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老兵不死,只是去賣沙茶──傳香臺南 60 年,充滿潮汕味的「小豪洲沙茶火鍋」

2020-12-02
收藏

戰後潮汕人移居臺南,以「三山國王廟」為據點,秉持著「移民三把刀」(剪刀、菜刀與剃頭刀)的生存方式,開啟數量甚多的沙茶菜餚店家,其中以兩家商號最為著名,第一家是劉來欽的「牛頭牌」沙茶醬,其製作的沙茶醬揚名華人世界,透過罐頭容易保存的特性,將沙茶的滋味從臺灣帶到世界各地;第二家是大臺南地區知名度甚高的「小豪洲」沙茶火鍋。


許多人對於臺南的「小豪洲」沙茶火鍋相當熟悉,新舊店家各有特色,冬天時大家一起圍爐大啖牛肉,香醇味道令人難忘。不過,有些人會納悶「小豪洲」店名的由來,這個故事必須從創辦人陳木盛(1919-2002)說起。


陳木盛是廣東汕頭人,「小豪洲」的店名來自陳木盛的叔叔陳豪洲。 如同許多潮汕人一般,陳豪洲在 1930 年代曾赴南洋工作,陳木盛也曾去新加坡探望叔叔,但卻沒有留在當地發展。叔姪兩人感情深厚,陳豪洲曾教導年少的陳木盛製作沙茶的方法,當時陳豪洲就對木盛說:

 

潮汕人不論去哪裡,都可以販賣沙茶維生,這個本領你要學起來!以後不怕餓肚子!

陳木盛自新加坡探親回到汕頭不久,國共內戰爆發,兵荒馬亂之際,陳木盛意外成為國民黨阿兵哥,隨部隊來到臺灣。來臺後的陳木盛因為身材壯碩,反應敏捷,曾擔任蔣介石的侍衛兼司機。


到了 1970 年代,五十多歲的陳木盛從軍中退伍,正躊躇苦思如何維持生計,此時腦海閃過一個念頭,想到早年叔叔陳豪洲教導他製作沙茶醬,因此在臺南市中西區開了一間小吃店,專賣沙茶炒牛肉和沙茶牛肉爐,店名取名為「小豪洲」,紀念叔叔的提攜之恩。[1]


「小豪洲」創業者陳木盛(Source: 蔡育岱提供)

「小豪洲」沙茶火鍋的發跡故事甚富傳奇色彩,陳木盛在五十五歲那年娶了來自高雄茄定的蘇玉葉(三十一歲,1941-),夫妻倆在今天臺南市中正路的小巷內成立「小豪洲」沙茶小吃。這個地區在清代被稱為「五條港」,意指五條水路連結市區與舊運河。


日本時代,該區屬於「末廣町」或被稱為「臺南銀座」,商業鼎盛,著名的「林百貨」和「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就在附近。[2]戰後日人離去,當地依舊繁榮,附近曾有綜合商場「中國城」(已拆除),「南都戲院」與「南臺戲院」,鄰近的「友愛街」早年是專賣舶來品的精品街。


「小豪洲」老闆娘蘇玉葉(Source: 蔡育岱提供)

「小豪洲」營業初期規模甚小,店內只有四張桌子,相當陽春。由於店面在「五條港」一帶,地勢低窪,每逢下大雨就會淹水,很多顧客均體驗過涉水吃沙茶牛肉爐的有趣景象。婚後第七年,邁入六十歲的陳木盛有感身體不佳,無法久站下廚炒菜,與妻子商量後決定改變生意型態,不再提供熱炒菜餚,只賣沙茶火鍋,而這樣的經營方式維持到今天。


「小豪洲」本店(Source: 蔡育岱提供)

目前「小豪洲」沙茶爐有中正總店與中山旗艦店兩家,創始店家位於中西區的中正路一三八巷十一號,走進臺南特有的曲折小徑,遠遠就聞到沙茶醬的香味,店家招牌寫著「廣東汕頭小豪洲沙茶爐」。


