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導言】歐亞史與世界史中的「失落環節」──內亞

蔡偉傑 2019-03-20
收藏

內亞(Inner Asia),又稱中央歐亞(Central Eurasia)或內陸歐亞(Inner Eurasia)。在地理上包括了北方西伯利亞針葉林地帶,而其南部又可分為東部的蒙古高原、西部的天山南北麓。而在更南方則是西藏高原。


至於歐亞大陸的西半部南端則包括了阿姆河(Amu Darya)與錫爾河(Syr Darya)之間的河中地區及其西邊的伊朗高原,甚至可以遠及兩河流域與北非。北端則是西北歐亞大草原,東側起於哈薩克大草原,並向西延伸至喀爾巴阡山脈東麓。


這個地區的共通點就是氣候乾燥,且在風景上具有一致性。一般而言,人們對這個地區的印象就是絲綢之路,或是文明的十字路口。而將此一地區概略分為草原、綠洲與沙漠。在語言文化上,內陸歐亞基本上包括了阿爾泰語系中的滿通古斯語、蒙古語、突厥語,以及芬匈語,印歐語系中的波斯語,與漢藏語系中的藏語等等。


草原上的人群以遊牧民族為主,綠洲則以灌溉農業為主。而其中遊牧民族則扮演連結區域內部的角色。所謂的遊牧實際上並非漫無目標的移動,而是帶著牲口隨著季節而有大致固定移動路線的系統性移動。但是遊牧生活由於無法完全自給自足,且易受極端天氣影響,生計不穩定,因此造就了遊牧民族與定居社會共生的結構,並且具有機動遷徙、群居與擅長騎射等特點。而擅長騎射也使得遊牧民族成為在現代槍砲出現以前最為優良的作戰部隊。但是這些遊牧軍團或國家基本上都不是由單一民族所組成,而是由多種民族組成的群體。


蒙古的獵人們(Source: carfull…in Wyoming@flickr

過去的史學研究,都將內亞視為某些定期移民或攻打周邊文明之侵略者的起源地。而藝術史與宗教史家,則視內亞為各個文明之間彼此交流文化成就的移動空間,或是宗教人士來往留下足跡的地方。雖然內亞就像是個黑洞一樣廣大而黑暗,但是它也是周邊民族與文明連結與互動的重要地區,是歐亞史與世界史的「失落環節」。


歷史在傳統上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然而內亞長期以來是勝利者的家園,卻很少留下當地人所寫的歷史。而周邊定居文明所描寫的內亞民族則充滿了各種民族自我中心偏見,而將他們視為野蠻人。


再加上後來受到冷戰政治情勢影響,外國研究者很難涉足內亞,這也導致他們與外界隔絕。但是這樣的情況在冷戰結束後,內亞又重新對外部世界開放,而學界對內亞史的認識也隨之作出了調整與改變。本專題試圖為這樣的趨勢做出一點貢獻。


在本專題所收錄的三篇文章中,筆者首先回顧西方學界對內亞在世界史上之地位的重估,說明近二十年來內亞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重新受到肯定。而蔡長廷則從日本學界基於東洋史上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定居民族的對立史,發展出「騎馬民族」與「征服王朝」等觀點,說明日本學界探討內亞史的基本框架。而孔令偉則從情報流通的層面探討拉達克在清朝蒐集內亞與南亞相關情報的重要性,揭示了內亞除了是人群與物品的輻輳之地之外,也有各種知識與訊息在這個渠道上流通。


另一種層面上,這也挑戰了內亞與絲綢之路在海上貿易興起後就逐漸失去重要性的論點。希望各位讀者喜歡我們的專題,並請不吝給予指教。謝謝。


文章資訊
作者 蔡偉傑
刊登日期 2019-03-2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