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吧EP3】空虛寂寞誰人知──林獻堂

臺灣吧 2015-01-07
收藏
 

大家看了影片後應該對於那位「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林獻堂先生不陌生吧!林獻堂參與社會運動,就像是今天有個郭台銘一般的人物突然上街頭陪大家抗議政府一樣,嗯⋯⋯想必這個畫面應該很違和!林獻堂就是這樣,一路走來面對許多總督府的威脅、運動同志的懷疑,卻依然始終如一,不改其志。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林獻堂帥照,wikipedia
林獻堂帥照,wikipedia

1895 年,日本剛以馬關條約接手臺灣,這年林獻堂只有 15 歲。在全島動盪之際,我們的小小獻堂奉祖母之命,帶著一大家子四十餘口往福建泉州避難。危急的局勢淬鍊著小小獻堂的小小心靈。


到了他 20 歲這年,父親林文欽去世了,獻堂開始負責經營家族事業,並參與公共事務,人稱「阿罩霧三少爺」的他就這樣慢慢成為了整個家族的代表。


1907 年,赴日本奈良旅行的林獻堂,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他崇拜許久的偶像梁啟超,雙方雖然因為語言不同而雞同鴨講,但還是透過了筆談熱切地討論臺灣未來的方向。梁啟超以愛爾蘭經驗勸告臺灣應先從體制內爭取臺灣人權益,而林獻堂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一盞明燈,從此確立了未來的政治方向。


梁啟超帥照,wikipedia
梁啟超帥照,wikipedia

很多人會說,林獻堂走體制內的抗爭,是個保守的順民。但若是設身處地想想,以霧峰林家雄厚的資產和崇高的聲望,即使不刻意去諂媚總督府,閒雲野鶴也是可以快樂地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滿布荊棘的道路,四處奔走只為伸張屬於臺灣人的權利。在這層意義上來說,是很令人敬佩的。


1910 年代,林獻堂先和一些臺灣士紳發起創設「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想要增加臺灣人受教育的機會。之後更邀請明治維新的元勛──板垣退助,來臺灣催生「臺灣同化會」,希望爭取臺灣人獲得和日本人同等的權益。早年的這些社會參與,逐步累積了林獻堂的聲望。


日治時期臺中一中校舍,wikipedia
日治時期臺中一中校舍,wikipedia

二〇年代初期,當社會運動開始萌芽時,他自然也站到了最前線;從東京的新民會到後來的臺灣文化協會,都是由他出面領導的。


3
臺灣文化協會成員合影,wikipedia

除了親身領導外,林獻堂還有個重要貢獻在於提供大量的錢錢。搞社運的人往往有著道德潔癖,很看不起「阿堵物」(就是金錢的意思)。但社會運動是個花錢不賺錢的事情啊!尤其是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從請願團往返到必要的政治獻金捐輸,都是非常驚人的金額。以前沒有「群眾募資」這種模式,除了霧峰林家大力贊助外,其他的金主也幾乎是依靠林獻堂和蔡培火兩人的人脈關係找來的。因此,要是沒有林獻堂,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社運風潮要如何開啟呢。


東京歡迎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團的隊伍,wikipedia
東京歡迎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團的隊伍,wikipedia

不過,時勢的推移不是一個人可以撼動的。三〇年代,隨著日本軍國主義高張,臺灣的民主自由空氣不再,各個運動團體紛紛解散。一切似乎歸零給他一場空。


但正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歷史的情境沒有辦法讓置身其中的人們有所發揮時,一個人的可貴之處就體現在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了。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林獻堂始終堅持不說日語,不穿和服;皇民化期間,即使受到高層要求更改日本姓名的壓力,仍然不動如山。他就是這樣努力以自己的生活實踐內心的抗爭。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國民政府準備接收臺灣,林獻堂自然也是欣喜若狂。盼了五十年,終於盼來了「祖國」。但希望愈大,失望自然更是巨大。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來臺灣後,開始搜捕「臺省漢奸」,而林獻堂居然名列黑名單之中,好在友人奔走才得以免禍。不過一個在日治時期長期被視為「非國民」(就是「日奸」的意思)的人物,居然在迎接祖國之後被稱作「漢奸」,這是要逼死誰啊!


這份對「祖國」的失望情緒,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終於變成了徹底的絕望。


1949 年,林獻堂以治療頭疾為由,遠赴日本東京養病,從此一去不返。心愛的二兒子林猶龍在臺灣病逝後,我們獻堂爸爸即使悲痛欲絕,卻還是沒有要回來臺灣的意思。這是他最心愛的臺灣啊!是怎麼樣的一種絕望,可以讓人埋葬自己對故鄉與親人的思念?


1956 年 9 月 8 日,林獻堂在東京的寓所病逝了,享壽 75。他的生命中有整整五十年(三分之二的時間!)的時間都在與日本當局抗衡,爭取臺灣人民的權益。沒想到,最後的歲月卻是在這個原來的殖民母國中度過,歷史是何等的諷刺!


文章資訊
作者 臺灣吧
作者 蕭宇辰
刊登日期 2015-01-07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