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美中外交的「巴基斯坦渠道」是什麼?

汪浩 2017-10-18
收藏

「巴基斯坦渠道」是尼克森和季辛吉為打開中國大門而開闢的「秘密外交」渠道。


1969 年 8 月,尼克森在他就職後的首次環球旅行中對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表示,美國不會參加孤立中國的任何安排。他希望中國走出孤立狀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發揮重要作用,他請葉海亞向中國捎去有意改善美中關係的口信。從這次環球旅行開始,尼克森和季辛吉撇開美國國務院,用幕後渠道來打開中國的大門,「秘密外交」漸行漸遠。


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左)與美國尼克森總統攝於白宮(Source: wikipedia

1969 年 10 月 16 日,在正式通知蔣介石之前,季辛吉在華府會見巴基斯坦內政部長時,請葉海亞先秘密告訴中國,美國將把第七艦隊兩艘驅逐艦撤離臺灣海峽。11 月初,葉海亞將美國的這項決定告訴了中國大使張彤,葉海亞還特別解釋:「美國有意與共產黨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11 月 15 日,張彤上報給周恩來,11 月 16 日,周恩來將此電文送給毛澤東,並附註:「尼克松、巴基斯坦動向可以注意。」


但是,在美國最初啟動巴基斯坦渠道時,毛澤東和周恩來對美方的真實意圖及決策機制並不十分瞭解。他們不明白美國為何在華沙試圖重啟大使級會談的同時,又通過巴基斯坦另闢蹊徑。 因此,周恩來在 12 月  2 日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轉告葉海亞:「尼克松如要同我接觸,盡可利用官方渠道。」不過,12 月 12 日,周恩來又向巴國大使表示:感謝葉海亞把中國所堅持的美國把一切武裝力量從臺灣海峽撤出去的立場說得很清楚。


1969 年 12 月 23 日,季辛吉讓巴國轉告中方,美國對葉海亞轉告的訊息感到欣慰;美國要與中國對話的意向是認真的,願意用比華沙美中大使級會談更安全隱密的方式進行。尼克森和季辛吉與中國打交道,一方面派美國駐波蘭大使斯托塞爾追著中國外交官要求恢復美中大使級會談;另一方面,要避免國務院介入,通過巴基斯坦把政策動向透露給毛澤東。


1970 年 3 月 21 日,北京又收到了白宮通過巴基斯坦渠道轉達的消息:「如果北京同意的話,我們準備開闢一條白宮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這樣一條渠道的存在,將不會被白宮以外的人知道,而且我們可以保證完全的自由決斷。」白宮這次十分明確,要求直接與北京秘密對話。至此,周恩來完全明白了,尼克森想採取美國與北越秘密談判的辦法,秘密接觸北京最高層。


1970 年 5 月,美國進軍柬埔寨,打斷了美中接觸的勢頭。1970 年 10 月 25 日,尼克森與葉海亞在華府會談,明白告訴他,美國與中國展開談判是「必要的」;不論美國與蘇聯的關係如何或有何新宣佈,美國與蘇聯並無對付中國的盟約。尼克森請葉海亞向中方傳話:美國總統志在設法使美中關係正常化,打算派其高級助手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與中國的相應代表對話。


1970 年 11 月 10 日,葉海亞訪問中國,他在同周恩來的第一次會談中,便轉達了尼克森的口信。周恩來感謝葉海亞自 1969 年以來幾次轉達尼克森的口信,並表示將報告毛澤東。經與毛澤東商議,周恩來於 11 月 14 日向葉海亞表示: 「尼克松總統表示要走向同中國和好。如果美方真有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指臺灣問題)的願望和辦法,中國政府歡迎美國總統派特使來北京商談,時機可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商定。」


1970 年 12 月 9 日下午,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利將葉海亞從中國帶回的口信轉達給季辛吉。希拉利拿著一份手寫函件,以宣讀的方式慢慢口述,由季辛吉親自記下內容,信函原件仍歸還希拉利。周恩來的口信說,為了討論撤出中國領土臺灣一事,尼克森總統的一位特使將會在北京受到最熱忱的歡迎。我們已經收到美國從不同渠道發來的信息,但是這是第一次由一個國家首腦,通過另一個國家首腦,向第三個國家首腦轉達建議,因此我們十分重視這個信息。


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左)與美國尼克森總統攝於白宮(Source: wikipedia

在這則口信後面,葉海亞評論說:周恩來在聽到我轉達的口信後,既沒有接受,也沒有拒絕,而是同毛澤東商議後才給予回覆。在他看來,中國領導人邀請美國總統特使訪問中國,不是單單為了臺灣的前途,而是必定涉及中國的國家安全要務。


12 月 16 日,與尼克森商議後,季辛吉給中國回信:北京會談不應只局限於臺灣問題,還將包括其他旨在改善關係、減少緊張的步驟。但就美國在臺灣的駐軍而言,美國政府的政策是,隨著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將減少在這一地區的駐軍。美國政府提議,兩國政府代表在雙方認為方便的地點,盡快舉行會晤,討論高級別會談的形式等事宜。


正當美中之間頻繁傳遞口信,越戰擴大,使得中國方面延遲了對白宮的答覆。


1971 年 2 月到 3 月,為了切斷在老撾境內的北越對南越遊擊隊的供應補給線「胡志明小道」,美國空軍開始配合南越軍隊對老撾進行軍事作戰。1971 年 3 月 25 日,尼克森又主持國家安全會議專門討論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他決定派特使墨菲去找蔣介石談談。4 月 23 日,墨菲告訴蔣,美國構想是採用「雙重代表權案」,蔣介石同意了。


