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搭乘捷運遊臺北】艋舺清水巖:躺著也中槍的械鬥受害者

宋彥陞 2016-12-25
收藏

各位讀者好,歡迎閱讀時空偵探「搭乘捷運遊臺北」系列。先前,時空偵探曾向各位介紹了艋舺/萬華的地名由來以及艋舺龍山寺的歷史小故事。與建築華麗壯觀、遊人絡繹不絕的艋舺龍山寺相較,距離捷運站較遠的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以下簡稱「艋舺清水巖」「艋舺祖師廟」)則是古樸幽靜許多。


不過,這座看似靜謐的艋舺清水巖可不是間隨處可見的尋常廟宇。事實上,它不僅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更曾經捲入移民之間的武裝械鬥,成為見證艋舺風雲的歷史現場之一!


艋舺清水巖不僅名列「臺北三大廟門」之一,更是見證艋舺風雲的重要歷史現場。

若要說到這場改變艋舺移民生態的大械鬥,我們就得先從艋舺的移民結構開始談起。艋舺在開發之初,漢人移民主要來自福建泉州的三邑安溪同安等地。隨著移居台灣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移民們也開始在聚落的輻輳位置建立起祭祀原鄉信仰的廟宇建築。若從三邑人於十八至十九世紀所建立的艋舺龍山寺艋舺青山宮等位置來推斷,當時的三邑勢力應該是位於靠近淡水河的艋舺西南方一帶


龍山寺落成約五十年後,安溪移民為了供奉從安溪清水巖請來的清水祖師分靈,便在龍山寺的東北方興建了他們的信仰中心艋舺清水巖。至於清水巖的南側位置,則是信奉霞海城隍的同安人聚落八甲庄(今老松國小周邊)。若是在地圖上分別標出三邑、安溪與同安移民的勢力範圍,不難看出後兩者的地盤是居於距離淡水河較遠的艋舺東南側


(圖片來源: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標註部分為筆者加上)

受到淡水河逐漸淤積的影響,位於河道上游的新莊被迫將水運與貿易之利拱手讓給相對下游的艋舺地區。為了更有效率地追求商業利益,艋舺的三邑同安鄉民分別成立了各自的商會,卻因為爭奪艋舺碼頭的使用權而屢次發生衝突。除此之外,雙方在籍貫信仰上的歧異,亦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敵視態度。到了 1853 年(咸豐 3 年),忍無可忍的三邑鄉民終於決定先發制人,聚眾攻擊同安人所居住的八甲庄


就地理相對位置來看,八甲庄位於龍山寺的東側不遠處,兩地的直線距離可說是近在咫尺;然而,由於兩地之間被名為「蓮花池」的數個大水池所分隔,加上為了防範其他勢力的攻擊,當時的艋舺街道刻意修建得極為曲折複雜,是故,三邑鄉民很難從八甲庄的西面大規模地正面進攻。


為了打得同安人措手不及,三邑鄉民便決定向位於八甲庄北面的安溪移民借道。為避免大隊人馬在曲折的巷弄中迷路脫隊,三邑人甚至還提出希望燒毀安溪人的艋舺清水巖、好讓他們可以快速奇襲八甲庄的無理要求(事件 BGM:MC 美江《燒燬》)!


就常理而言,任何虔誠的信眾都不可能坐視自己的信仰中心遭到外人破壞,但是此時擺在安溪人面前的,卻是個極為嚴峻的兩難抉擇:首先,三邑人的龍山寺是個兼有三教神祇的宗教重鎮,比起以教信仰為主的艋舺清水巖擁有更多的信徒;此外,由於三邑人把持著艋舺碼頭的使用權利,他們擁有比安溪移民更為雄厚的經濟實力與武裝力量。若是斷然拒絕三邑人的借道要求,安溪人很可能會率先遭到攻擊,成為這場械鬥的第一位犧牲者。


供奉佛、道、儒三教神祇的艋舺龍山寺,實為艋舺地區不容忽視的宗教重鎮。
 

您是否同意三邑人的燒廟要求(Y / N)?

