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為什麼韓國人會被稱為「高麗棒子」?

吳政緯 2015-02-03
收藏

當展元說:「真的好想贏韓國喔」之時,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樣大聲罵了幾句「高麗棒子」(咦?)。


最近幾年,每逢與韓國在體育、經濟上較勁,筆者總免不了聽到幾句「高麗棒子」的碎念。不過,到底這句「棒子」是怎麼來的,而且還偏偏要有「高麗」,而不是「朝鮮」。看了不少韓劇的人對於「朝鮮」應該不算太陌生,知道古代韓國歷史應是「高麗」(918-1392)→「朝鮮」(1393-1897)→「大韓民國」。那麼,難道我們尊稱韓國人「高麗棒子」已有七八百年的光榮傳統了嗎?


事實上,「高麗棒子」的歷史不從八百年前(相當於南宋)算起,而是跟三百年前朝鮮人來華貿易有關。話說中國明朝、清朝的時候,雖然尚未有 FTA 的觀念,但中國政府對於四鄰外邦來華朝貢貿易就非常熱心積極。


至於對這些鄰居而言,朝貢是假的,貿易才是真的,先不說中國有「懷柔遠人」(金錢外交)的傳統,他們帶著自己家鄉的土產(韓貨、日貨)總能在沿海通商的城市或北京賣個好價錢。因此,比鄰最近的朝鮮王朝自建國以來,始終對於朝貢貿易非常上心。據學者統計,1637-1894 年間,朝鮮假各種名目出使中國共 607 次,平均一年 2.36 次。


中朝兩國在如此頻繁地交流下,隨之帶來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一就是中國百姓喜以「高麗棒子」稱朝鮮人。如清代的《皇清職貢圖》就有詳細的記載:


《皇清職貢圖》說:「朝鮮國民人,俗呼為高麗棒子。」其實何止是棒子而已,明朝、清朝的高級知識份子遇到朝鮮使者,通常以「高麗人」代稱,有時則尊稱他們「高麗老爺」、「高麗公子」。萬曆二年(1574),趙憲(1544-1592)就在紫禁城遇到幾個明朝人,這幾位一見到趙憲就說:「這是高麗人乎?」(這是高麗人嗎?)趙憲一聽馬上發難,連忙澄清:「怎麼每道高麗?高麗是吾地前代之名,今則名喚朝鮮。」(怎麼老是叫我們高麗,那是之前朝代的名字,現在名為朝鮮。)


仔細一想,若說中國人沒有自動 update 域外知識,沿襲高麗古稱,喊這群客人是高麗老爺,倒也不是太新奇的事情(雖然還是有些奇怪)。不過甚麼不叫,偏偏叫人家「棒子」,又是從何說起?


這就考驗一下大家的韓劇知識了。凡是韓劇資歷一年以上者,對朝鮮王朝的身分制度應該不會太陌生。朝鮮人除了皇宮裡那群整天喊「殿下」、「娘娘」。除此之外,也是有比較正常的人,比如「兩班」(朝鮮王朝的富 N 代)、「中人」(醫生、翻譯官之類的)、「賤民」。


話說,當年朝鮮使節貿易團一行浩浩蕩蕩到中國來「核銷經費」,基本上沿途享樂不斷的都是兩班,或者是中人,至於絕大部分的苦力活,都是由賤民奴隸一肩扛。換句話說,在使節團的成員中,這些私奴、官奴基本上就是金字塔底部的那一群 22K (大誤),而「高麗棒子」的故事就是跟這些朝鮮官奴有關。


這些隨行的朝鮮奴僕,他們不僅沒有專題計畫經費可以核銷,又要出力幹活。根據史籍記載,他們「徒行萬里,不得乘騎」(徒步從首爾走到北京),甚至「藉草臥地,不得寢處火炕」(冬天鋪草睡地板,老闆睡暖氣房)。天啊!如此可憐的朝鮮奴僕千里而來,待遇奇差,加上平均素質比較低落,自然鬧出了不少笑話,例如偷竊使節團的貢品、偷沿途民家的財貨,私自夾帶違禁品回國販售,還有偷偷「割馬尾」(咦?)


上述幾種惡劣的行為,大家都能理解(小朋友請勿學習),因為他們生活環境不太好。但時有所聞的犯罪事件,自然造成沿路百姓怨聲四起。另外,這些奴僕為了多賺點錢,於是有的私自接受朝鮮商人的請託,購買一些違禁品,藉轉手貿易分紅。其中「割馬尾」一事,更可見這些人如何膽大包天。


不過,甚麼是馬尾呢?


當然不是第一印象的髮型「馬尾」,而是可以拿來做網巾,還能做衣飾的馬尾(馬的尾巴)。


明朝萬曆二年(1574),使節團的富二代許篈(1551-1588)就在日記中大罵管理馬匹的朝鮮奴僕林有聃,說他「狂惡愚妄之甚者」(很過分的意思),居然「一夜中盡割四十匹馬尾」(很累吧),而且割的居然是明朝軍方派來護送他們的「軍馬」。由此可見這些人多大膽,而且對於當時朝鮮使團的核心幹部、沿途中國官民,都造成不小的困擾。


就是在這些奴僕的影響下,不少中國百姓對「高麗人」的看法漸漸變得負面,就連朝鮮使節團高幹自己都有怨言。記載說,他們不是「攘奪市肆餅面」就是「奪食飴糖」,連小孩子的食物或帽子遺失,也來向朝鮮使節團高幹抱怨。


康熙五十九年(1720),朝鮮士人李器之(1690-1722)跟著他老爸一起出使清朝,他的私人日記《一庵燕記》就時常抱怨這些棒子,例如:「有賣梨人持筐訴於兩轎前,言朝鮮房子們盡奪食筐中之梨云。」(就是朝鮮奴僕把他們的賣梨人的梨子都給搶光啦。)


事實上,原本中國北方一些觀光名勝(類似高中畢旅的休息站)還樂意接待朝鮮使節團,有一處甚至被稱為「高麗堡」。有本朝鮮人的日記就提到,他們在這邊買了不少東西:「過肆之時,從者爭先買喫」,而當地人的反應也是「極其歡迎,享以酒食」(好好招待,才有下次)。但是,隨著時間越往後,這些高麗堡居民卻是「問其為麗人子孫則皆怒而不答」,轉而開始拒絕被朝鮮人視為旅居中國的同鄉。(不過這事的原因很複雜,在此不能細談。)


至此,說了那麼多這些朝鮮奴僕的故事,那到底為什麼他們會被叫作「棒子」!?


根據學者黃普基的說法,這是因為賤民犯罪被抓後,官員會執行一個盛大的懲處典禮,以示鑑戒。由於官員行刑時會拿一個大棒子(稱為決棍),因為殺傷力驚人,搞得眾人皆知,於是稱他們為棒子。這是間接因素。另一方面,如李器之稱奴僕為房子(방자),可能也是轉音移譯的發展之一,這是直接因素。不過,筆者以為,這與當時中朝貿易日益發達,漸漸出現的「商幫」也有關係。


棒子既然是用來稱呼奴僕、賤民與罪犯的,一般朝鮮人聽到了恐怕不會高興的呢。


以上就是「高麗棒子」的故事,快說給你寢室裡的韓國朋友聽吧!

 

參考資料
  1. 黃普基,〈歷史記憶的集體建構:「高麗棒子」釋意〉,《南京大學學報》,2012 年 5 期(南京),頁 113-122。
文章資訊
作者 吳政緯
刊登專欄 東亞擺渡人
刊登日期 2015-02-03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