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讓我們來下地獄之一:有眼不識泰山

陳博德 2015-08-23

編輯部的話:
每年的農曆七月,社會上總是流傳著各種禁忌、各種繪聲繪影的傳說。高溫的白日中,燃燒的紙錢、紙衣與堆積如山的祭品,到底是對鬼魂的供養或者對無形世界的恐懼?熾熱的夏夜裡,浮動的是鬼魂的歡慶還是人類的不安?讓我們一起透過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不同學科的視角,理解鬼的歷史。

在漢代以前的生死信仰中,死後的世界是「陰間」、「黃泉」(又稱「九泉」、「九京」、「九原」)。而現在所謂生前作惡事,死後就要接受上刀山、下油鍋、拔舌頭……等刑罰的「地獄」,是在佛教傳入後,與中國的鬼神信仰交流融合,所形成的複雜系統。


頂石蹲身,型罰式的地獄。圖片來源:中國佛教圖片網
頂石蹲身,型罰式的地獄。圖片來源:中國佛教圖片網

《說文解字》提到活人變死鬼,其實是種回歸的概念,回歸的地方就是「陰間」、「黃泉」。而且「鬼」在陰間的生活,基本上就跟生前的生活模式一樣,有喜歡吃的食物與常用的器物,富貴人家還需要奴僕和車馬、樂工與寵物,因此在古墓中往往可以發現祭祀的食物、陪葬的活人(或人俑)及各式器物。


當時依社經地位而發展出完整且嚴謹的喪葬、祭祀儀式,但基本上還是種生前的「階級複製」,皇帝依然是皇帝,平民還是平民。可是不論什麼身份,都會對死後世界有種美好企望。而在觀念上,死去的人就只是去另一個世界過生活而已,並沒有輪迴轉世的觀念。


秦始皇陵。秦始皇透過陵墓理的人俑、馬車、宮殿……,讓自己在身後依舊擁有皇帝的身分排場。圖片來源
秦始皇陵。秦始皇透過陵墓理的人俑、馬車、宮殿……,讓自己在身後依舊擁有皇帝的身分排場。圖片來源

先秦時期,民間信仰與陰陽家流興盛,使得死亡信仰也出現具有規模的演化發展,其中又以自然神崇拜中的「泰山崇拜」與死亡最相關。


泰山又稱「東嶽」、「岱宗」,可說是五嶽名山,也是太行山以東地區最高的山,更因為同鄉的孔子攀登而小天下、唱過「泰山其頹乎!」,而讓泰山更加揚名。從先秦以後,備受崇敬的泰山,逐漸由地方山神轉變成為多功能性的全國大神──東嶽大帝。


由於泰山居中國東方,是日出的方位,有生生不息的象徵。而泰山又與「天帝」有關聯,有「天祖」或「天孫」的神話傳說,因此祈福求長生的民眾,對於泰山便更加崇敬;熱衷追求長生不死的古代帝王們,也常常要去泰山「封禪」。


「封」與「禪」分別是祭天、地的典禮,既然要祭天,便要選在與「天」關係密切的泰山。歷代進行「封禪」的帝王,除了武則天封於太室山(嵩山),其餘都是封於泰山。


而帝王除了是去祭祀天地,更是去求長生不死,但因為人終究體會到企求長生是不可能的奢望,因此泰山從天賜長生,轉變成祈求延命增壽,最後再因為泰山西邊的「酆都峪」而變成死後的歸所,確立了泰山上通天聽,下達陰冥的生死權威地位。


日本小說《陰陽師》中,安倍晴明為死亡的源博雅,以「泰山府君祭」的法術起死回生,便是源於泰山主生死的信仰。
 

另一位時常與東嶽大帝混淆的神明是「酆都大帝」,兩位神明的職掌都與死後世界相關,但酆都大帝的起源可考究自魏晉南北朝時,陶弘景編撰《真靈位業圖》,在神階第七中位排有「酆都北陰大帝」之神名。
 
這裡的「酆都」是指「北方羅酆山」,注釋云:「北方癸地有羅酆山,上有六天宮」,意思是在北方癸地(指北北東的方位)有座羅酆山,山上有六座天宮,當人死之後,靈魂必須經過這六天宮的審判。
 
由此可知,有另一位掌管亡靈的神靈稱作「酆都北陰大帝」,簡稱「酆都大帝」。
 
但今日以鬼城聞名於世的「酆都」,其發源卻是在四川境內的平都山,今稱作酆都山。
 
根據傳說:西漢時的王方平、東漢時的陰長生兩位道士在平都山修練成仙,因此平都山被視為仙靈福地而名氣日盛。
 
到了唐代,誤將兩位姓氏「陰」、「王」連用變成「陰王」,加上里巷街談的穿鑿附會,原本只是單純的「陰王」姓氏,演變成「陰間之王」。
 
再加上後世《西遊記》、《鍾馗傳》等民間神怪小說推波助瀾,從此四川「酆都」成為鬼城的代表!宋代後更建構了大規模的陰曹地府實體建築群,成為知名的三峽觀光景點。雖然原本的建築群已經在三峽大壩興建後沒入江底,但今日仍有新的建築群遷建到對岸新城區,以延續鬼城歷史。

 

酆都 “奈何橋”,作者Gisling - 自己的作品。採用CC BY-SA 3.0授權,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四川平都與泰山相距遙遠,因為地名音誤與鄉野附會,將北方的「羅酆山」與四川的「平都山」訛誤成酆都山,使千里之遙的兩地變成相通的陰曹地府。


酆都大帝因此從北方的羅酆山搬到四川的酆都鬼城中,加上他與東嶽大帝的性質相近,職掌相疊,所以就被誤為同一神。


但其實在嚴謹的神像造型要求上,東嶽大帝多為白面美髯的鳳眼文官造型,酆都大帝則為黑面虯髯的瞠目怒眉相貌。位階職掌上,東嶽大帝掌管所有幽冥事務,酆都大帝只是輔助的角色,因此東嶽大帝還是較為高階的總負責人。


泰山岱廟東嶽大帝像,繪於清光緒年間。圖片來源
泰山岱廟東嶽大帝像,繪於清光緒年間。圖片來源
蘆竹南天壇玉京聖殿,北陰酆都大帝像。圖片來源
蘆竹南天壇玉京聖殿,北陰酆都大帝像。圖片來源

泰山神在人格化的過程中,也有三種講法:葛洪認為泰山是太昊氏;《三教搜神大全》認為是漢明帝封金虹氏為泰山元帥;而最無稽的講法,便是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黃飛虎,被姜子牙封為東嶽大帝。


總而言之,泰山府君東嶽大帝從個人品牌,變成穩操生死大權的「拖拉斯」;數百年後,竟然遇上了來自印度的閻羅與地藏王菩薩,祂們開始結為策略聯盟,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文章資訊
作者 陳博德
刊登日期 2015-08-2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