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吧EP2】 色彩魔術師──廖繼春

臺灣吧 2014-12-15

1947 年春天,45 歲的廖繼春陷入深沉的苦痛。三月,長年對廖繼春多所照顧的林茂生,以及廖繼春引為知己的畫友陳澄波,先後自島嶼上消失。不,不只是島嶼;林茂生、陳澄波,還有好多其他正值青壯年的秀異分子,就此從人世間消失。


噩耗傳來,一連幾天,悲傷的廖繼春不眠也不食;即使是向來不離手的畫筆,也好一段時日不去碰。


在往後的歲月裡,廖繼春的學生對他的評語,大多不離「個性溫和」、「與人無爭」或是「沉默寡言」等等,彷彿在風格獨具的繪畫之外,其處事並無鮮明之處。然而,他並非一直都是如此。至少,在廖繼春自日返臺的那段時光,只要好友陳澄波到訪,兩人往往侃侃大聊到深夜,乃至高分貝的論辯;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甫結束的那些日子,作為臺南一中(戰前的臺南州立第二中學)唯一的臺籍教員,他自覺有義務保護校產,漏夜在教職員宿舍門前貼上寫有「臺南一中公產」的字條,以防屬於學校的屋舍為乍到之人的草繩一拉、粉筆一畫,便成了不勞而獲者可發的「光復財」。


倘若將時空往回推溯,回到廖繼春與陳澄波一同求學的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我們將看到形影更為生動的青年畫家。圖畫師範科成立於 1906 年,是比東京美術學校其他學科(日本畫、美術工藝、雕刻、漆工等科)相對晚出的學科,卻是培育基礎美術教育人才的堅實搖籃。


廖繼春在戰後編寫的美術課本。
廖繼春在戰後編寫的美術課本。(照片來源︰典藏臺灣)

1902 年出於臺中豐原圳寮的廖繼春,自葫蘆墩公學校(1922 年改稱豐原公學校)與同校高等科畢業後,考取臺北國語學校並前往就讀;在臺北求學期間,擁有公費生身分的他,運用課餘與假期到農家打工賺來的錢,託人自東京購得當時極為昂貴的油畫顏料(附贈油畫入門書籍!)以自學;完成臺北國語學校學業以後,先是返回母校豐原公學校任教一年,再赴臺北,師從臺北師範學校的田村美壽,努力學習素描技法,並接受當時被稱為「通信教育」、往返臺日以修改作品的函授課程。


之後,廖繼春以殖民地子弟身分參加了素描科考試,錄取東京美術學校,展開為期三年的留學生活。那是 1924 年春天到 1927 年春天之間的事。對廖繼春而言,這幾年的春天,和二十年後那個悲傷的春天,可以說存在著天壤之別吧!同班同學廖繼春和陳澄波,年齡有所差距,卻未有隔閡,甚至形影不離。他們倆,時常拿著油畫教師田邊至(1886 年-1968 年)給他們理髮的餘錢去打牙祭;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使旁人總是以「七爺、八爺」稱呼兩人。


1927 年四月,廖繼春返回臺灣,受時任臺南商業專門學校的教師林茂生的推薦,前往臺南私立長老教中學(英國長老教會於 1885 年創辦,1939 年易名為長榮中學校,今為長榮中學)與長老教女學校(創建於 1887 年,今長榮女中)擔任教師。同年十月,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於臺北樺山小學校大禮堂舉行,廖繼春提交前一年完成的〈裸女〉與當年完成的〈靜物〉兩件作品,分別獲得入選以及特獎。


隔年,也就是 1928 年,廖繼春再次參展,以作品〈街頭〉、〈夕暮的迎春門〉與〈龍のわろ壺〉獲得第二屆臺展「無鑒察」展出的殊榮;他精心描繪、以臺南居家前院一景為主題的〈有香蕉樹的院子〉,更入選第九屆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第二位入選帝展的臺灣畫家。


