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那些愛喝酒的蒙古大汗們(下)

HungLichu 2015-01-10
收藏
元成宗完澤篤汗(1265-1307,1294-1307在位)
元成宗完澤篤汗(1265-1307,1294-1307在位。source: Wikipedia

 

憲宗蒙哥的即位,象徵大蒙古國的世系正式傳移至托雷家族。元朝的創立,雖然是成吉思汗以來大蒙古國分裂的象徵,但黃金氏族諸人的不和,恐怕蒙哥得負很大責任。蒙哥不算愛喝酒的大汗(不愛喝酒的標準恐怕是相對而論),明清史家皆曰憲宗「不樂宴飲」,未步上其伯父窩闊台與堂兄貴由的後塵。但《蒙兀兒史記》稱:

 

(蒙哥)性喜畋獵,自謂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然酷信巫覡、卜筮之術,凡行事必謹叩之,殆無虛日,終不自厭也。

迷信巫術也帶來一些問題。他受擁戴登上大汗之位,卻無法消弭窩闊台系宗王貴戚的敵意,將貴由汗的皇后海迷失投河溺死的主因,就是認定海迷失使用巫術暗算他,由於對巫術的恐懼,他甚至波及無辜,將失烈門一併處死。


失烈門是何人?他才是窩闊臺指定的汗位繼承人。窩闊台的闊出太子死於征南宋之役,孫子失烈門被指定為太孫,但窩闊台酗酒暴卒,上演了女人當家爭奪領導的劇碼。先是乃馬真皇后臨朝稱制,剝奪失烈門的繼承權,讓自己的兒子貴由繼位。


貴由汗又酗酒早逝,海迷失皇后想重演乃馬真之舉,沒生兒子,就擁失烈門臨朝,但拖雷家族掌管者唆魯禾帖尼(四帝之母)早在這幾年收攏了不少宗王的心,加上她悉心經營已經征服的漢地,資源豐厚,忽里爾台會議上推舉出拖雷的長子蒙哥為汗,正是唆魯禾帖尼的功勞。這些愛喝酒的大汗,一個一個早逝,女性只好出來爭權奪利。


蒙哥成功奪取原屬窩闊台家族的汗位,卻又殺害罪名不顯的侄子失烈門。《新元史》評論:

 

憲宗聰明果毅,內修政事,外闢土地,親總六師,壁於堅城之下,雖天未厭宋,齎志而殂,抑亦不世之英主矣。然帝天資涼薄,猜嫌骨肉,失烈門諸王既宥之而復誅之。拉施特(作者按:拉施德丁 Rashid-al-Din Hamadani‎ 1247-1318,《史集》的作者)有言:「蒙古之內亂,自此而萌,隳成吉思汗睦族固本之訓。」嗚呼,知言哉!

連當代史家拉失德丁也不認同蒙哥對失烈門的處置。這也肇下從蒙哥到元朝中期都得不斷面臨窩闊台系後人海都等宗王的「挑戰」。


伊兒汗國史家拉施德丁的《史集》,號稱第一本世界史,圖為「蒙古士兵」插畫
伊兒汗國史家拉施德丁的《史集》,號稱第一本世界史,圖為「蒙古士兵」插畫

托雷家的兒子們,似乎在飲酒方面比較節制。蒙哥的死因目前尚無定論,《史集》認為蒙哥是在軍中感染痢疾身亡,畢沅的《續資治通鑑》亦同此說。據說蒙哥曾下令全軍喝酒來對抗傳染病,頗合酒國英雄酒能消毒的論點。黃震的《古今紀要逸編》認為蒙哥是屢攻釣魚城不克憂憤而死。《海屯行記》(希臘化時代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在 1254-1255 年至蒙古旅行的紀錄)則說是落水而死。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說「蒙哥汗為宋軍的飛矢射中身死」,採用的是《馬可波羅游記》和明萬曆《合州志》所載蒙哥被釣魚城守城武器矢石擊中,傷重不治之說。無論如何,蒙哥顯然不是楊過打死的。


