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 年的慕尼黑大學裡,海因里希·威蘭(Heinrich Wieland)才剛拿到化學博士學位,馬上就面臨一個跟現代沒什麼兩樣的嚴峻問題:就業。
話說,那個時代的德國學術圈完全不是人待的,就算拿到學位和任教資格後,大家還是得熬上好幾年才能等到學校的正式職缺。威蘭前前後後總共蹲了 13 年,才終於成為大學裡的副教授。
在這段財務吃緊的時光裡,每個研究員都得到處流浪兼課才能存活,這位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慕尼黑大學裡辦講座、在柏林化學公司擔任顧問,但是就在這段時光裡,他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資助者:阿爾伯特・百靈佳(Albert Böhringer)。
現今的百靈佳殷格翰(Böhringer Ingelheim)是一間年營業額超過 150 億歐元的世界級製藥公司。但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百靈佳連個製藥公司都還算不上,它的主力商品是烘培粉和乳酸飲料,頂多只能被放在食品業。
一個化學博士被放在食品業,聽起來好像有點怪怪的?但其實,百靈佳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一名化學家的阿爾伯特・百靈佳早就看到了未來:隨著歐洲大陸越來越戰雲密佈,製藥工業肯定是未來的顯學。在百靈佳的大力相邀下,威蘭終於在 1907 年離開了柏林的公司,進入百靈佳。
而這其實也是威蘭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百靈佳是全德國最敢給福利的老闆。在二十世紀初這種年代,百靈佳的員工就擁有勞保、員工宿舍、福利金、退休金、年假和員工餐(連這年代都不是很多老闆辦得到啊!)果然在進去後才短短一年,威蘭就存夠了結婚基金、連他的學生都可以拿到百靈佳的獎學金。
有這樣的福利,員工當然很努力。總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兩年,公司終於研發出了第一款止痛藥物——Laudanon。
這款藥物的上市絕對是人類的福音。因為在現代化學止痛藥出現之前,人們止痛的歷史可謂五花八門,而且說老實話,你絕對不會想要親身嘗試。
根據我簡單的分類,古代的止痛法大概可以分成「信心療法」、「天然療法」和「科學療法」三種。
首先我們來看看信心療法。這得先提到古早人對疼痛的認知,外部傷口會痛是很正常的,但是身體內怎麼也會痛呢?
古埃及人認為是鬼。當時的人認為一到了晚上,就會有幽靈從他們的鼻子中跑進去作祟;印度人、猶太人與希臘人則認為是神,相信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是神對人類愚蠢的懲罰。英文 Pain 這個字的最古老起源就是來自希臘的復仇女神波以涅(Poine),人們犯下惹怒神的事情,她就會如約而至。
人們感受著身體毫無緣由的痛楚,想像它是來自神的懲罰。因此古代的人無不嘗試用獻祭或替罪羊之類的儀式,藉由祭品的犧牲來安撫憤怒的神靈。
但,當拜拜之後人還是會痛的話,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就是一個字——忍!!
西元前四世紀,希臘亞里斯多德就在他的著作《尼各馬倫理學》中說道,毫無怨言的忍受一切痛苦,便是自己勇氣的證明;而到了羅馬時代後,一本醫書的止痛療法更開始具備了信心療法的基本雛形,就是利用催眠的方式要人們忘記痛苦這個事實。在這本書上,它是這樣治療頭痛的:
「抓些泥土、觸摸胸前三次,然後不斷大聲對自己說:『我怎麼可能頭痛呢??我的頭不痛!!』」
到了中古時期後,信仰的力量變得遠較羅馬時期更為強大。從出生、成年、結婚一直到死亡,宗教開始延伸到人一生的每個角落中,甚至是在疼痛的時候。在這個時代裡,人們越來越依賴神來克制肉體的苦難,這也難怪西元五世紀時的聖奧古斯丁要讚頌:「信仰是痛苦唯一的安慰。」
