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歷史的轉換期 10】亞洲,出大事了!──戰爭、覺醒與革命的 1905 年

金老ㄕ 2023-02-02
收藏

西元 1905 年,發生了一則讓國際矚目的大事,特別在亞洲掀起極大的波瀾。那就是:日俄戰爭,由日本獲得勝利。
 
為何說這件事引發國際矚目?因為自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後,歐美國家在「非白種人」地區,都以碾壓的態勢取得主導地位。但日俄戰爭卻是由黃種的日本人,擊敗戰前各方都看好的白種俄羅斯人。(雖然俄羅斯這個所謂的「戰鬥民族」,在歷史上大多數戰績非常拉胯,並且在最近又鬧出軍事上的笑話以及虛弱,足以讓人實際見證歷史重演。)這在當時似乎代表:歐美優勢地位即將不再?
 

日俄戰爭逆轉了東亞格局,一位新興列強從此躍上國際舞臺。(Source: Rawpixel Ltd/CC BY 2.0)

如果對中學歷史教科書還有印象,應該會注意到課本描述在日俄戰爭後,清朝很快掀起一波「立憲運動」,企圖效法日本建立憲法政治,使自身有朝一日能重回強國之林。而這樣的狀況其實不限於中國,在伊朗、印度、土耳其……亞洲各地都有立憲的聲音。
 
而這恰恰凸顯了《歷史的轉換期》這套系列書一以貫之的兩項原則:當時性、共時性。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從獨裁過渡到民主,簡直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歷程。但這純碎是以事後的角度,甚至是以現代人(特別是已經歷經民主化的我國而言)的處境,倒果為因地回看過去。
 
但其實換到任何一個時代的「當下」,真實的狀況是:沒有任何人能確定通往未來的道路是成功還是失敗。我舉個例子,請問有誰能保證現在買的股票在明天必賺無疑?回到歷史上,法國大革命後,國家制度從君主過渡到共和,但人民有因此滿意嗎?顯然沒有,因為後來拿破崙崛起,人民可是極力擁戴他成為新一任的帝王。那麼當拿破崙,甚至是後來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成為法蘭西的皇帝,這就代表共和制度的不可行嗎?顯然以後見之明來看,絕非如此,法國在歷經多次變動,現在是共和制度的堅定執行者。
 

拿破崙三世統治期間,是法蘭西在 19 世紀少有的繁榮穩定時期。(Source: wikimedia/公有領域)

所以《歷史的轉換期》強調「當時性」,就是希望讀者們能盡量了解過往的「當下情勢」,更貼近地找出趨勢發展的原因。這對閱讀歷史來說,絕對是必要的觀念。
  
如果說當時性強調的是「時間」,共時性某方面來說則是強調「空間」,也就是找到當時全球普遍發生的趨勢。儘管如此,本書在序言還是有強調,雖然是以全球為主體,但各地進展有所不同,因此還是會限縮在特定地區,像是第十冊的內容,主要集中探討亞洲以及部分歐洲地區。
 
話說到此處,不知大家是否會有疑問:全球範圍那麼大,為何會選擇亞洲作為描述的主體?

其實在讀書的時候,讀者未必只能被動接收作者給出的知識點,也可以主動向書籍作出提問。雖然作者不會當場現身說法,可當讀者提出疑問,並試著自問自答的時候,才能讀出書中資料的更大價值。
 
就我而言,為何作者會選擇以亞洲為描述主體呢?看到作者群是身處亞洲的「日本人」,我想這或許就是原因之一,而也正因是「日本人」,以「日俄戰爭」作為一個歷史的轉換點,這當中除了有客觀的事實,似乎也透露其中的主觀詮釋。至於作者的意圖,乃至我本人的解讀,各位是否同意?呵,前面我就提及,除了被動接受,主動探索往往才是更大的價值所在呀。
 
教科書往往將日俄戰爭的影響聚焦於中國(畢竟這是考試的重點範圍嘛),《歷史的轉換期》卻將焦點集中在伊斯蘭。不得不說,這是相當有意思,同時也是我們大部分人在教育中幾乎沒被提到的一面。
 
教科書會提到,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鄂圖曼土耳其戰敗並隨即滅亡,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保住部分領土,並且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推動西化或說是世俗化政策,使土耳其變成伊斯蘭世界政教分離的典範。
 

凱末爾的功績,使他獲得「阿塔圖克」(Atatürk,土耳其人之父)的稱號。(Source: wikimedia/公有領域)

乍看之下,這非常流暢合理。但其實對照我國的憲政發展經驗,那就很難以解釋了。1905 年後,清朝開始立憲運動,結果 1912 年隨即滅亡,共和國建立並以《臨時約法》作為國家臨時性的根本大法,乍看之下只用7年左右時間就完成憲政。但再往後看,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張勳的復辟事件,共和制度屢經挑戰,至於所謂的憲政更是要到 1947 年才實至名歸(並且又因戰爭而進入幾十年的凍結狀態)。
 

