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非普通三國】孫吳朝廷裡也會戰南北?淮泗與會稽集團的大亂鬥

普通人 2017-05-28

三國中的孫吳政權雖然可上溯到孫堅,但孫策才是真正的奠基者,而孫策能夠在短時間內基本控制江東,除了仰賴父親所留下來的親信舊部,換帖兼連襟周瑜的力挺也相當重要。


周瑜帶給孫策的幫助可不是只有情與義而已,周瑜本人出身自淮南地區的世族,這意味著有了周瑜背書,淮南地區的不少菁英也會跟進,而這群菁英在學術上有個專有名詞,稱之為「淮泗集團」。


將淮泗集團的核心成員一字排開,真是不得不寫個「狂」字:周瑜、張昭、張紘、魯肅、呂範等,個個都是亮出名號擲地有聲的狠角色。更別說孫權時代「外事周瑜、內事張昭」的統治結構,整個江東都是淮泗集團的咖啡館。


固然孫策憑藉淮泗集團的支持,得以迅速達成統治江東的目標,但副作用就是換來江東本土大族的反彈。


後來孫策死於暗殺,就是江東大族的殘酷報復。孫策臨死前對孫權所說的「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這句遺言,就是希望他能夠扛起調和淮泗與江東之間矛盾的重責大任,讓孫家的統治得以延續。


孫權開始當家後,所採取的措施其實也很簡單,便是利用漸進的方式,將統治核心轉移到以吳四姓「顧陸朱張」為代表的江東大族上,達到「政黨輪替」的目的。一班大家所熟知的「孫吳四都督」,前面三位:周瑜、魯肅、呂蒙皆為淮泗出身,而到了第四位陸遜,就是根正苗紅的吳四姓成員了。


孫權(Source: wikipedia)

到了孫權稱帝時,從他任命的首任丞相人選,也可以看出端倪。


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孫權選擇了默默無聞的孫邵,而在孫邵之後接手的又是吳四姓出身的顧雍。孫權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讓孫吳政權在江東紮根,完成了孫策所託付的「本土化」大業。但孫權意想不到的是,原本以為已經解決的矛盾,又埋下了更大的禍根。


過去在〈孫吳男兒的死亡詛咒〉一文中,討論過孫權在位晚期所發生的儲君爭奪戰:「二宮之爭」。


此事件某程度上也可視為淮泗集團為了要重返執政的手段。仔細探究當時魯王孫霸的支持者,大部分均出身自淮南地區;擁護太子孫和的朝臣,則幾乎都是掌握權柄的江東大族。


結果孫權窮其一生想完成的無痛交接,終究還是夢一場,二宮之爭所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埋下了孫吳帝國日後衰亡的遠因。那時候的孫權也已步入暮年,早已沒了過去的英明果決,都殺到見骨了才出面處理,為時已晚。


後來孫權去世後,七子孫亮繼位。孫吳進入了諸葛恪的執政時期。


諸葛恪雖然並非淮泗出身,但他同樣也是僑居江東的世族子弟,因此諸葛恪的崛起,或許也能視作淮泗集團的「重返榮耀」。然而二宮之爭留下的傷害實在太大,加上諸葛恪自己也不爭氣,因此孫吳旋即又陷入了宗室亂政的混沌迷霧之中。


二宮之爭與宗室亂政徹底打擊了淮泗集團和江東大族,這反而促成孫吳境內另外一個群體—「會稽集團」有了上位的契機。 


一般談到江東大族,主要會以吳四姓作為代表,但位於吳郡南方的會稽郡,當地的知識份子卻是自成一脈。有趣的是,吳四姓與會稽集團長年以來互相敵視,戰起了「南北」。


會稽集團的代表人物,恰好是一文一武,而且在《非普通三國》都有介紹過。文有「孔融 2.0」之稱的虞翻,武則是「山越煞星」賀齊。


雖然會稽集團不乏像虞翻與賀齊那樣優秀的人才,但跟吳四姓一比就還是略顯遜色。虞翻晚年被孫權給流放,而賀齊的主要事蹟幾乎都在平定江東境內的山越,少有與中原群雄一較高下的機會。要一直到孫休在位期間,會稽人才慢慢嶄露頭角。虞翻之子虞汜與賀齊之孫賀邵均入主中央,在孫吳晚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歷史行進的軌跡,有時巧妙得會讓人感到邪門。


會稽集團的上位,是因為孫休尚未登基時,封地就位於會稽,而且孫休與當時的會稽太守濮陽興交好,因此濮陽興也成為了孫休一朝的丞相。正是因為這一層的關係,才讓會稽集團莫名其妙掌握了孫吳帝國。


呃,為什麼明明講的是孫吳,卻有一種回顧台灣近代政治史的強烈既視感呢?

 

《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
連羅貫中都不知道的三國史!
超越傳統史學格局,融合電玩動漫戲劇時事鄉民哏,
上萬粉絲狂敲鍵盤催促,終於等到──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超高人氣專欄
《三國蜘蛛網》首度結集!
文章資訊
作者 普通人
刊登專欄 非普通三國
刊登日期 2017-05-28

文章分類 故事