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讓我們來下地獄之二:閻羅王的誕生

陳博德 2015-08-29

從中古時代開始(東漢末到唐代),佛教在中國因為官方的推動,開始有較大規模譯經與傳教活動。但外來宗教要順利推廣,便要與當地文化民情融合,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格義佛教」期。便是以中土思想跟典故比擬配合,使人易於了解佛教思想的方法,例如以道家(非道教)的老莊思想解釋佛經義例,以玄學的「無」比附佛學的「空」等等。
 
此方法雖然令佛教在短期間得到傳播與認同,但卻常常曲解真實經義,而在與本土文化結合過程中,勢必對原先的道教與民間信仰造成影響;當時道教信仰明確系統的成立的時間不長,內容又與中國廣袤的各地民間信仰相雜,因此在佛教傳入後,道教同時吸收佛教的儀式與教義,發展出日益完整的制度傳承;當然佛教也吸收了不少道教的科儀,於是兩個宗教就在魚幫水、水幫魚的水乳交融中呈現新的風貌。
 
而宗教要點,不外生死大事,因此不分佛教、道教,在生人世界都要普渡群生咸歸來信,在死後世界也是要諸魂解脫得安息。道教便將來自佛教的閻摩與地藏王菩薩,與東嶽大帝交流合作,逐步確立今日的地府行政系統。
 
中國的「閻羅王」信仰源自於印度教的「閻摩」(梵文:यम,IAST:Yama);閻摩又譯為夜摩、剡魔、焰摩,是印度神話的死神,地位大概就等同希臘神話的黑帝斯,埃及神話的阿努比斯。在印度教經典《梨俱吠陀》中記載,閻摩是太陽神之子,座騎是頭神牛,也是第一位死亡的人類,因此人過世之後,靈魂都要經由閻摩的引導以前往天界生活,有點像是新興重劃區的房仲、移民團的領隊;隨著神話演進,閻摩也逐漸衍生出對亡靈生前的行為,進行賞善罰惡的審判力量,可令善人得生於天界,或是讓惡人鬼魂到地獄受刑罰,而閻摩的居處也從天界搬家到地獄中,這便是閻摩信仰的原型。


印度教的閻摩,太陽神之子,第一位死亡的人類。騎著神牛,審判亡者,並帶領他們前往天堂或地獄。此畫會於17世紀的南印度,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印度教的閻摩,太陽神之子,第一位死亡的人類。騎著神牛,審判亡者,並帶領他們前往天堂或地獄。此畫於 17 世紀的南印度,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佛教在印度蓬勃發展,印度教的閻摩被佛教吸收成為護法神;現今西藏佛教的閻摩造像,由人臉化身成憤怒的牛頭鬼王相,座下的神牛也從騎坐改成踩踏姿勢,神牛底下還有罪人的靈魂正痛苦地承受主尊的神威迫臨,充分顯示閻摩的威猛雄韻。


明‧閰摩銅像,藏於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佛教化的閻摩,轉變為牛頭人身,神牛也從坐騎,改為踩在腳下,突顯閰摩的神威。圖片來源
根據官方資料,此為﹝明﹞閰摩鎏金銅像,藏於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佛教化的閻摩,轉變為牛頭人身,神牛也從坐騎,改為踩在腳下,突顯閰摩的神威。圖片來源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鬼神信仰交流融合,並將佛教原本的「地獄」系統演化成今日民俗信仰的複雜樣貌;道教將閻摩視為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先是與東嶽大帝同為一尊,之後又分立出東嶽大帝與閻羅王兩尊,翻譯也從「閻摩」固定成「閻羅」。自此閻摩跟地藏王菩薩帶著地獄信仰,空降中國的死後世界,印度神明正式入股中國地府信用合作社,閻摩變成了「閻羅王」,地藏王菩薩則成了「幽冥教主」。(當時還有另一位很紅的印度神移民中國,改姓李,任職中壇元帥,俗稱三太子,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地藏王菩薩像。地藏王菩薩發弘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勢不成佛。」因此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日本則認為地藏王菩薩是旅人和兒童的守護神,因此常將地藏王菩薩立在十字路口。圖片來源:白城華嚴寺
蓮雲地藏王菩薩像。地藏王菩薩發弘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此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日本則認為地藏王菩薩是旅人和兒童的守護神,因此常將地藏王菩薩立在十字路口。圖片來源:白城華嚴寺