《臨時約法》其中一頁。(Source: wikimedia/公有領域)

所以土耳其的憲政之路,真的有教科書講的那麼輕鬆?翻看《歷史的轉換期》,就不難發現,凱末爾的成功乃是前人累積而來的成果。而土耳其人會出現憲政改革的意願,既有時代下的普遍性(也就是從日俄戰爭後出現的亞細亞主義高峰期),也有本身的特殊性(如果說中國推動憲政改革多以留日人士為骨幹,伊斯蘭世界反而是因俄羅斯憲政改革獲得更多奧援。不過這所謂的奧援,可不是指俄羅斯有善意幫助,反而是俄羅斯對境內伊斯蘭人士的打壓,使他們移民至土耳其)。
 
其實這就是「全球史」有趣的地方,雖然大家都身處共同潮流下,但結局卻因各地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相信這個狀況,大家將會在本書中強烈感受到。
 
雖然我肯定《歷史的轉換期》介紹到較為冷僻的區域歷史發展(這裡的「冷僻」純粹是以教科書內容為評量標準),不過這也代表:如果沒有相關背景,閱讀時將會感到吃力。(別的不說,光要搞清楚伊斯蘭色彩的姓名人物,就是讓我感到頭大的事情。)
 
當然,《歷史的轉換期》已經將事情講得清楚明白,特別是文字敘述會適時搭配圖片,讓人減輕不少閱讀的困難。所以在閱讀本書時,我個人推薦兩種方式:
 
一、在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閱讀。本書會以概覽的方式,呈現 20 世紀初期的亞洲變動。而讀者可以針對自己特別有興趣或疑惑的部分,找其他資料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換言之,本書的功能是引導。
 
二、如果有相關背景知識,讀者將會看到作者群是如何將不同的區域史連結起來,成為更為宏觀壯闊的全球史,並從中嘗試理解作者群的邏輯理念。換言之,本書的功能更偏向於擴展。
 
最後純粹是我的個人感想。
 
從中學歷史教育開始,我不時被人提醒:「歷史的分段相當主觀。」比如:中古、近代、現代,到底要怎麼定義以上時代從何時開始?在何時結束?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因人而異。(多吐槽幾句,像我個人說我研究中國現代史,但就有人覺得我講的時代應該算中國近代史,甚至後來我還聽到近現代史這個字眼,真是把我給逗樂了。)
 

馬克思所提出的歷史階段論,是最著名的歷史分期方法之一。(Source: Carlos Latuff/CC 0)

《歷史的轉換期》列出的重大轉變時間點,讓我大開眼界,但也讓我想到:難道沒有其他的分期方式嗎?而在第十冊的時間點後,下一個有共時性的重大轉折點會是什麼呢?
 
我似乎在不斷問問題,而且也沒有提出解答的答案。如果看到最後,讀者對這篇書評感到更大的疑惑,那麼──保持這個疑惑來翻閱《歷史的轉換期》吧,因為在疑惑當中,我們將會更容易與資料、作者、乃至時代,有著更多對話往來的可能。

 

本文為臺灣商務《歷史的轉換期10:1905年.革命的浪潮與團結的夢想》系列書評
 
西元1905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東亞:日俄戰爭啟發亞洲各民族;清朝立憲運動與反清革命並行
  北亞:俄國革命刺激歐亞各國起義,列寧提出資產階級革命
  西亞:伊朗立憲革命,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
  南亞:反對孟加拉分治,英國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衝突


進入二十世紀,世界各地持續動盪不安。以西歐為首的新帝國主義列強持續殖民亞非地區、瓜分勢力範圍,人種歧視更加深了此一對立。然而,這一切在 1905 年的日俄戰爭被完全翻轉:日本打敗俄羅斯,黃種人打敗白種人。日本經此一勝大大提升了國際地位與自信心,深深啟發了亞洲各民族覺醒,更介入並改變了日後眾多國家的命運。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同一年爆發的俄國革命猶如燎原火種,在西歐激化了無產階級運動,也直接影響伊朗立憲革命,稍晚的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印度的反孟加拉分治運動,還有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以孫文為首的反清革命運動。站在 1905 年的轉捩點,我們能看見,各地受壓迫人民紛紛起身對抗自己國家的獨裁者,或來自歐洲的掠奪者;更重要的是,這群革命分子之間橫向串聯,彼此關注並汲取經驗。對整個歐亞大陸來說,這是一個集體覺醒、分向進擊的時代。
文章資訊
作者 金老ㄕ
刊登專欄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刊登日期 2023-02-02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