元代世系(1)

元朝的創立者忽必烈在位超過三十年,享壽將近 80 歲,是異常長壽的蒙古大汗。他命定的繼承人真金在 1285 年因為捲入禪位風波,憂懼而死,忽必烈事後非常懊悔,基於彌補的心態,不立其他兒子,改立孫子,從此元朝的統治者皆為真金後人。


忽必烈先是以真金次子懷王達剌麻八剌為皇太孫,懷王因病早逝,遂改由真金三子鐵穆耳受皇太子寶,真金長子晉王甘麻剌則總兵鎮守漠北和林,防備窩闊台系的叛王海都。但鐵穆耳屢屢因為酗酒問題而惹惱祖父忽必烈,據《多桑蒙古史》:

 

鐵木兒(成宗)幼時飲啗無節,其祖忽必烈嘗責之,且曾受杖三次,終命數醫侍食以監之。

嚴格進行戒酒醫療,伺候皇太孫沐浴的回教徒為了討好未來的大汗,偷偷的把酒用管子引入浴室,讓鐵穆耳趁洗澡時喝個夠。《蒙兀兒史記》同樣提到:

 

始汗(鐵穆耳)為太孫時,好飲無節。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有近侍司太孫節沐者,私置酒於盥器,代水以進,忽必烈汗聞之,大怒,謫戍其人遠方,殺之於道。

不管是浴桶裝酒還是臉盆裝酒,成宗的酒癮真是「非同凡響」。忽必烈最終並未以孫子的酗酒成癮而改變心意,成宗即位之後,「深以前事為非,力自節飲」,且「一革至元中葉以來聚斂之政,冗設之官,約束諸王、妃、主、駙馬擾民」,被譽為「守成之令主」,但節飲可不是戒飲。


伊兒汗國的國璽「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即是元成宗所賜。此文件為1305年伊兒汗國與法蘭西王國的外交信件。
伊兒汗國的國璽「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即是元成宗所賜。此文件為1305年伊兒汗國與法蘭西王國的外交信件。

生長於大漠的元武宗海山,蒙語稱曲律汗,早年受成宗之命在漠北統兵,為元朝平定多年以來窩闊台系的海都、察合台系的篤哇兩王的叛變,結束元朝對西北宗王的長年戰爭,取得 1303 年四大汗國承認元朝宗主地位的成果。他的父親懷王答剌麻八剌本是忽必烈屬意的繼承人,因病早逝,皇位才會落入鐵穆耳一系。海山挾著強大的軍事貢獻與政治背景,透過在大都的同母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發動政變,帶兵入關繼位,也與他的弟弟立下兄終弟及、叔侄相繼的金匱之盟。


武宗在位最受詬病的是賞賜諸王太濫,爆發財政危機,立尚書省「理財」;另一方面他也首開先例,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同樣地,他也是個出名的酗酒大汗,《元史新編》提到:

 

武宗…可謂天潢之傑出,天授之雄武矣。入紹大統,謂有宏圖,而始終誤聽宵人,以立尚書省為營利之府,……。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多;錫賚太侈,而濫賞之卮漏。…。又攷陶九儀《元氏掖庭記》,則瓊島水嬉之華,月殿霓裳之豔,亦自帝大濫其觴,而《本紀》諱之,不載一字,亦英雄酒色之通病歟!

海山得年 31 歲,《蒙兀兒史記》載有一事,與耶律楚材諫窩闊台之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山汗荒於酒色,…阿沙不花見汗容色日悴,進言曰:「陛下不愛萬金之軀,深思祖宗付託之重,百姓仰望之切,而日邇酒色,是猶兩斧伐孤樹,未有不顚仆者也。陛下縱不自愛,如宗社何?」

汗說曰:「非卿,孰為朕言!繼自今毋愛於言朕不怒也。」

因命進酒,【蒙兀朝制:殿上置酒尊,尚飲司之,羣臣奏對稱旨,隨時賜飲】阿沙不花頓首謝曰:「臣方勸陛下節飲,而反以酒勸臣,是臣之言不信於陛下也,臣不敢拜賜。」

 