入選帝展的〈有香蕉樹的院子〉。(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入選帝展的〈有香蕉樹的院子〉。畫面左邊的女性,是以廖師母為模特兒繪成的喔。(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除了這一次入選帝展,他也在往後的年歲裡,先後以描繪高雄火車站前風景的〈有椰子樹的風景〉和〈兩個小孩〉入選帝展;歷屆臺展與臺展停辦後轉型而成的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1938 年起辦)也總有他的身影與畫跡;他並且自 1932 年起,連續三年擔任臺展的審查委員。廖繼春的名字,透過許許多多色彩豐富的油畫作品,進入臺灣與日本藝術界,烙印在時人的心裡。


〈有椰子樹的風景〉。
描繪高雄火車站前風光的〈有椰子樹的風景〉。(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除了參加官方舉辦的美術比賽,廖繼春也積極籌組與參與美術社團。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的台南,幾位人物是「台陽美術協會」的成員。前排右起為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後排右起謝國鏞、張萬傳。
除了參加官方舉辦的美術比賽,廖繼春也積極籌組與參與美術社團。這張照片拍攝於 1937 年的臺南,幾位人物是「臺陽美術協會」的成員。前排左起為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後排右起謝國鏞、張萬傳、張義雄。(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戰後,廖繼春出任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的代理校長,爾後轉往臺中師範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學校任教。同時身為藝術家與美術教育者,他的作品不講求標新立異,不跟隨冷戰前期由美國藝術界帶動的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潮流,而是穩穩的反思抽象與具象之爭的意義,認同溫和、重技巧、有深度的歐洲式藝術。直到 1976 年因病離世,島內與海外(伯利恆、西班牙的特麗羅、法國的巴黎、希臘的雅典、義大利的威尼斯、美國的芝加哥等等)都佈有他的足跡;各地景色也透過他的寫生,躍然於畫布,呈現在你我眼前。


〈西班牙特麗羅〉。
〈西班牙特麗羅〉。(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回首廖繼春一生,他所鍾愛的幾種風景,包含淡水觀音山、臺南孔廟、嘉義阿里山、高雄愛河、新公園、野柳、各地城門、自家庭園花草等等,都在他的畫筆下擁有不同風貌;在色系的運用上,則可以說是收放自如、多采多變。

 
廖繼春筆下的淡水觀音山。(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典藏)
廖繼春筆下的淡水觀音山。(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典藏)
廖繼春筆下另一種風貌的淡水。(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典藏)
廖繼春筆下另一種風貌的淡水。(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典藏)
 
同樣以淡水觀音山為主題,這幅是楊三郎畫的。(楊三郎美術館典藏)
同樣以淡水觀音山為主題,這幅是楊三郎畫的。(楊三郎美術館典藏)

據說,曾經有學生問︰「老師,為何你的畫中色彩越老越亮麗呢?」


他怎麼回答呢?


他說︰「這就是我的名字號作『繼春』的原因啦! 」原來,在他心中,繼春,就是越老越青春的意思!


就這樣,他把鮮豔的色彩,一路帶到人生的盡頭。臨終之際的畫室架上,擺著他最後一幅作品〈東港〉,正式以暖暖的粉紅為主調,呈現出獨一無二的、黃昏天色般的亮麗。黃昏也亮麗?別懷疑!確實是可以的。


廖繼春和他以〈靜物〉為名的眾多作品中的一幅。(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廖繼春和他以〈靜物〉為名的眾多作品中的一幅。(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年輕時常與好友徹夜暢談論辯的他,活過了陳澄波沒有機會經歷的光陰;長期任職於師範體系卻一生未入黨的他,活出了有為有守的自我。紮紮實實揮灑畫筆的他,創造了無數鄉土風景。他是廖繼春,值得記住的他。


廖繼春和學生們合照。找找他在哪裡?
廖繼春和學生們合照。找找他在哪裡?(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延伸閱讀
  1. 臺灣氫年︰色の魔法師-廖繼春,http://blog.roodo.com/kcn/archives/12210413.html
  2. 超商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推出以陳澄波、郭雪湖、蔡蔭棠、廖繼春等臺灣畫家知名畫作為主題的咖啡杯套。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ms/news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Detail&iscancel=true&contentId=OTM2Ng==&subMenuId=601

文章資訊
作者 臺灣吧
作者 李盈佳
刊登日期 2014-12-1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