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離開奧斯陸(編按:挪威首都)前一年,玻利維克區計劃經理赫芬(Anne Beate Hovind)剛簽下一個堪稱奧斯陸有史以來最具前瞻性,最大膽的區域改造計劃,名為「為書植樹」。具體作法,即由蘇格蘭藝術家派特森(Katie Paterson)領銜,打算在這區域內興建一座「未來圖書館」。並獲得包括英國暢銷書作家艾德伍德(Margaret Atwood)在內等多國知名作家響應。
艾德伍德同時率先貢獻出個人 2014 年下旬完成的一部最新著作。不過,依照「為書植樹」計劃,她的新書完稿後,得先封存在即將建成的未來圖書館裡,直到 2114 年,她的書才能夠正式印刷出版。因為在此之前,未來圖書館會先行在奧斯陸市政府提供的林地種植樹苗,待這些樹苗於 100 年後長成茂密的森林,參與計劃作者的作品,才可利用那片森林生產的紙張,印刷自己的書籍,屆時讀者才能真正閱讀到現今他們所撰述的書籍內容。
根據進度,2014 年 5 月,未來圖書館的計劃執行者已種下 1000 棵挪威雲杉、樺木及松樹,到了 2114 年,它們便可被砍下製成書籍用紙,總計可印製 3000 冊,計 100 本著作組成的選集。最後再全數收藏於玻利維克區的未來圖書館。
這項計劃聽起來雖然有些不切實際,卻也十分貼近奧斯陸人當時高漲的環保意識。為書植樹,其實不僅在奧斯陸推行,全球各地亦有多達上百位作家響應。奧斯陸也不愧自詡為綠色之城,又一次衝至全球永續創意的浪頭上。
玻利維克區計劃經理赫芬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於這項全新的嘗試,雖然難掩興奮之情,但她也承認心中不免有些忐忑,畢竟,「當你決定找來一名藝術家作為計劃的主持人,你將永遠不知道最後的成品會是什麼。」
此話或許也隱含了一種不確定感,如同赫芬接續所言,她說當自己簽訂這項企劃案後隔天,她的腦海裡卻滿是問號:「天啊,那些書要 100 年後才會在圖書館裡出現,那我現在該做什麼?100 年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甚至誰能保證挪威到時候還是不是一個國家?」
當然,我們也不難理解,這種夾雜著心顫與喜悅複雜的情緒,不正是藝術領域各種表現形式中,經常可見,而且還帶有正面鼓舞作用的「對未來不確定感的展望」。
玻利維克區的未來圖書館,已集結全球多位優秀作家的著作,只不過許多人,包括我在內,有生之年很可能根本沒機會親手翻閱他們的作品,真是弔人胃口。
一群人打算在奧斯陸市中心創造一項史無前例的未來圖書館,卻讓世上絕大多數當代人無法觸及,其結果到底凸顯了什麼樣的心態?派特森則以藝術家一派的口吻回應了我們狐疑的眼光,他說,這麼做,正是希望人類能繼續保有閱讀的習慣,希望圖書館能有繼續存在下去的機會,最終,便是人類世界的永續經營。
從「挪威經驗」衍生出的價值衝擊。
當被「競爭力」綁架的亞洲思維遇上「北歐模式」,
人生的優先順序被重新洗牌,
曾經建立的價值觀被狠狠地反轉。
兩千多個旅居奧斯陸的日子,
他親眼見證「最適合居住國家」的樣貌,
並獲得人生旅程中珍貴的鑰匙,
足以開啟下一個可能更美好的未來世界。
北歐觀察家、暢銷作者李濠仲,挪威旅居觀察系列最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