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EP2 魔法學校在台灣

臺灣吧 2015-11-14
收藏

眾所皆知,「學校」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脫離家庭教育,邁向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學生按部就班學習知識,並定期通過試驗,最後取得學歷文憑。有學生在畢業後,朝向更高層級的學校就讀,也有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求得溫飽。類似情況幾乎可以說是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共同記憶。


然而,這些我們今日再熟悉不過的一切,在日本人一開始推動近代教育時卻困難重重。活在清朝統治底下的民眾並沒有符合近代意義的「學校」可以就讀。當時讀書識字的動機相當簡單,就是記帳、管帳或看懂土地契約,確保買賣交易不要吃虧,並沒有太大的雄心壯志;一般人父母要讓子弟唸書,則會把送小孩送去私人設立的書房讀書識字,跟著老師一起念著「人之初,性本善……」,如此學習三、五年後再外出工作,只要可達到「略識之無」的程度就已足夠應付生活所需。


1895年日本人來了以後,為了統治的需要,希望台灣人能夠學習他們制定的必要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台灣人學習「國語」(日語),「公學校」因而誕生。台灣總督府最初於芝山岩設立的學校,當時學務部長伊澤修二還打算給招募的學生「薪水」(或說零用金),獎勵他們來校上課,更邀請台灣的士紳來到學校參訪,希望透過他們到訪,提高一般民眾對公學校的認識。


1900年3月,吳德功與其他人受總督府邀請到國語學校觀賞由畢業生進行的化學反應實驗。他回憶當天看到化學實驗的印象:「初以水化藥水,隨變五色,璇用藥放少許,將原料收聚,水仍白色,惟黑水不能再白。再以空氣使入器中,水噴如細雨。尋以白糖和硫酸水,又以藥水滴一點,其火自燃。……」或許是吳冷靜過人,在吳的日記中沒有透露出他的感想,但從其他人的類似情況記載來看,多數人對此簡直是「震撼再震撼」!如同哈利波特第一次來到霍格華滋學校那樣地「驚奇」。對他們來說,學校就是一個充滿魔法的地方,這樣的課程,是接受四書五經傳統私塾教育的他們所無法獲得的知識。


然而,如吳德功如此幸運能夠參觀表演的台灣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的「等級」不夠高,當然看不到總督府精心設計的表演。許多家長對於要讓小孩子上學去仍舊充滿了不安與疑惑,因為送他們去上課就代表少了一個幫忙家務或農事的幫手,去學校可以上什麼?大多數家長也是「莫宰羊」,就如同德思禮一家人不知道哈利波特去那古怪的地方做什麼一樣令人不解。


因此,為了避免拒絕上學成為一種「流行」,總督府只好要求老師挨家挨戶去拜訪已到合適年齡上課的學生,甚至要求街庄社長一同幫忙,還把地方上的有錢人安排成「學務委員」,出錢出力找學生,找學生的過程中彷彿就是一場學校與父母親之間的「學生」爭奪戰。不僅如此,學校還設計了一定的漢學課程,降低民眾的疑慮,並新增以往書房不會有的算術、唱歌、縫紉與體操課程。學校也舉行家長會或父兄會,讓監護人看一看學校究竟在耍什麼把戲?舉行會議的當天,學校往往也要求學生表演或進行成果展示,替學校在父母面前揚眉吐氣一番。


台灣公學校定期舉辦學藝會、運動會,除了學生,學校也會邀請家長、地方士紳與官員一同參與,營造出共同參與的氣氛。本圖為1920年代台中州大甲郡梧棲公學校所舉行的學藝會」(作者自藏)
台灣公學校定期舉辦學藝會、運動會,除了學生,學校也會邀請家長、地方士紳與官員一同參與,營造出共同參與的氣氛。本圖為1920年代台中州大甲郡梧棲公學校所舉行的學藝會。(作者自藏)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公學校開始得到家長的認同,在畢業生開始多了以後,反對子女就讀的阻力也開始縮小。透過讀書,學生也有可能學到以往不同的知識,學校甚至也招收女學生,拉近了男生與女生的距離,台北最富裕的大稻埕地方甚至設立了女子公學校(今日的台北市大同區蓬萊國民小學)。想要就讀公學校的學生在1910年代多了起來。只有到學校去唸書,榮恩才會認識妙麗,哈利波特也才能認識金妮。雖然有時候學校上課時間和傳統作息不太一樣,但只要稍微和老師「溝通」一下,多數老師對於缺課都可以忍受,有時候還會技術性全校停課一天。


除了公學校外,台灣當時還有提供給日人就讀的小學校,這是專供日治時期「天龍人」,也就是日本人子弟就讀所設。但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因為日本人不多,無法單獨設立小學校,總督府只好在部分公學校內設立小學科或直接讓日人就讀。在1920年代總督府實施共學制度後,少部份等級比較高的台灣人也開始就讀小學校,多數台灣人就讀的仍是公學校。


學校有男有女,對當時多數人來說,學校是首次接觸親人以外異性的管道。圖為1928年台中州大甲郡梧棲公學校國語補習科第一屆結業班合照。(作者自藏)
學校有男有女,對當時多數人來說,學校是首次接觸親人以外異性的管道。圖為1928年台中州大甲郡梧棲公學校國語補習科第一屆結業班合照。(作者自藏)

儘管公學校的就學率直到1930年代才突破三成,但在1910年代後,就學人數每年都能穩定成長。隨著畢業生增加,公學校的學歷也開始被一些行業看做事任用的最低條件。沒有公學校畢業,開始越來越難找工作,魔法學校不再神奇。隨著畢業生增加,只有公學校畢業也開始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只是一個最低的門檻。隨著日本帝國教育體制的改變,公學校在1941年改稱為國民學校,但在學制上與以往沒有太大差異。


如果要票選台灣歷史上在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重要變革,我想近代學校最起碼有入圍的資格,因為除了授課內容外,學校的制度、上課的方式,從引進到現在沒有太大變化,可見那平凡中的不平凡。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套制度運行超過百年沒有什麼改革,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延伸閱讀: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東村出版)
文章資訊
作者 臺灣吧
作者 李鎧揚
刊登日期 2015-11-1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