼他們不穿內褲?與我們為了衛生穿著內褲的觀念相反,當時女性沒有在私處覆蓋衣物也是為了衛生。前文有稍微提到,因為當時歐洲缺乏洗澡的習慣,我們習以為常的每天沐浴換衣,在當時即使是貴婦名媛也做不到。在這樣的衛生條件下,穿一條不怎麼換洗的布料在那地方,確實不會比什麼都不穿來得衛生。(可能也只是她們沒想到要在那裡放塊布而已,下空也是滿舒服的嘛。)
有趣的是,最早開始穿內褲的一群女性據說並非自願,是因為法律規定而不得不穿。 1727 年,一位芭蕾舞者上台表演,在完成漂亮的轉圈後,一個抬腿使得她的裙子被舞台佈景勾住了!她的大走光引發觀眾哄堂大笑,也使得巴黎通過了一項規定:「女演員或舞女,不著內褲不得登臺表演。」不過說是內褲,那時被稱為 drawers 的內褲看起來更像長一點的短褲,只差在為了如廁方便而沒有縫合的檔部而已。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內褲的流行才真正開始。早期的女性解放運動呼籲婦女走出家裡,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與工作。其中包括了脫下那身長及地板的裙子,換穿方便行動的及膝裙。此舉當然地影響了內褲的普及──少了長裙的保護與遮掩,她們更需要它了。
之後還有兩件事情也加速了內褲的流行:鬆緊帶的出現與自行車熱潮。鬆緊帶的開發取代了之前在使用上不方便的束帶, 1890 年代的自行車熱潮更加速結束了婦女的「下空」狀態。自行車自巴黎興起,成為時尚的運動,婦女為了騎車不得不換上褲子,自然也有了穿內褲的需求。當時的《紐約太陽報》提到,巴黎婦女騎車時穿的燈籠褲,在其他公眾場合也流行起來:「她們非常喜歡這種很隨便,穿起來很方便的衣服。」
至於內褲是如何從 drawers 那看起來像是阿嬤內褲的樣式(而且下面還有一個洞),演變到現在的 panties ,三角褲、低腰褲、丁字褲、C 字褲等等等,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 Zacks, Richard. An underground education : the unauthorized and outrageous supplement to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 knew about art, sex, business, crime, science,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of human knowledge. New York: Doubleday,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