Y:先委曲求全,再圖未來的發展吧……
N:奮起抵抗!(溫馨提示:您被趕出艋舺的機率為 87%。)

在經過激烈的天人交戰與無數個內心小劇場之後,安溪人為了保護鄉親們的和諧生活,最後選擇將祖師神像請出廟外,眼睜睜地看著三邑鄉民燒毀廟宇,踩著祖師廟的灰燼揚長而去


另一方面,憑藉著水池窄巷等「馬其諾防線」的同安人,根本料想不到安溪人居然同意讓三邑鄉民「燒廟借道」,頓時在三邑人的攻擊下陷入混亂狀態。最後,八甲庄被三邑人攻破,而倖存的同安移民則是揹著霞海城隍神像逃往艋舺東北方的大龍峒大稻埕間接促成了大稻埕的開發與崛起


由於三邑人和同安人的商會被稱為「頂郊」「下郊」,這場牽動艋舺三股移民勢力的分類大械鬥,便被後世稱為「頂下郊拚」。綜觀整起械鬥事件,最無辜的莫過於與三邑、同安鄉民無冤無仇,只因為聚落位於械鬥動線便遭遇了無妄之災的安溪移民。械鬥結束後,趕走同安人的三邑勢力變得更加龐大,而吃了悶虧的安溪移民也只能自認倒楣,呼籲信徒踴躍捐款修復祖師廟。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有以下的疑問:為什麼安溪艋舺等供奉清水祖師的許多廟宇,都經常以「清水巖」為名呢?相傳清水祖師是宋代高僧,某日,他接受了安溪居民的邀請,前去為其祈雨。事成之後,安溪居民便邀請祖師留下定居,並為他建了一棟修行精舍。祖師看到精舍旁邊有處泉水清澈不竭,便將當地命名為「清水巖」(即安溪清水巖)。受此影響,即便安溪居民日後移居外地,仍然經常將祭祀清水祖師的廟宇命名為「清水巖」。


祭祀清水祖師的廟宇經常以「清水巖」為名。

如果大家曾經造訪過祖師廟,或許會發現祖師神像不僅臉色發黑,有尊祖師像的鼻子甚至有道明顯的環形傷痕。事實上,清水祖師像是刻意製作成黑面的造型。據說清水祖師在安溪清水巖修行時,曾經遇到久據該地的四名山鬼前來踢館。即便祖師在以一敵四的鬥法中獲得了勝利,心有不甘的山鬼卻耍賴皮,偷偷趁著某天夜晚潛回清水巖,試圖縱火燒死祖師!


由於精舍的出入口已經全被堵死,加上火勢燒得十分猛烈,清水巖就這樣連續燒了七天七夜。正當山鬼們覺得清水祖師肯定已經葬身火窟之際,卻意外發現祖師除了臉被濃煙燻黑之外,竟然完全毫髮無傷!看到如此光景的山鬼們,也不得不說聲「I 服了 you」,從此跟隨清水祖師,成為清水巖的護法神。


祖師神像不僅臉色發黑,有尊祖師像的鼻子甚至有道明顯的環形傷痕。

至於祖師神像的鼻子為何會有一道環形的傷痕呢?傳說清水巖曾經遭遇盜賊襲擊,並在混亂之中削掉了祖師像的鼻子。雖然廟方在事後修復了這尊神像,只要每逢天災人禍,祖師像的鼻子就會掉下來向信徒示警!這則故事傳開之後,日後信眾在製作清水祖師的神像時,有時便會刻意雕塑這類「落鼻祖師」像,以作為清水祖師的分身之一。


1870 年代,遭到三邑鄉民焚毀的艋舺清水巖總算完成重建,順利「浴火重生」。巧合的是,這次的重修竣工還不到十年,清水巖又與艋舺龍山寺一同被捲入了中法戰爭,甚至引發一樁眾說紛紜的爭議事件。根據傳聞,當法軍進攻淡水之際,淡水軍民曾抬出清水祖師的神像督戰,最後順利擊退法軍。戰後,光緒皇帝為了答謝清水祖師顯靈助威,便御賜了一塊題有「功資拯濟」字樣的匾額,以紀念這起戰勝法軍的光榮事蹟。


不過,當要決定這塊匾額「獎落誰家」的時候,意外引起了淡水艋舺信眾的激烈爭執:艋舺信徒主張這尊祖師像其實是從艋舺被請至淡水,所以匾額應該歸艋舺清水巖所有;而淡水的信眾則認為己方才是神像的擁有者,更宣稱既然是在淡水擊退法軍,當然要把匾額留在淡水才合理。