武宗並不惱怒阿沙不花,這位長於大漠的曲律汗,始終有著草原男兒的優點與缺點。飲酒一事,從「殿上置酒,奏對稱旨,隨時賜飲」,以及《多桑蒙古史》所說「飲酒非惡德」,顯然今人必須站在源自草原的蒙古政治文化來理解,而不能單以農業民族的道德評價看待這種酒文化。


曲律汗性格上的優點,在皇位授受上更讓人激賞,他不顧近臣勸阻,雖有親生子,卻堅守與弟弟的「金匱之盟」,史家稱讚他:「磊落光明,勝宋太宗萬萬,固不失為一代之英主」。仁宗因為哥哥的重然諾與酗酒早逝,順利繼位,在位時正式舉行開國以來第一次的儒家科舉,指定朱熹集注的《四書》為科舉考試用書,力行「儒治」國策。但儒學的薰陶與酒精的魅力在他身上並不衝突,史稱「其孜孜為治,一遵忽必烈汗成憲,惟飲酒無度,或其短祚之由歟」,我們實在很難把一位孜孜求治的有為君主和酗酒這件事情聯想在一起,蒙語普顏篤汗的仁宗得年只有 36 歲。


按照「兄終弟及、叔侄相繼」之約,仁宗應該立海山之子和世剌為儲君,但磊落重信如曲律汗者畢竟罕見,仁宗背棄了叔侄相傳的誓約,把和世剌放逐到雲南,以己子碩德八剌為太子。仁宗飲酒無度,英宗格堅汗繼位時年僅 18 歲,碩德八剌從小就親近父親所用的那些儒者,即位之後想做的比自己的父親更多,年輕氣盛讓他不顧許多複雜的政治條件,抱著有夢最美的幻想,與同樣年輕的右丞相拜住(木華黎家後人)硬行「新政」,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在位三年,前兩年受制於太皇太后答己(武宗和仁宗的生母)與答己寵臣鐵木迭兒,兩人過世之後格堅汗掌權才一年,「至治新政」就因為兩個年輕人死於「南坡之變」的政治暗殺而中止。滿懷抱負的碩德八剌看似「書生皇帝」,但他卻有另外一面,清史家屠寄說:「(英宗)過信喇嘛,大起山寺,不受忠諫,飲酒逾量,有時至失常度云。」


英宗被暗殺之後,伯父也孫鐵木兒循武宗之例,帶兵入關繼位。不少史家懷疑泰定帝與「南坡之變」的陰謀有直接關係。他跟堂弟仁宗一樣,得年 36 歲病死,死因不明,按照黃金家族的「傳統」,可能也與酒關係很深。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汗像

泰定帝是元朝唯一沒有諡號者,他的兒子在兩都之戰中落敗,繼位者皆為海山後人(即懷王達剌麻八剌一系),強調晉王甘麻剌一系在法統上的「不正」。不少清代史家幫泰定帝抱不平,例如魏源就指出成宗有兩個同母兄:晉王甘麻剌、懷王答剌麻八剌,三人本無嫡庶之分,甘麻剌才是真金長子,成宗無後,甘麻剌之子也孫鐵木兒是下一代最長,怎可視為旁支入繼、法統不正。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以「先入關者為王」,兄終弟及,待英宗遇弒,也孫鐵木兒自漠北入靖內難,與海山兄弟所為並無不同。


更有甚者,泰定帝在位對懷王答剌麻八剌後人賞賚有加,「有德而無怨」,反而是海山之子文宗取得皇位之後刻意抹黑泰定帝。魏源言:「人心歸泰定之子(天順帝阿剌吉八),而不歸武宗之子(文宗圖帖睦爾),明如星日」,看來這個《春秋》之案,尚有待來者。


泰定帝在上都(開平)忽然過世,皇太子阿剌吉八才 9 歲,在大都(北京)的武宗次子圖帖睦爾蠢蠢欲動,一場爭奪皇位的「兩都之戰」因此爆發。圖帖睦爾打敗了上都的小童天順帝,雖然想自己當皇帝,但是他滿腹委屈的哥哥和世剌看起來比他更有資格。