但幾乎就在蔣墨會談同時,周恩來給尼克森發來了密信,尼克森頓時心思大變,中美秘密外交突破,使美國與臺灣磋商變成無關緊要。1971 年 4 月 21 日下午,希拉利大使打電話給季辛吉,說他有關於中共的急電,需要盡快與季辛吉見面。季辛吉在 6 時 12 分接見希拉利,晤談 17 分鐘,並在 7 時見尼克森報告。周恩來提及尼克森 1970 年 12 月 16 日的訊息,在 1 月 5 日由葉海亞轉達,並稱「因為當時情勢」未能盡早回覆。


周恩來重申「願意在北京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的特使,或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以進行會談。」周恩來指出: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關係,必須從中國的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的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通過兩國高級負責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這封口信的新意在於,通過正式外交途徑向美國總統發出了邀請。周恩來還提議,中美雙方可以通過葉海亞總統,適當安排北京會談的形式、程序和其他細節。


尼克森對周恩來的邀請大喜過望,4 月 27 日下午 6 點,周恩來的又一封信抵達季辛吉手中。中方建議舉行的會談主題仍然是臺灣問題,但是重點在於撤走美國軍隊而不是放棄美國同臺灣的關係。季辛吉由此推斷,中國謀求舉行高級會談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恢復與美國的關係。5 月 10 日,經尼克森批准,季辛吉將對周恩來 4 月 21 日口信的回覆交給希拉利,5 月 17 日再由葉海亞交給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尼克森的回信稱,在慎重研究周恩來 4 月 21 日的訊息後,他認為雙方有必要進行高層直接會談,以解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分歧。他對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很重視,因此準備接受周恩來的提議,前往北京訪問,與中國領袖直接會談,屆時彼此都可以提出自己所關切的原則問題。


為建立與中國領袖可靠的接觸,尼克森建議由季辛吉與周恩來作「初步秘密會談」。季辛吉獲授權討論尼克森訪問北京的時機、議程,並對雙方關切的問題初步交換意見。這個回信還強調:「為保密起見,務必不用其他渠道。同時,不言而喻,季辛吉博士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官員的第一次會談要絕對保密。」


5 月 26 日,收到尼克森回覆後,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主持中共政治局會議,商討了中美會談的方針。會後,他起草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提出八點原則。這個《報告》有三點引人注目的變化:一是在要求美國從臺灣撤軍的同時,不再堅持把美國同中華民國斷交當作中美兩國政府交往的先決條件。二是在繼續強調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的同時,也強調要力爭和平解放臺灣。三是初步提出了在雙方首都建立聯絡機構的設想。


1971 年 5 月 29 日,經毛澤東批准,周恩來給尼克森的口信送往巴基斯坦渠道。這封口信提到,周恩來認真研究了尼克森 4 月 29 日、5 月 17 日和 5 月 22 日的三次口信。周恩來以總理身份歡迎季辛吉到中國,與中國「高層官員」作秘密會談,安排尼克森訪問中國。


他建議季辛吉在 6 月15 日至 6 月 20 日之間,從巴基斯坦飛到北京,以北京為會談地點。周說毛澤東歡迎尼克森的訪問,好與尼克森進行直接交談,自由地提出各自關心的主要問題。不言而喻,首先要解決中美之間的關鍵問題,就是從臺灣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


6 月 2 日晚上 8 點,希拉利帶來了周恩來的這封回信。當尼克森接過這份「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總統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時,他興高采烈地同季辛吉舉杯慶賀「讓我們為今後的世世代代乾杯,他們可能會由於我們所採取的行動而擁有過和平生活的更好機會。」6 月 4 日,尼克森回覆周恩來,說中方所提日期太急迫無法安排,提議季辛吉在 7 月 9 日抵達中國,11 日離開。季辛吉獲授權討論尼克森訪問中國之前「所有兩國關切的問題」。他對中方同意對訪問嚴守秘密表示欣慰。6 月 11 日,周恩來同意季辛吉訪問的時間,這項訊息在 6 月 21 日由希拉利轉交白宮。


6 月 4 日至 14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各方面負責官員參加的中央工作會議,全面討論中美關係問題。參加這次會議的200多人學習和討論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這個政治局報告,透露了尼克森要派特使訪問中國,但是臺灣的情治系統完全沒有接到消息。當時,中國有 200 多個官員知道尼的特使即將訪問北京,美國和巴基斯坦各有7-8個官員知道,而臺灣一個人也不知道。


1971 年 7 月 9 日淩晨,季辛吉乘坐巴基斯坦總統專機飛赴北京。季辛吉「到一個我從未去過的首都去執行如此重大的任務,而且又與國內完全斷絕了聯繫,我開始感到有些沒有把握了,這也是我任職以來的第一次。」經過 4 小時 45 分鐘的航行,季辛吉一行六人(兩位保鏢,三位高級助手,沒帶翻譯)於北京時間 7月 9 日上午 12 時順利抵達北京。經北京會談後,季辛吉與周恩來決定過河拆橋,華沙大使級會談不再開了,「巴基斯坦渠道」也關了,季周兩人從此直接聯系。


7 月 16 日,尼克森特別給蔣介石一封道歉信,對未能事先通告季辛吉訪問北京表示遺憾。蔣介石說:「尼克生小丑來函,彼派密使前往北平,事前不及與我商談表示抱歉。余決置之不理,否則彼將宣傳其出賣我國民得我諒解矣。」當時,臺灣各界對季辛吉訪問北京大為震驚和氣憤,許多人一度對臺灣前途失去信心。但是,社會很快安定下來,並未發生季辛吉預測的暴亂。

 

文章資訊
作者 汪浩
刊登專欄 汪浩的讀書筆記
刊登日期 2017-10-18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