中古時期的人認為痛苦來自於人的原罪。被折磨的救世主、早期殉教的基督徒,他們的信仰無比堅貞,卻仍然受到肉體的苦難才從原罪中解脫。基於痛苦的隱喻,基督徒將身體的痛苦當成一種神的懲罰。相信唯有堅信的禱告,才能平息上帝的怒火,人也才能夠從痛苦中解脫。因此到了中世紀,「禱告」就變成了最普遍的一種止痛法。
那麼人們禱告的對象是誰呢?當然是上帝了;不過到了中世紀晚期的十三、十四世紀,由於瘟疫、飢荒、黑死病在整個歐洲盛行,尋醫無門的民眾除了上帝外也開始求助於一些早期的基督教聖徒。而到最後竟然演變出十四個「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分門別類地接受各種不同的病痛。
十四救難聖人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445 年 9 月,一名年輕的牧羊人在一間熙篤會的修道院附近,看到了一名正在哭泣的孩子。不過當他輕輕抱起小孩時,小孩卻突然消失了。
沒多久小孩又出現在同一個地方,但不一樣的是小孩旁邊多出了兩支蠟燭。等到隔了一年,年輕的牧羊人第三次看到了這個小孩。這次,小孩的胸前抱著一個紅十字架,旁邊還跟著 13 個小孩。
小孩開口說道:「我們是十四救難者,希望在此地建立一個教堂。如果你想成為我們的僕人,我們將准許你!」沒過多久,牧羊人就看見兩個燃燒的蠟燭緩緩降落此地。經過這十四名聖徒的救助,不久許多病患都奇蹟的被治癒了。十四救難聖人的事蹟也因此傳遍整個鄉里。不久後,德國南部大約有 800 間教堂開始供奉起這些人。
十四救難聖人中,有些是真實存在過的人,有些則只存在於傳說之中。這 14 個人分別是 3 名主教、3 位處女、3 個騎士和醫生、僧侶、執事等各種職業。每個人根據他生前的事蹟與傳說接受不同的病痛。其中比較可怕的傳說應該是巴黎的聖丹尼斯了。
聖丹尼斯是西元三世紀的巴黎主教,當時的羅馬帝國還在迫害基督徒,所以當聖丹尼斯被抓到後,便被羅馬總督斬首了。不過,恐怖的事卻在這時候發生了!據說聖丹尼斯在被砍頭之後竟然站起來、撿起他被砍下的頭、還一邊講道一邊走了 10 公里左右!後來,他變成頭痛的治療聖人(真合理)。
不過,這種信仰療法當然效用很有限。而信仰療法不成功,那就前往下一個「天然療法」了。
天然療法簡單來說,就是用天然草本的方式解決人的疼痛問題。
這種療法從很早以前就有了,而且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的確有一些是有還不錯的療效。比方說,古埃及人發展出了一種類似電擊治療的方法:如果人受傷了,就從尼羅河上抓一條電鰻,然後放在傷口上(!)雖然這種作法很粗糙、甚至很危險,不過時至今日仍有人以類似這種的電療法來治療腰痛和關節炎,所以仍算是相當有科學精神的一種做法。
此外,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斯建議下,分娩中的婦女會咀嚼柳樹皮和柳葉,更是一種符合醫學知識的做法。因為柳樹裡面含有水楊酸,是一種類似阿斯匹靈的成分。而羅馬時代,老普林尼在西元 77 年的時候寫成了《博物誌》一書,雖然整本書基本上都是宗教神話與民間傳說的混合物,不過其中仍然有些是符合現代的醫學概念的,比方說,他是第一位發現一種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止痛素材:只要在頭痛的時候拿新鮮薄荷葉抹一抹,就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中世紀的萬靈丹
中世紀之後,草藥開始被大量使用,最有名的就是一種名叫 theriac 的奇特藥膏。這種藥膏最早的起源,是羅馬時代龐都斯國王米里茲達斯六世的時候,他總共使用了生薑、肉桂、沒藥、番紅花和鴉片等 40 種材料,再加上以許多囚犯做活體實驗後,終於成功製作出這種據說可以抵抗各種蛇毒的藥膏。
後來,龐都斯跟羅馬開始打仗。在這場戰役中,12 萬龐都斯大軍輾壓 2 萬羅馬士兵,結果竟然創下了西方軍事史上最扯的戰敗紀錄:龐都斯士兵戰損 10 萬、逃走 1 萬,結果羅馬士兵總共才損失 12 名。更扯的是,原本羅馬在清點傷亡人數時,總共記下 14 名士兵失蹤,等到了傍晚後竟然又有 2 名士兵歸隊。
龐都斯戰敗後,這款神奇的藥膏也被傳到了西方世界,而羅馬人也將這種藥膏的素材擴增到 64 種,並成為整個中世紀價格最高昂的藥物。