引起爭議的「功資拯濟」匾額。(圖片來源

或許是因為當時淡水並沒有可以安置神像與匾額的祖師廟,祖師神像與光緒皇帝的御賜匾額最後都裁定由艋舺清水巖所有。有趣的是,淡水清水巖於 1930 年代落成之後,廟方也自行刻了一塊「功資拯濟」匾額,算是為淡水的信眾爭一口氣。


進入日治時期之後,艋舺清水巖曾經短暫成為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今老松國小)、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學校(今成功高中)等單位的校舍。值得注意的是,總督府為了配合中日戰爭(即「八年抗戰」)所推動的「皇民化運動」,也在艋舺清水巖留下了大時代的痕跡。


舉例來說,清水巖正殿前方的石製護欄,便刻有「皇紀二千六百年」的字樣。所謂的「皇紀」,是以日本史上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西元前 660 年)作為計算基準的紀年方式;而「皇紀」2600 年,便是 1940 年(昭和 15 年)。當時,日本國內為此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而成為日本二戰晚期空戰主力的「零式戰鬥機」也是由此得名。


搭乘捷運遊台北】艋舺清水巖:躺著也中槍的械鬥受害者@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痞客邦::
刻有「皇紀二千六百年」字樣的石製護欄。

除了以「皇紀」紀年的石欄杆之外,清水巖的前殿還有一塊題有「清玄法水」四字的匾額。若是仔細觀察匾額的中央位置,還會發現上面刻了「八紘一宇」四個小字。「八紘一宇」一詞原本是指「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等含意,卻在二戰期間逐漸變調,成為日本政府合理化自身侵略行為的宣傳口號


根據落款的「昭和癸未」來推測,這塊匾額完成於二戰晚期的 1943 年(昭和 18 年)。是故,匾額上的「八紘一宇」一詞,其實反映了當時在「皇民化運動」影響下,所呈現出來的時代氛圍。


刻有「八紘一宇」字樣的「清玄法水」匾額。

就在「頂下郊拚」之後不到一百年,曾經浴火重生的艋舺清水巖又在 1940 年代遭遇了一場莫名大火,進而導致後殿再次被毀!或許是礙於經費不足的考量,廟方其後並未重建後殿,而是將其開闢為露天停車場。在動工整地的過程中,工人曾意外在後殿遺址挖出一批石柱遺跡。今天,這些石材則是陳列在清水巖的正殿後方,提供來訪的旅客思古憑弔。


陳列於清水巖正殿後方的石柱遺跡。

在結束這篇文章之前,時空偵探想再跟大家分享一則關於寺廟建築的小小豆知識。不知道各位在台灣參拜寺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殿堂的梁柱上面經常有著數隻龍頭魚身的神祕動物呢?


事實上,這隻神祕的動物名叫「鰲魚」,是種喜歡吞火的幻想生物。由於以前的建築經常使用易燃的木料作為建材,先人便常在建築的梁柱或是屋脊上製作這類裝飾物,希望能藉此達到避邪鎮火的效果。


龍頭魚身、喜歡吞火的幻想生物「鰲魚」,被視為是擁有鎮火能力的建築裝飾物。

附帶一提,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也有以幻想生物作為鎮火裝飾物的建築設計。如果大家曾經造訪過姬路城或是名古屋城這類日本名城,應該會注意到城池的天守屋脊上,經常有著虎頭魚身的奇特裝飾物。


這類虎頭魚身的動物被稱為「鯱」(しゃちほこ)據說會在建築物失火時噴水救火,因此也被視為建築的守護神。有趣的是,由於「鯱」通常被設置於建築物的高處,姬路城在 2009-2015 年進行大整修時,便在天守屋脊的「鯱」上加裝了避雷導線,實可說是歷史建築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笑)


展示於名古屋城的金鯱模型。
 

筆者關於艋舺清水巖的照片,皆由廟方同意拍攝,特此致謝。

(待續)




文章資訊
作者 宋彥陞
刊登日期 2016-12-2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發掘・臺北 Discover Taipei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