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京都最年輕的製瓦廠,傳承著最悠久的古法──淺田製瓦場,與他們復甦「京瓦」的夢想

秋刀魚 2020-10-25
收藏

京都對美的執著,造就了一個古都的歷史風情,如畫一般的城鎮,蘊藏著京都人對藝術的堅持。大至城市規劃,小至屋簷上的一片瓦片,都深切落實著所謂「京都」的品味。


釉黑色的瓦片不只阻擋風雨,更是構成京都這座城市色彩的一部分。

在這座神社與寺廟密度極高的都市裡,隨處可見的寺院靜謐卻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莊嚴肅穆的氛圍,襯托出「京瓦」的獨特色彩。相傳起源於飛鳥時代,瓦片早期多被用於城、廟宇,亦被當作貴族的象徵。貴族不僅會燒製印有家徽的瓦片作為建材,更會在屋頂四角擺上「鬼瓦」藉此趨吉避凶。一直到江戶時代瓦片才發展成一般住家使用,許多歷史悠久的町家屋頂都擁有散發深厚光芒的黑色瓦片。

 

成立於明治 44 年(1911 年),剛滿百歲的淺田製瓦工場,放眼京都算是「最年輕」的製瓦場,但卻是如今唯一保有傳統技術的工房。不僅能修復文化財,還是當前少數能燒製除厄、除魔、保佑學業成就的京瓦「鍾馗」像。僅存的京瓦職人,三代目的淺田晶久更將瓦片活用在吊飾、鑰匙圈、燈飾,讓京瓦不只是屋簷的屏障,儼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位於京都市伏見區,百年歷史的淺田製瓦工場,還是當地最年輕的製瓦廠。

在淺田晶久身邊學習、傳承京瓦技藝的徒弟阪田將揮,身為工房當中唯一的年輕人,大學時期主攻化學,巧合機會遇上京瓦後,重燃他從小對民藝品的熱愛,「看見淺田師父用粗礦且不美麗的粘土做出如此平滑且漂亮的黑色瓦片,非常感動。」畢業後隨即成為京瓦學徒,一腳踏入百年傳統的民藝世界。阪田手裡摸著黃澄澄的粘土,憑藉著 5 年來累積的經驗,判別土與水混合後的黏稠比例,就能知道如何成就一個好京瓦的誕生。


早年使用京都在地黃土,隨著都市開發產地減少,淺田製瓦場的黃土原料轉向瓦片產地之一的愛知縣。未去除雜質的土壤內含許多金屬成份,反而成為防日照、擋雨水的利器,放進模具中,就能塑形做出瓦片和雕像。阪田形容,一批批製作的瓦片,會隨著濕度、氣溫以及當下的環境,產生些許的不同,「每塊京瓦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更是無可復刻的藝術作品。」


製作京瓦的黏土來自愛知縣,內含的金屬成份經燒製可提供防水和抗陽的功能。

日本生產的瓦片有三大類,分別是直接窯燒、燒製後塗上防水材質,以及淺田製瓦場採用,窯燒中加入二氧化碳的瓦片防水技術。相較於前兩者,這項技術在執行上更加困難,需要先將窯內溫度自然降溫至 840 度,再加入二氧化碳,使瓦片發生碳化的作用,增加防水性之餘,也是京瓦外觀釉黑的主要原因。


因濕度、氣溫和環境的差異,每批製作的瓦片都會產生些微的差異。

將縝密且詳盡的溫度記錄表拿在手裡,這是阪田累積自我經驗的方式之一。「製的物件從來都不曾重複,唯有靠過往的數據找出相近的厚度、大小等規則,小心翼翼的調整溫度。」必須一次到位的窯燒,平均需要花費 30 個小時看顧火侯,更大型的鬼瓦甚至要用上 40 個小時。期間只能短暫休息的阪田,需要 3 個小時就調整一次火勢,「每次都是新的挑戰,這也是製瓦最珍貴之處。」阪田拿著未來將被高高掛在屋簷上的鬼瓦滿足地說道。


京瓦的造型保有此地特有的圖騰,有水波圖案防止木造房遭遇火災,或是象徵欣欣向榮的嫩芽圖案,以及各式家徽,「唯有京都才能做出來的瓦片,只有在這才能扎實的窯燒出光澤耀眼的黑瓦。」即使訂單已經排到年後,阪田仍希望,透過每次製瓦的機會,有天能復甦日本家屋的京瓦風景。


淺田製瓦場除了持續窯燒京瓦,也將技術活用在吊飾、鑰匙圈、燈飾等產品上。

 

 

本文改寫自秋刀魚第 8 期特輯〈京都職人與臺灣設計的一期一會〉
京都像是個披著神祕面紗的女人,美的動人、每回再見都有著不同的樣貌,更重要的是,她深不可測的背景,讓人特別著迷。這期《秋刀魚》與宮下直樹先生合作,請職人打開工房大門親自示範技藝,走訪 11 家工房、2 間茶館、1 處町家,跨越 1200 年歷史,讓京都的老靈魂與臺灣的新靈感像滾燙熱水沖開茶葉,綻放著香氣,餘韻回甘。
文章資訊
作者 秋刀魚
攝影 Seki Ryuta
刊登專欄 日本文化誌《秋刀魚》
刊登日期 2020-10-2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