在治療疼痛時,中世紀的人無法選擇自己會碰上什麼醫師,所以除了上述這些正常療法外,也有一些創意作法。像剛剛發現了薄荷很好用的普林尼,又提出了另一款治療頭痛的藥方:「找還沒長成的蝸牛、拔掉他們的殼、切斷他們的頭。」
治療尿道疼痛的方式也差不多:「抓三個蝸牛,拔掉他們的殼後、混葡萄酒吞下。」
當然,各種千奇百怪的療程還在後面。
背痛嗎?「只要你別用地上生長的草、或樹葉擦屁股,就絕對不會有背痛的困擾。」
牙痛?「拔掉它,然後敲掉一個健康人的牙齒取代之,就會跟舊的一樣好用。」(健康人表示無辜)
除了草本以外,許多礦物質也被用於中世紀拿來入藥。像是黃金、象牙和聲稱的獨角獸角等,但這些礦物質不是拿來入藥、而是拿來頂在頭上的。十五世紀的《家庭醫藥護理大全》推薦:「在頭上頂著裝滿水的錫盤,然後丟入 1 盎司的熔鉛,是治療頭痛的好辦法;不然,就在頭上編馬鞭草的花環,也有一樣的效果。」
這些都還算好的,有些止痛法真的讓人有些反胃:比方說治喉嚨痛的話,就要取出綿羊的膽,趁它還溫熱的時候圍在脖子上,等到它冷掉之後就再換一副新鮮的,一直到病情轉好。(治個喉嚨痛得殺掉多少羊???)
不過說真的,比起其他病症,止痛已經算是仁慈了;尿道病在中世紀的治療法是「喝馬的膽汁」、臉部浮腫「乾狗屎敷臉」、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是「牛糞、野兔的心臟、青蛙油和童子尿.......」
更有些止痛法是直接讓人失去意識,因為一直到 1846 年,外科手術才使用現代的麻醉技術,在此之前如果要動外科手術,你就只能祈禱自己遇到夠好的醫生了:在義大利,動外科手術前會用一個木碗蓋住病人的臉然後.....使勁敲擊,一直到病人昏過去為止。
在煤爐被發明之後,他們會把小孩壓到煤爐邊、讓他們一氧化碳吸到飽後失去意識;還有一個方法是壓迫病人的頸動脈,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不過,這一切手法都要看師傅是否經驗老到,壓迫頸動脈太久,可能這輩子都不用起來了;但如果壓不夠久,則是在手術中途醒來......
天阿!難道以前就沒有科學一點的方法嗎??
是的,古代的確是有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來嘗試解決人的疼痛。以前許多醫生嘗試用病理的角度來解釋疼痛及病症,最好的例子就是希臘的「四體液學說」。
古希臘的哲學家不再滿足於把什麼東西都推給神明,他們試圖以自然的道理來解釋複雜的宇宙現象。他們認為宇宙是水、火、土、空氣四種元素混合而成的,而人體自然也是由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四種體液構成的。四種體液在人體內失去平衡就會造成疾病。
四體液說經由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斯發揚光大,而羅馬的蓋倫醫生更是體液學說最有名的代表。他認為體液不平衡就是疼痛的來源,因此他發明了一種流傳超過千年的止痛法:放血。他認為,流出多餘的血液應該能夠調節身體內的體液比例,使身體重新恢復平衡。比起上述幾種民間療法(什麼狗屎敷臉),這種學說其實已經相對科學了,只是,這種治療法真的會讓人比較不痛嗎?
這可能就要問一下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了。西元 1685 年 2 月,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突然感到劇烈疼痛而倒臥在地,御醫們連忙趕來進行「急救」。
當時,英國仍處於現代醫學發展的萌芽階段,「體液學說」仍然是當時醫學的主流。御醫在診斷後判斷國王的病是體液不均衡造成的,並且立刻下了藥方:先放他個半公升血!!
接著,他們幫國王拔罐到出水泡後又放了 250 公克。最後,為了排出其他的「不良體液」,御醫也開始幫國王催吐、灌腸,就這樣上吐下瀉外加放血五天後,國王死掉了......
總而言之,一直到現代醫學露出曙光以前,所有的治療法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又發明了什麼止痛的方法呢?
本系列為贊助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