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圈當中,說起武術門派最為繁多的國家,非中國莫屬,而日本則緊跟在後。日本武術相當五花百門,諸如劍道、居合道、柔道、柔術、弓道、槍術等,每種武道又各自有林林總總的流派,這也造就了日本歷史有很大一部分都有武士文化的足跡。
自平安時代起,武士從地方豪族為了守衛莊園的郎黨所演變而成,其後逐漸成為一個社會階級──接受文武合一教育、負責文政或打仗的階層。許多人對日本武士使用武士刀的印象根深蒂固,然而武士平日並非只需要練習劍術,也要練習槍術、弓道等應用於戰場上的技能,以隨時應付突如其來的戰事。
由於日本武士社會的戰爭繁多,經歷源平合戰、鐮倉時代、室町時代,以至戰國時代,遍佈全國各地的大小戰役均是武術的實戰場所,武士們將在戰爭中實踐的武術經驗、體會加以分析和整理,使不同的武術開始系統化,甚至形成流派。到了江戶時代,各種武術所衍生的流派發展至顛峰,以劍道為例,單是江戶時代已發展逾 700 多個流派。
日本武術之所以能繁盛不衰地傳承至今,除了武士的習武文化、傳授武術的職業興起,以及開放的武術學習態度都是關鍵。以劍術為例,戰國時代各地藩主均會邀請當代著名的劍豪出任劍術指南役,教導旗下藩士劍術,以作軍事訓練的一環,例如一刀流的小野忠明(1569-1628)和柳生新陰流的柳生宗矩(1571-1646)[1] 出任德川將軍家的劍術指南役。
劍術指南役促使劍術不僅僅只傳授門下弟子,更流傳各藩各地的武士階層之中,且劍術指南役的職業一直延至江戶時代,影響的範圍又更加擴大。此外,日本很多學習劍術的武士或劍豪,均非只習一家所長,他們熱衷於師承不同的流派,再提升自己的劍術水平,此舉便摒除了傳統門戶之見的包袱,例如戰國時代著名的劍豪佐佐木小次郎 [2] 也曾與中條流的富田勢源 [3] 和鍾卷流的鍾卷自齋 [4] 學習劍術。
然而,儘管日本武術在江戶時代蓬勃發展,但到了幕末時期,隨著西洋傳入現代槍炮技術,傳統武術的成效開始被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