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在一個清冷灰暗,但尚未有空氣汙染的年末初冬,生於江南無錫的季麒光,從福建閩清調任至臺灣諸羅,準備展開他政治生涯的新章。
1684 年,歲在甲子,擔任史上第一位諸羅知縣的季麒光,肩負著相當重要的工作:來臺灣算帳。
去年鄭家政權已經宣告投降,奉上版圖,今年新政府的首要工作,當然得先了解一下,可以從這座小島徵到多少錢糧。上頭交代下來的基本原則很簡單:「鄭家收多少,你也要給我收到多少」。
於是季麒光點亮燈火、攤開帳卷,拿起算盤劈哩啪啦地打,好不容易都算得差不多啦,卻發現實際執行上遇到非常嚴重的阻礙──帳面上該收到的數字,怎麼老是收不齊?
季麒光心想:「哎呀?在這公堂之上我最大,我奉旨稽徵誰敢不從?」下令嚴查,沒想到這一查下去,簡直動搖國本!嚇得季麒光額頭冒汗,不曉得到底該不該辦。在這緊張的時刻,季麒光歛神肅坐,命人磨墨,提筆寫道:
「本人樂觀開朗,身體健康,無任何……」咳咳!不是這篇!事實上季麒光寫了幾則陳文、一封書信,寄給那個當時在臺灣你知我知,但是不能說出名字的人。
那就是替康熙皇帝打下臺灣,獲封世襲罔替三等靖海侯的大將軍——施琅。
無論後人如何評價,都難以抹滅一個事實──施琅才是 17 世紀末臺灣政壇上,真正喊水會結凍的A咖。
他的死對頭鄭成功,在 1662 年提早領了便當;他的對手鄭家政權,也在 1683 年被他消滅。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姓「施」的人沒有在跟你開玩笑的,施家在臺灣的實質影響力,也就此拉開序幕。
而我們的季麒光,雖然只是個忙碌的地方公務員,但好歹也是進士出身的帝國級文青,別的沒有,至少拿的出一手「清麗整贍」的文筆。
現在讓我們看看,他在〈上將軍施侯書〉裡究竟要向施琅大大訴求什麼:
原來是擅長吹捧的朋友啊!季麒光一個起手式,先聊起古代立下大功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物,不是像幫劉邦打天下的張良、或助唐肅宗安穩政局的李泌,找個想修仙當師父的理由辭官回鄉,不然就是像郭子儀做到一個極致,滿朝上下都安靜的舊舊的。
而說到施琅大大,話語之間只有強、無敵、偉大、推到爆可以形容。施將軍一進來,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不過……
話鋒一轉,季麒光講起了恩封越多、責任越大的道理。
季麒光表示,自己雖然只是一個跟了施琅大大才有飯吃有衣服穿的小官,但至少讀過一點書,看過「權臣的五十道陰影」,明白歷史上的大大們要走向身敗名裂,不外乎「貪黷、跋扈、結納、驕淫、招搖」這幾種過程,還請施琅大大自重啊。
季麒光的開場白結束,開始切入重點了。
他提到,今天施琅大大您功在清國,整個臺灣地是你的、民是你的,文武人員包括小官我也、也、也都是你的 >///<,更何況您是泉州人,臺灣和泉州也差不多,簡直全家就是你家,愛護臺灣的大家,不正是您最該做的事嗎?
那.為.什.麼從我辦公以來,一堆道上兄弟都嗆聲說:「我是君侯派來的」,讓我課不到稅就算了,他們還威脅一般民眾跟著奉君侯之名不繳稅(改交保護費),不只造成我的困擾,小老百姓也挺可憐,更別說那些狐假虎威的兄弟素行有多囂張,唉唷不敢想啊~
季麒光接著直接挑明,跟施琅大大的身家比起來,臺灣的收入不過是一小塊肉絲,您該不會想留著晚上當宵夜吃吧?當年魯國宰相公儀休不與民爭利,知道菜好吃,還叫人把自家園子裡的菜都拔了,其中道理施琅大大您難道不懂?
最後,季麒光做了個台階好收尾,他說:「啊!小官今天真是胡言亂語,明知道您清清白白,絕對查無不法、謝謝指教,也相信您底下的快樂夥伴們不會太為難我,不如就讓小官我當您的馮諼,彈彈您的長劍,為您市義焚券,讓施琅大大功德無量,在臺灣永垂不朽吧!」
透過這封信我們可以想見,施琅在征服臺灣的同時,佔據了大片土地和大量的固有事業,這些田園、人丁各項稅目,理應由季麒光等官員代表新政府徵收,沒想到現在只要說一句「這是君侯你知道的」,地方官便不知如何是好。
更嚴重的是,甚至有逃兵、罪犯、偷渡客無處謀生,乾脆躲進營盤尋求包庇,同樣說一句「這是君侯你知道的」,官員也拿他沒轍!
那麼,我們的文青小官季麒光用心良苦,寫了這封文情並茂的書信給施琅大大之後,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答案是——幾乎沒有。
原因是施琅大大根本不住在臺灣,這些被稱為「施侯租」的法外收入,面積可能達到上萬甲,都是透過施琅的手下、管事層層收集後,送往泉州及北京。而且這樣的在臺特權,至少直到施琅去世,幾乎都是為康熙皇帝所默許的,施琅大大墨鏡一戴、菸草一刁,根本 don't give a fxxk。
即使季麒光一再行文向長官控訴,如〈詳請清查兵伍文〉、〈密陳營盤累民文〉、〈詳陳蔭丁漏糧文〉,這些案子多半都被擋了下來,上頭大概也只能給麒光拍拍,安慰他「做縣長最要緊的是什麼?忍耐!」。
讀到這邊,想起前陣子國文課綱審議,努力在找臺灣出產的文言文來當教材,更把連橫的〈臺灣通史序〉換成了洪棄生的〈鹿港乘桴記〉。某知名臺灣史學者在課堂上忍不住要說,那真是「好可怕的文章啊~」。
或許來看看季麒光的〈上將軍施侯書〉,通篇辭章用典,拿來當作對上行文的示範教材,可說教學自用兩相宜,相信國教署一定很懂的,老師學生說不定也很有需要啊XD。
若再細觀其議題,不就是接收前政權之物產所導致的不公不義嗎?在著手處理黨產、促轉的此刻讀來,對照一些新聞時事,是否也覺得更能神入我們文青小官季麒光的心境了呢?
- 季麒光撰、李祖基點校,《蓉洲文稿選輯.東寧政事集》,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
- 王玉輝,〈從《東寧政事集》考察清領之初的臺灣社會問題〉,《臺灣文獻》第 59 卷第 1 期,2008,頁 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