店內擺設簡易但相當乾淨,看得出是相當有歷史的店家,圓桌上擺上一個瓦斯爐,一會兒端上的火鍋湯底顏色清淡,由扁魚、蝦米和蔬菜等高湯熬製而成,湯頭清爽回甘。至於牛肉則選用當地市場送來的「溫體牛肉」,牛肉擺盤上附有蔥花、小塊豆腐、切片番茄、花枝、魚丸與魚餃,都是沙茶牛肉爐的基本食材,之後再依據顧客喜愛,增添各式肉類與配料。


小豪洲提供「臺灣牛肉」、新鮮水產(花枝、鮮蛤、鮮蝦與花枝漿)、各式餃類(燕餃、蛋餃與蝦餃等),也提供魚卷、魚丸、魚餃及魚冊等魚漿食品(多向臺南的潮汕同鄉購買)。小豪洲的沙茶醬遠近馳名,店家慎選優質食材親手炒製,包括花生粉、蒜頭、辣椒粉、蔥乾、黃豆油、沙拉油以及多種中藥材,不僅讓顧客於店家內大飽口福,也供外帶食用。至於新開的中山旗艦店,有兩層樓供食客消費,用餐環境比老店寬敞自在。


當年陳木盛匆忙離鄉,連向家人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他非常思念汕頭的人情事物, 來臺後致力於潮汕同鄉事宜。他與「 牛頭牌」 創始人劉來欽都是「 臺南潮汕同鄉會」 的重要成員, 對於同鄉會的大小事情總是出錢出力, 陳木盛曾擔任同鄉會第十五屆(1983-1985)和第十六屆理事長(1986-1988)。


「臺南潮汕同鄉會」理事合影,左五為「小豪洲」創辦人陳木盛(Source: 蔡育岱提供)

總結來說,從戰後到今天,潮汕人為臺南帶來了新奇的沙茶菜餚(shacha cuisine)飲食體驗,同時也改變了當地的牛肉消費習慣。這些潮汕人創立的沙茶店家,雖然有些已歇業或易手他人,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潮汕人帶來的沙茶滋味已經深入府城的日常生活。


今天大家來到臺南,好吃的「沙茶牛肉爐」四處可見,例如「廣東汕頭火鍋」、「松大」沙茶牛肉爐、「二月牌」沙茶爐、「林家」廣東沙茶爐、「富香」沙茶爐、「瑞穗」沙茶爐與「大口味」沙茶爐,當然還有本文討論的「小豪洲」沙茶火鍋。上述店家有的秉持傳統的潮汕滋味,有的力求創新,無論如何,他們皆為府城的飲食文化增添了濃濃的沙茶風味!


陳木盛夫婦在「小豪洲」宴請潮州同鄉(Source: 蔡育岱提供)

 
本文摘自前衛出版《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沙茶醬是家中廚房的常備品,「沙茶炒芥藍」和「沙茶炒牛肉」是我們熟悉的料理。「沙茶火鍋」更是冬季暖身的最佳飲食選項,但我們從未想過,從沙茶醬料出發,就可以追溯臺灣與世界的歷史痕跡。
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移居東南亞的經驗讓他們帶回沙嗲滋味,經改良成為沙茶。戰後大批潮汕移民跟隨國府撤退來臺,將當地的沙茶菜餚傳入臺灣,透過飲食改變了臺灣常民的生活,也讓沙茶與牛肉的組合成為臺灣飲食的新風貌。
本書試圖將歷史融於生活之中,邊吃火鍋邊沾醬,就能邊談小知識。藉由史料、新聞剪影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訪談,譜寫出臺灣飲食中的移民腳步。

[1] 蘇玉葉女士(「小豪洲」創辦人陳木盛妻子),2016 年 12 月 8 日。

[2] 何培齊編,《日治時期的臺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7 年),頁 68-71。

文章資訊
作者 曾齡儀
刊登日期 2020-12-02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台灣風土誌】第 4 期:老派臺南
老屋、老饕、老文青,臺南散步「老派」之必要!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