時至唐代,道教成為國教,因此道教的發展一日千里,閻羅王也從一個分成十個,且還各有名字與職掌分工,稱為「十殿閻王」,而「閻羅王」變成了第五殿閻羅天子的專稱。這十殿閻王各有中國姓名,顯示閻羅信仰完全本地化;且除了第一殿秦廣王,與第十殿轉輪王之外,其餘八位閻王各自掌管不同的地獄,依照罪魂生前所做惡事,分配各類地獄受刑罰,一殿復一殿,直至罪業償還為止。


臺南麻豆代天府十八層地獄。廟方表示,他們興建十八層地獄的目的,是透過地獄中萬劫不復的刑罰,勸人為善。圖片來源:麻豆代天府
臺南麻豆代天府十八層地獄。廟方表示,他們興建十八層地獄的目的,是透過地獄中萬劫不復的刑罰,勸人為善。圖片來源:麻豆代天府

因為閻羅信仰具有勸善警惡的性質,且與每個人的生死禍福相關,因此深植人心。在臺南市麻豆區的代天府,便有詳細的十殿閻王地獄模擬實境秀,其中幽青燈光與陰森場景,充斥鬼魂的哀淒厲號,並結合當代時事,影射因貪汙而被判入地獄受刑者,著實與時俱進且創意十足;民間也有「十殿閻君」的唸唱(唸詞)歌謠,用以教化勸善,足見生死事大,化民之深。


閻羅王信仰本土化還有個有趣的現象,便是一些歷史名人死後,會擔任閻羅王的職務。例如在唐代編纂的《隋書》中,曾記載隋代的開國大將韓擒虎病重之際有人來迎他為閻羅王,又有病人前來拜見他,稱他為閻羅王。這故事流傳到唐帝國的邊疆、敦煌之後,被民間傳說加油添醋一番,說韓於病榻之中,見身著紅衣與紫衣的兩人,騰駕黑雲來家裡,說是要迎接韓擒虎到地府擔任閻羅王;此事記載於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中,可見閻羅王信仰深入民間。不過,韓擒虎的軍隊在攻克金陵後,四處劫掠,風評不佳,由他擔任閻羅王,實在令人憂心地府行政的清廉 ......


另外三位出任閻羅王的名人,分別是北宋名相寇準、天下第一流人物范仲淹、鐵面無私包青天(包拯);大多都取其功業威嚇,且具正直形象;其中尤其以包拯在民間傳說公正不阿的個性,具有能夠「日審陽、夜判陰」的異能,並能為鬼魂昭雪冤情的誇大情節,讓他的身世從文曲星下凡投胎,在死後化身成第五森羅殿的閻羅天子!


在道教的地府行政系統架構完成後,就我認知的位階,大概是這樣配置:


總裁──東嶽大帝
榮譽董事──地藏王菩薩
執行長──酆都大帝
經理──十殿閻王
區經理──城隍爺
內勤專員──判官書記群
外勤專員──黑白無常 + 牛頭馬面
特助──福德正神


但在佛教的信仰體系中,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之中居最高位,其餘的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閻羅、城隍爺、土地神等等,皆是具有威德福報的大鬼王,受持佛法並受人間供奉,協助地藏王菩薩護持善人,懲戒惡眾,普渡眾生,以成就「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薩大願。

 
螢幕快照 2015-08-29 下午5.34.50
近來的人氣動漫《鬼燈的冷徹》中,閻羅王被描繪成一位身材巨大、外型嚇人,但個性溫和、常常被輔佐官欺負的老好人。
文章資訊
作者 陳博德
刊登日期 2015-08-29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