作為海山長子,和世剌本應繼承仁宗之位,卻被封了個周王遠遠的放逐到雲南(真金封燕王,從此「燕王」成為太子的代稱,仁宗封和世剌為周王,顯示背棄盟約的心意已決),武宗近臣與和世剌都清楚知道金匱誓約內容,深深不滿,在被迫前往雲南的路上就擁兵「叛亂」,高中生年紀的和世剌鬥不過坐在大位上的叔叔是意料中事,最終在近臣的保護下逃到察合台汗國求庇於篤哇汗後人,史稱「年未弱冠,遠遜金山,耕牧十有三年」


等了三任皇帝,幸好這些大汗壽命都短,總算風水輪流轉到自己身上。和世剌理所當然的在漠北即位稱忽都篤汗,弟弟圖帖睦爾表面上同意循父親武宗、叔叔仁宗之例,派人先行攜皇帝寶璽北上獻給和世剌,自己則受皇太子寶,兄弟倆約在中都(今張北縣附近)王忽察都行宮見面,這種互相取信的時刻,絕對要喝酒,就像木華黎國王曾說的,喝得爛醉失態,表示無異心,但這一喝,明宗竟喝死了,史稱「天曆之變」。


和世剌自然不是飲酒過量而死,他是喝到了毒酒,一般皆認為下手的是文宗朝有名的權臣燕鐵木兒,而元明之際的史家權衡直指文宗是弒兄的主使者。


「兩都之戰」與「天曆之變」使文宗札牙篤汗成為兩度即位的皇帝,他號稱元朝最重「文治」的君主,能詩善畫,當然也好酒,只是比起他的父親大漠男兒海山來說,飲酒的程度算是小巫,只是這位優游於奎章閣的藝術、詩文與經典之中的大汗,28 歲就病逝在上都,似乎也是一手繪畫、一手暢飲吧。


元朝最後兩位皇帝寧宗和順帝總算擺脫酗酒大汗之名。文宗札牙篤汗對於「天曆之變」一直耿耿於懷,即使自己有兒子也堅持把皇位傳給侄子(明宗之子),完全不顧「政治夥伴」燕鐵木兒的反對。


文宗之舉有人解釋為贖罪心態所致,也有人認為是想洗刷謀殺哥哥的嫌疑,文宗的皇后尊重丈夫的決定,燕鐵木兒也無法扭轉帝后心志,只好退而求其次以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遠在廣西之由,改立年僅 7 歲的明宗次子懿璘質班為汗,不料小皇帝在位 53 天就夭折,這位小朋友的死一般認為沒有陰謀的成分,只能說是命運。


他的哥哥妥歡帖睦爾終於「天命所歸」,雖然從小被到處流放安置,繼位過程也一波三折,還是成為元朝在大都的最後一任皇帝,壽命雖然沒有忽必烈那麼長,在位時間卻超越世祖。


元末史家權衡描述順帝(烏哈噶圖汗):「不嗜酒、善畫,又善觀天象。」時人認為他昏愚、優柔,權衡卻不這麼認為,《庚申外史》載順帝幼年「頭髮常生蟣虱,使民嫗捕之」,然後他跟幫忙抓虱子的老婦說:「是雖血食於我,我不忍殺之,不如以紙裹之,懸於屋檐下,冷殺可也。」顯示他性格上的扭曲與陰暗面,但理解到他幼年即經歷父母被暗殺,以天潢貴冑到處顛沛流離,即使行為乖張亦合情理。《庚申外史》也批評順帝擅長「借刀殺人」,並不「昏愚」,確實在元朝最後的 30 餘年,順帝面臨多次政治危機,在關鍵時刻都顯露精明,史家之言並非無的放矢。


如此看來,那些愛喝酒的大汗,性格是不是比較可愛一些呢?

文章資訊
作者 HungLichu
刊登日期 2015-01-1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